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本地朋友圈公然叫卖呼死你软件。
500多个骚扰电话“轰炸”3小时
曲先生是我市一家保健品公司的销售经理,平时业务往来十分频繁,一天接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电话都是常事,可是,就在3月10日这天下午,让他做梦都没想到,短短3个小时之内,他的手机竟然连续被拨打500多次!
这些电话并非是联系业务的,每次就响个几秒钟,曲先生还没来得及从兜里掏出手机,对方已经挂断了。更气人的是,当曲先生准备用“黑名单”屏蔽这些 码时,发现根本没用,因为之后来骚扰的总会是一个新 码。
以前曲先生虽然也接到过不少骚扰电话,可像这样超密集骚扰电话的“狂轰乱炸”还是头一次遇到。“都快崩溃了。”曲先生说自己本来就业务繁忙,基本所有工作都要靠电话完成,但这一天他的手机完全瘫痪,以至于很多客户联系上曲先生后都表示了不满。曲先生说,骚扰电话 码每个都不同,所属地也不一样:安徽蚌埠、湖南岳阳、四川德阳、广东东莞、黑龙江哈尔滨……全国各地的都有,手机 码也分别归属于不同运营商。
无奈之下,曲先生拨通了运营商的客服电话,陈述了自己的遭遇。但事情似乎没那么简单。“运营商说这可能是别人通过恶意软件‘呼死你’,对我的手机 进行了不断拨打。”曲先生说,运营商的客服也没办法给拦截,称这个不在他们能够控制的范围内。
一个差评换来电商发飙“呼死你”
“呼死你”原本有个很专业的名词——— 络电话自动追呼系统,主要是以 络电话作为呼叫平台,利用 络电话通信技术,通过设置追呼相应的电话 码,对电话 码进密集呼叫,使被追呼的电话被占线,从而不能进行正常的接听或拨打。其最早被发明出来是对付街边、电线杆上的牛皮癣小广告的,采用“呼死你”自动疯狂呼叫那些小广告上的电话 码,直到对方手机电量耗尽。
就像一把双刃剑,“呼死你”软件也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当成了诈骗、勒索、泄愤、恶作剧的“利器”。
市民王女士是位资深“ 淘”,不久前从 上买了几件衣服,可是收到货却发现,其中一件衣服与广告上明显存在色差,而且面料也不如预想中的好。于是,在卖家的评论栏里,王女士留下了对产品的如实看法,并且给予了差评。谁知,就是这几下轻轻的鼠标操作,却给王女士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自己在 站上预留的手机 码每天都会遭受电话轰炸,一直持续了半个月。
打着反骚扰名义,朋友圈公然叫卖
而更让人担心的是,就在烟台本地的朋友圈中,已经有人开始公然叫卖这种“呼死你”软件,而且销量不错,很难想像,这些软件是否都用在了正道上。
“白名单”可解燃眉之急
注意保存好骚扰证据
警方提醒,市民在遇到类似“呼死你”骚扰的时候,应该要第一时间 警,向警方寻求帮助。此外,市民也可以在手机上下载安装一些手机软件,对特定的 码设定为“黑名单”。如果恶意骚扰者使用不同的 码打来,也可以通过手机软件设定“白名单”,仅限自己手机上保存的联系人能够打进来,而陌生 码则打不进来。在向警方 警后,市民可以到营业厅打印通话记录,保存好恶意骚扰的证据,而对于短信骚扰则可以截屏保存。
“呼死你”使用不当触犯刑律,运营商需扛起责任
乱用“呼死你”的人是否违法?山东国曜律师事务所杨磊律师认为,使用“呼死你”首先对他人的生活造成了困扰,涉嫌侵犯他人的通信自由,扰乱他人正常生活秩序,属于一种寻衅滋事的行为,也是一种侵权行为,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此外,对方如果以要钱为目的不停对 码进行追呼,那使用者就涉嫌敲诈勒索,受害人可以录音或者保存短信留作证据,向公安机关 案。根据刑法第274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应当立案。杨律师说,行为人敲诈勒索公私财物,达到“数额较大”,就构成敲诈勒索罪,予以立案侦查。
而且,作为被害人手机的运营商,应该接受用户投诉,并积极处理用户遭受的这种骚扰情况。如果运营商的技术手段确实达不到屏蔽的目的,那他们的确无需承担法律责任。但如果运营商技术手段能达到屏蔽目的,却不受理,造成被害人损失的,运营商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