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让商品流通更便捷,“职业打假人”也涌入其中。
“共享”打假经验
群文件有一份文件名为《打假流程入门》,其中写道:投入越大,打下来之后获得利益也就越大,一般金额小的比较好打,商家也能够赔付得下来,具体赔偿多少根据买家与卖家协商而定。打假又分为 络打假和地面打假, 络主要是在各购物 站消费购买后进行维权,危险性较小,已知成功率比较高的 站为京东、天猫,地面没做过,怕被打不敢去。具体所需要学习的法律: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事诉讼法、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还有其他的不作介绍,基本上用到的都是这几个了)。吃透这几部法律随便月入上万不成问题,边看边实战学起来还是很快的。
《打假流程入门》文件还提及打假流程:选单、沟通套话、下单、协商。其中提到,“虽然大部分卖家到工商就妥协了,但还是有最后一种情况,就是法院起诉了,起诉所在地根据‘异地管辖法规’,是你自己本地或者离你较近的地方,相关诉状模板在文件夹里有,商家如果收到法院传票,打官司是要到你所在的法院才可以,所以说下单金额很重要,限度合适就行了,卖家来得话就要考虑各种费用以及能否胜诉得问题了,当然大家找单子要擦亮眼,别砸手上了,不过最差的情况也只是退款退货而已”。
惯用“群狼战术”
出现集团化运作
根据河南省工商局的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2016年8月,河南省12315系统接到职业投诉举 16299件,占投诉举 总量的比例达14.3%。其中,针对电商的“职业打假人”越来越多,索赔金额越来越大。
有着“湖南王海”之称的喻晖,从事专业打假已有21年时间。对于当前的打假乱象,喻晖认为,一些人采取诈骗、敲诈等违法违规手段,不是真正的打假维权。打假人的行为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这是“底线”。
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职业打假人”是以营利为目的,不能算是真正的消费者,他们对于打击假冒伪劣和维护公共利益的作用十分有限。而且,职业索赔行为占用了大量行政和司法资源,给正常的市场监管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面对一些打假人的恶意纠缠,商家是否赔钱就能了事?这也是一个难解的疑问。
相对于个体打假人的存在,集团化、公司化的运营则更为常见也更具有破坏力。朱先生说:“他们当中层层分工,你负责 络上找东西,我负责固定证据,固定完证据后,我帮你去写投诉函,拿到赔偿之后集体分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