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智慧治河”:防汛新装备列阵黄河边

浮桥全部拆除,无人机不时盘旋,大堤上频繁出现“橙马甲”身影……连日来,黄河山东段流量持续上涨,沿黄各级河务部门按照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实战要求,在防汛最前线积极备战。

7月1日,黄河流域进入主汛期,而沿黄各级河务部门已于6月19日全面启动防御大洪水运行机制。今年已是黄河汛前调水调沙第21个年头,不同于以往的是,山东今年全面开启“智慧治河”新模式,推动新技术手段和传统治河模式有机结合,为黄河安澜筑牢更坚实的屏障。

石头缝都看得清清楚楚

6月28日,齐河黄河河务局小八里管理段防汛抗旱作战室,36个摄像头传来的监控画面在大屏幕上不断切换,实时监控河势、堤防、险工的变化。

“今天流量已经涨到3400立方米每秒,预计调水调沙期间,德州段最大流量在4000立方米每秒左右。”小八里管理段副段长李建峰说,“我们24小时值班值守,不断加密巡查频次。”

“每天晨会过后,都会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视频监控巡查。”小八里管理段当天值班的工程员陈承新正紧盯屏幕,不停地切换着摄像头传回的画面,放大、缩小重要工程点位,“主要看坦石坡、根石有无坍塌变形、备防石有无破损、滩地有无游玩人群……”随着陈承新手中鼠标的不断移动,大到河段全貌、小到大坝根石的石头缝,都看得清清楚楚。

视频监控方便了日常巡查管理,一旦哪里出现险情,监控画面可以通过视频会商系统实现共享,同时,可以更直观地向上级汇 。”李建锋介绍,小八里管理段在前期30个高清摄像头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安装了6个,目前辖区所有靠水防洪工程基本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尤其配合近期刚完工的两岸亮化工程,晚上的监控效果也不亚于白天。”

解决了部分工程巡查难问题

一边是36个点位24小时全天候实时监控,另一边,负责无人机巡查的管理段职工高大林正在进行设备调试,6月28日上午9点准时开启当天的无人机巡查。

今年,山东黄河河务局将基层段(所)视频监控系统、无人机巡查、视频会商系统“三个全覆盖”投入使用作为重点工作。“上级来调研,我们在作战室就可以通过视频会商系统汇 管理段的情况。”李建锋说,“我们既能第一时间接收上级会议精神,也能第一时间传达到管理段的每一位职工,会议时间成本几乎为零。”

“黄河水浑,水下的情况无论用监控还是肉眼都看不到,必须靠根石探摸来判断。”今年37岁的小八里管理段职工李宾在黄河一线工作已经15个年头,“今年多了视频监控和无人机的配合,我们压力也能减轻些,尤其是那些通过监控可以明确判断没问题的地方,可以适当减少巡查频次。”

据统计,去年秋汛以来,山东各级河务部门新增视频监控1027处、无人机95驾、视频会议终端89套,“既解决了过去部分工程巡查难的问题,也丰富了巡查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山东黄河河务局建管处处长赵洪玉说。

光电测沙仪实时监测含沙量

黄河防汛不同于其他河流,不仅要防洪,还要防沙。如今,防洪的手段日益智慧化,防沙成效如何?

6月29日,在距离小八里管理段下游20多公里的济南泺口水文站,停靠在岸边的测船上,工作人员正在对新引进的光电测沙仪进行调试。“这是目前黄河山东段的首台光电测沙仪,今天试测了一下,数据还挺准。”泺口水文站副站长王向明兴奋不已。

所谓调水调沙,就是利用干支流水库调控进入下游的水沙过程,塑造相对协调的水沙关系,减少水库河道淤积,恢复并维持中水河槽。水库如何调度,下泄流量多少合适,这些关键决策都离不开精准的水文数据。

主河槽过流能力显著提高

调水调沙成效如何?泺口水文站站长万鹏展示了该站2002年到2021年主河槽过流能力趋势变化图:“比如28米水位级下,选取2002年、2008年、2020年对应流量,分别约为1200立方米/秒、2500立方米/秒、3800立方米/秒,这就说明过流能力呈现显著上涨趋势。”

万鹏更形象地用去年秋汛洪水和1996年洪水对比:1996年泺口水文站最大流量4700立方米/秒,相应水位30.60米。而去年秋汛期间,最大流量5270立方米/秒,相应水位是29.29米。“增加了570个流量,水位却下降近1.31米,再一次印证了主河槽过流能力显著提高。”

据有关数据,20多年来,通过连续开展黄河调水调沙,黄河下游河道主槽不断萎缩的状况得到初步遏制,平均河底高程降低2.6米。根据预 ,今年黄河流域降水整体偏多,防汛形势依然严峻。全省各级河务部门已摩拳擦掌,随时迎接更艰巨的考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6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