台二手护卫舰闹出导弹风波,装不上“雄风”导弹还得求美国来开挂

近日,台海军采购自美国的2艘老旧佩里级护卫舰“铭传” (PFG-1112)、“逢甲” (PFG-1115)返台。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虽然这种护卫舰是台海军成功级护卫舰的表兄,两舰外形如出一辙,但拿到手才发现,军舰根本无法加装台骄傲无比的“雄风”反舰导弹。不得已,只能继续加钱,紧急向美求购“鱼叉”反舰导弹的发射软件和系统总成。

可谓是“买了二手舰、装不上雄风弹、美国软件来开挂!”让电信诈骗犯层出不穷的宝岛也大呼“遇上老司机”、“美爹骗术一环扣一环”啊!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图片:返台的“逢甲” (PFG-1115)舰,注意其舰首A炮位的MK-13发射装置已经恢复。

台采购的这两艘二手战舰,分别是美国海军的 FFG-50″ 泰勒 ” 和 FFG-51″ 加里 ” 护卫舰。在美军服役的末期,两艘军舰均已拆除舰上唯一的通用导弹发射装置——MK13单臂发射架,换装了一套25毫米遥控机炮,使该舰成为没有防空、反舰导弹使用能力的巡逻舰。

图片:美国海军FFG-51″ 加里 ” 护卫舰时,将MK13发射架拆除,加装了一门25毫米遥控炮当起了巡逻舰。

台海军选购两舰后,美国又根据台提出的需求,从库房中翻出2套早已经淘汰的MK13发射架,给装了回去。虽然台军工企业也有安装该型发射架的能力,但美国坚决不许台自行安装,90%的工作量都在美国完成,只有10%打杂的工作量让台技术人员去完成。

图片:台海军二手佩里级以及仿制型成功级护卫舰上的MK13发射系统均不具备发射“鱼叉”反舰导弹的功能,原因是美国并未向其出售相关软件总成。

不过,就算是这样,台海军还是没有想到,美国人在军购里面耍了一个小花头。

MK13发射架可以发射“标准”I中程舰对空导弹和“鱼叉”反舰导弹。台海军装备的成功级护卫舰虽然也安装有这个发射架,但却在美国限制下并未安装发射“鱼叉”反舰导弹的软件和控制台。台海军由于自行为成功级加装了“雄风”反舰导弹,所以对有没有“鱼叉”导弹也就没有在意。

图片:台海军成功级护卫舰在舰体两侧加装了自行研制的“雄风”II型反舰导弹,对“鱼叉”导弹并没有太多需求。

当购买二手原产佩里级护卫舰时,决策者和采购者想当然地认为这种军舰和成功级长得一样,那买回来装个“雄风”导弹就可以了,还是能够发挥“制霸海疆”的作用。

没有想到的是,等合同签好,工程技术人员上舰一看,问题出来了。

由于成功级虽然是美国技术支持下的佩里级山寨版,但台科研人员为了能够在军舰上加装“雄风”导弹,其实是在发射区舰体部位进行过多次加固的,这样才能支撑导弹发射时候力量的巨大传导。而由于美国原产佩里级这个区域根本没有安装导弹发射架,所以其舰体设计并未有特殊要求。台方一测量,其结构强度不足以安装“雄风”导弹发射架,而没有美国人的允许台也不敢再大动干戈地进行改装。

这样就意味着买回来2艘大型护卫舰,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反舰导弹作战能力。

图片:台从美购得的二手护卫舰“逢甲” (PFG-1115),外形与台海军自己的成功级一模一样,但却难以加装“雄风”导弹。

装不上“雄风”导弹,意味着只能向美求购原装的RGM-84“鱼叉”反舰导弹,这又是一笔更大的开销。不过这个还其次,美国人说,既然你没说要使用反舰导弹,我给你改装的时候对不起,也没有安装导弹发射用的软件和操控台。你要可以,再花钱买买买!逼得台海军不得不再掏钱买软件。

图片:没有美国的软件和操控台,台海军的MK13发射架只能发射过时的“标准”I型中程舰空导弹,没有反舰导弹的发射能力。

近日,美国国防部终于发布新闻稿,称将向台出售佩里级导弹护卫舰的MK13单臂导弹发射架发射“鱼叉”反舰导弹的相关软件总成,并向台提供技术与培训。

这一软件军售案算是2艘二手军舰销售中的“案中案”,是佩里级导弹护卫舰战力恢复的关键,这也是台海军首次拥有在佩里级护卫舰上使用“鱼叉”反舰导弹的能力。

图片:可以对比台海军佩里级(上)和成功级(下),两种外形几乎一致的军舰,反舰导弹使用上却如此不同。

从这起反舰导弹软件风波,说明了没有核心技术只能受制于人,就算你自己有好的武器,在没有人家许可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加装到外购军舰上。

那么是不是加装了软件和“鱼叉”反舰导弹后,这2艘二手军舰就战力爆棚了呢?其实不然。由于“鱼叉”反舰导弹和“标准”I防空导弹共用同一个弹库,装填了反舰导弹后,本来就不多的防空导弹搭载量就更少了,将极大影响舰艇综合作战能力。因此其整体性能甚至要弱于山寨版的成功级护卫舰。

图片:什么MK13发射架都是“弱鸡”,现在早已经是“巧克力”垂直发射装置的时代,台海军却只能在老旧的单臂发射架上打主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4月14日
下一篇 2017年4月1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