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今、明两年职业学校各扩招100万学生的任务,最大的考验来自哪里?
答案是师资。
师资问题如何解决,答案是出组合拳。近日,3项聚焦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正式向 会发布,分别是《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关于公布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通知》和《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这一系列惠师利师强师的政策,将为锻造“工匠之师”保驾护航。
“双师型”教师占比将超过一半
职业学校直接面向生产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材的保障。为此,《实施方案》提出了时间表,“到2022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这个目标如何达到?
《实施方案》给出了明确路径,提出推进以“双师”素质为导向的新教师准入制度改革,构建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主体、产教融合的多元培养培训格局,完善“固定岗+流动岗”的教师资源配置新机制。
《实施方案》提出,“自2019年起,除持有相关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毕业生外,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自2020年起,除‘双师型’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外,基本不再从未具备3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中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
职教教师将有自己的专业标准体系
青岛艺术学校京剧名师刘学礼是“裘派传人”,在京剧院团工作多年,现在作为“双师型”教师的他一丝不苟地带着学生练功,学生动作即使差一点也逃不出他的“火眼金睛”。青岛艺术学校的教师冯勇也是如此,他是青岛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青岛“最美教师”。他认真地帮学生排练一个舞蹈小段《葡萄熟了》,要求学生们除了动作到位,情绪也要“兴奋起来”。
“双师型”教师的入口关解决了,这一系列文件的“组合拳”还重点关注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提升。
《实施方案》提出,建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分明,覆盖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各类课程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修订《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研制高等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专业标准。通过健全标准体系,规范教师培养培训、资格准入、招聘聘用、职称评聘、考核评价、薪酬分配等环节,推动教师聘用管理过程科学化。同时,还引进第三方职教师资质量评价机构。
《实施方案》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师有针对性地做出规定,包括:“探索建立新教师为期一年的教育见习与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制度。”“通过跟岗访学、顶岗实践等方式,重点培训数以万计的青年骨干教师。”“加强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培养,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育一大批首席专家。”“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推进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累计一个月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实践或实训基地实训。”
《实施方案》还要求全面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对接1+X证书制度试点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求,探索适应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的教师分级培训模式,培育一批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能力的教师。
“工匠之师”如何锻造
培养学生从培养师范生开始,锻造工匠从锻造“工匠之师”开始。
为实现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目标,《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支撑措施。
“工匠之师”如何锻造?《实施方案》给出了路径。《方案》指出,“校企共建职业技术师范专业能力实训中心,办好一批一流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一流职业技术师范专业”。
而对于“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的需求,《实施方案》更是提出“建设100家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100个国家级企业实践基地”。
支撑高水平人才队伍,《实施方案》提出建设1000个国家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和1000个国家级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人才需要,打造一批覆盖重点专业领域的“国家工匠之师”。
此外,《实施方案》还指出,将分年度、分批次、分专业遴选建设36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实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组织教学创新团队骨干教师分批次、成建制赴德国等国家研修访学,学习国际“双元制”职业教育先进经验,该计划每年将选派1000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