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说,人有两种需求。一个是自己所在群体相对于其他群体的地位,这个叫“群体认同”。一个是自己在所在群体中的地位,这个叫“优越感”。
群体认同,带给人安全感,而安全感越强,人就越想要优越感。
曾经有数据(数据真实与否不可知)表明,用苹果手机的人要么是真的有钱人,要么就是穷人。
穷人买苹果手机,甚至可以卖肾,这首先要的就是群体认同,要的就是安全感。表明自己是 会主流阶层。
而优越感则是,再穷也要用新款,因为我比你好一点。
在这里,我们今天主要说一下“群体认同”感。
想要找到自己属于什么群体,首先就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逻辑很简单,知道自己身上的特质和标签是第一步,然后第二步才是找到相应的群体。认识自己并不容易,而且不但不容易,还是件很难的事情。
早在3000年前,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门楣上就镌刻着这样一个神谕——“人啊!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最爱用这句话来教育他的学生,而根据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记载,有人问泰勒斯“世上什么事情最难做到?”他应道:“认识你自己。”
事实上,今天我们的绝大多数行为,尤其是消费,都是为了证明“我是谁”,以及为了追寻理想中的自我(“我想成为谁”)。
就像这个人,从心底呐喊道,三十多岁了还在用小米,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
很显然,他就是通过购买商品来确认自己的“群体”属性的。
确认自己的群体属性有多重要?不知道现在还在热映的“绿皮书”有多少人看了呢?
在影片中,黑人钢琴家是一个天才,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去上流 会演出的机会,并且也能获得丰厚的 酬,但是即使在演出后,他能获得白人的掌声,他也不能使用厕所以及进入餐厅吃饭。
因为厕所只能让白人使用,黑人只能去草地里解决。餐厅只能白人进入,黑人只能在狭小的角落里用餐。
而和他一样有着相同肤色的人看到他西装革履的坐在凯迪拉克里,司机竟然是白人的时候,也无法理解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于是最后,在一个雨夜,黑人钢琴家爆发了,他痛苦的呐喊道:“如果我不是黑人,但又不是白人,你能告诉我,我到底算是什么吗?”
是的,无法找到自己所属的“群体”就会孤独,无助和焦虑,人是 会性群居动物,没有 会认同感,找不到自己的“属性”,人就会崩溃。
说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再回想一下多年前那个卖掉自己一个肾的人,他之所以买苹果手机,就是因为苹果手机是拿在手里的,这种外显型的属性可以告诉世人,他是属于 会主流阶层的人。
这就是宣示自己的“群体属性”。
我有朋友是做护肤品和美妆的,最近她推出了一款洗面奶,她问过我,应该怎么推广,我没有正面回答,我说了我自己的故事。
首先我说我用的是相宜本草的“黑茶”控油。之所以选这个产品,是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茶商,我知道黑茶的功效,所以因为黑茶,爱屋及乌,就用了这个牌子。
这是我的第一个选择,从我自己的内心感受来说,我是在找“茶商”这个“群体属性”。
然后我说最近我还买了“百雀羚”的一款产品,当时店里没有相宜本草,在剩下的品牌当中,我就选了百雀羚。选择这个牌子,是因为百雀羚给我的印象是国货精品,用这个牌子,能让我有支持国货的自豪感。
这是我的第二个选择,从我自己的内心感受来说,我是在找“国人支持国货”这个“群体属性”。
我还用过欧莱雅的产品。因为代言人吴彦祖给人的感觉是干净,清爽,自信,帅气,这也是我选择欧莱雅的原因。
这是我的第三个选择,从我自己的内心感受来说,我是在找“创业者是自信的”这个“群体属性”。
从以上三个牌子的描述来看,我在选择品牌的时候,其实心理感受远远>产品功能带给我的感受。当然,这并不是说产品功能不重要,产品功能当然重要,但心理感受更重要。
其实人们买一件商品,就是在表达自己是什么人,从手机,到护肤品,到口红,到洗发水,到汽车,到 交软件。
还有一些看不见的东西,比如姨妈巾,内衣,袜子,哪怕看不见,当人们在购买这些商品的时候也是在确认“现在的自己是谁”,“将来的自己要成为谁”。
在这个意义上,产品的竞争,就不单单是含有什么成分,使用了什么技术这么简单。
一切都是为了让消费者认识自己,取悦自己。
一个伟大的品牌,不仅仅是对产品卖点和利益的表达,更是说出用户的心声,表达用户的情感,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心中所思所想。
当我们买东西时,也从来不仅仅是购买一件物品,而是购买一个梦想,过上梦想的生活,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所以品牌就是造梦工厂,说到这里,相信你应该明白了,为什么30多岁了,小米不是他的梦想了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