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爱心护理中心老人一起学习智能手机操作。
现如今,智能手机里的App主要针对年轻人设计,很少有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老人们要么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要么因为手机App字体太小、界面太花、操作复杂等问题犯难,不敢 购、不会用电子支付、抢不到车票……当年轻人享受着手机App带来的便利时,多数老年人却受困于智能化。
手机App适老化改造
涵盖生活各方面
老人反映适老模式切换难
适老功能仍需完善
App适老功能普及率低
老年人有“怵” 心理
“的确,现在很多人不知道App有适老功能,说明App适老功能普及率不高。”雁塔爱心护理中心一位专为老年人讲智能手机培训课的 工坦言,一般情况下,80岁以上老人对智能手机兴趣不大,不想学。前来上智能手机培训课的大多是60岁-80岁的老人,学习的内容基本集中在如何发送定位、如何分享照片等最基础的操作上。此外,部分App适老化改造只是将界面字体加大,而多数智能手机其实本身就已经有字体加大功能。
“很多老年人都担心上 不安全,老人们甚至不敢使用智能手机,不敢接触 络,这也意味着短时间内大范围推广App适老功能有一定难度。”西安市老年大学教师苗彩群说,现实生活中电信 络诈骗多发,高龄老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和信息收集能力不足,导致老年人谈 色变,因此,“数字惠老”并非一日之功。
App适老化改造
应洞悉老年用户深层需求
“App进行适老化改造,是消除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关键举措。真正的App适老化改造,应该关注到老年人到底需要什么。”西安 科院 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晖指出,部分手机App调大字体、调大声音的适老化改造,只是对老年人需求的表层理解,对老年人使用手机App的难点痛点和深层需求缺乏了解,导致部分适老化改造流于形式。
杨晖建议,相关企业在进行手机App适老化改造时,应洞悉老年人的深层需求,注重功能上的精细化调整。“一方面,要考虑老年群体的年龄差异,低龄老人身体尚好,头脑清楚,对于智能手机App处于乐于尝鲜阶段,中龄老人可能更注重手机App的实用功能,而多数高龄老人甚至还未迈入智能化时代;另一方面,还需考虑老年群体的城乡差异和文化水平差异。”杨晖说,App适老化应该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改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