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模式”怎样优化才能更好用
年近七旬的李大爷因为最近新买了一部智能手机而犯了难:新手机能设置“老年人模式”,屏幕上的字 变大了,看起来眼睛轻松了不少,可屏幕上的一大堆App让他无所适从,哪些是自己会用到的,要用到的那些App里又可能暗藏哪些陷阱?
面对智能手机,像李大爷一样心存困惑的老年人还有不少。根据第48次《中国互联 络发展状况统计 告》,中老年群体 民规模增速最快,截至今年6月,50岁及以上 民占比28%。
为了有效解决互联 “适老化”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多次出台相关通知,要求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为中老年 民融入互联 生活、共享互联 红利创造便利条件。
字 图标变大
深受老人喜爱
家住上海的孙大爷使用老人机已有五六年时间,去年刚得了一个外孙,老人开心得不得了,总是嚷嚷着要去外地看望外孙,但受疫情影响出行不便。怎么办?女儿给他想了个办法,一周两次视频通话。
为了看外孙,孙大爷舍弃了没有视频功能的老人机,去手机售卖店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大爷您看,给您设置了关怀模式,现在屏幕上的字 大了不少,您试试能不能看清?”售货员贴心地帮他把手机设置了“关怀模式”,并告诉他哪些软件在哪一个文件夹内。
所谓“关怀模式”,是指手机厂商推出的“老年人模式”,又称“简洁模式”,手机开启这一模式后会自动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优化适配。比如,手机屏幕上的界面会更加简洁;App寻找会更加直接。
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移动终端适老化技术要求》《移动终端适老化测试方法》《智能电视适老化设计技术要求》三项标准,侧重于解决老年人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产品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比如,让视力功能减弱的老年人方便查看的大字体、大图标、高对比度文字,以及让听力减弱的老年人方便使用的音频控制系统等。
孙大爷在“老年化模式”下使用智能手机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手机很智能,我看过几次戏剧方面的文章,就经常给我推送相关方面的内容”。
“‘老年人模式’下,字 和图标都变大了,而且界面简洁便于老年人查找,卸载、添加应用也更加方便,推送的内容一般都是老年人爱看的。”孙大爷称赞道。
广告未被屏蔽
方言不能识别
不过,虽然“老年人模式”给老年人群体带来了诸多方便,但一些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仍然遇到不少困难。
李大爷清晰地记得,他在购买手机时,售货员告诉他“可以说话唤醒智能语音,想找什么软件直接和手机说话就行”。可是这个功能如今成了李大爷心里的一个堵点:他喜欢尝试新事物,经常试着使用语音功能,但几乎没有一次成功过。
“后来售货员告诉我,因为我说的不是标准普通话,智能手机识别不了就不能打开语音功能。”李大爷感觉又气又好笑,“智能手机难道这么不智能吗?”
此外,李大爷发现,手机上捆绑的非必要App数量太多了,这些App每天在通知栏中发布各种提醒信息,“通知栏都被占满了,很多时候很难分辨到底哪些是真实有用的信息”。
同样为手机屏幕上一堆App犯愁的还有家住江苏苏州的李大妈。前不久,女儿给她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并调成“老年人模式”,还没等她开心几天,就遇到问题了——这个App不知道怎么用,那个App不知道是干什么的,用起来很不方便。
“孩子们说要和我视频通话,这才买了一部新手机。结果满屏幕的小红点(App未读信息),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李大妈说。
李大爷提到的智能语音识别问题,在采访中,也有专家提出,从目前智能手机本身的设计来看,智能语音对于方言的识别并没有很好的表现,很多老年人不能很好地使用普通话,在语言上方言的输入偏差是各个手机厂商没能解决的问题。
除了智能手机外,App的“老年人模式”表现又如何?
结合老人需求
优化“适老化”
实际上,为了解决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在使用互联 等智能技术时遇到的困难,工业和信息化部从2021年1月起进行为期一年的“互联 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此前有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帮助老年人群体更好使用智能技术及应用,关键是解决互联 应用“不好用”“选择少”“不会用”的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建议:首先,政府、互联 企业、 区等应当对老年人如何安全、快捷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模式”进行教育培训;其次,在政府指导下,各大平台共同建立“老年人模式”互联互通的生态 络,便利老年人生活;再次,企业应切实履行平台责任,不断完善“老年人模式”,使之适应老年人的身心特点。
原标题:大字体大图标让老年人更易接受“选择少”“不会用”问题仍然存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