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南昌大学紧扣“本科教育年”“一流学科年”“基层组织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奋力书写高水平大学建设奋进之笔。学校各单位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具体工作实际,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本篇是“我们的2019”系列推送的收官之篇,共有42家单位主动 送材料,展示他们2019年度的主要特色做法和工作成效。
食品学院
2019年,食品学院农业科学学科(以食品学科为主)在ESI全球排名稳步上升,至2019年底全球排名前1.67‰,比2018年同期提升近0.8‰;“US News 全球大学排名”中,南昌大学农业科学学科(以食品为主)位居全球第20位,比历史同期前进26位;软科2019年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排名第16位。
党建引领
夯实基层组织凝聚干事创业精气神
学院大力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点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不断强化师生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学院涌现出首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博士生第二党支部,首批全省“新时代赣鄱先锋树学活动”担当作为好干部、“江西省担当作为先进典型”刘成梅同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谢建华同志等先进典型,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引领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同向同行,在部省合建工作中作示范,在一流学科建设中勇争先。
特区先行
扎实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有成效
2019年,学院启动了“南昌大学国际食品创新研究院” 实体化运行,“学科特区”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初步完成了《南昌大学发酵工程领域大型系列化实验装置建设方案》、《南昌大学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建设计划表》,并已完成教育部要求的对口支援高校论证工作;学院自觉对接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重大需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牵头组建了“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产教联合战略联盟”和“江西省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 以企业发展需求及新技术应用为牵引,不断拓展外延,与江西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美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澳优乳业(中国)有限公司、江西绿海油脂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事宜。
2019年,学院科研团队荣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合作),是继2018年以来我院连续两年在同一年度内获得两项省级科研一等奖;学院教师正式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6篇,其中SCI论文216篇;出版专著或教材2部;获得授权专利48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0项;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际合作)。
谢明勇、聂少平教授2018、2019连续两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谢建华教授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李欣教授及所在的“食物过敏创新团队”获中国科协第十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团队奖拟获奖团队(正在公示);刘伟等8位老师顺利通过“省双千”答辩。
立德树人
培养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019年6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完成了专家组入校考查工作,生物工程专业申 2020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通过专家评审获得受理。
对接教育部“双万计划”,学院积极实施“一流本科质量提升工程”, 2019年分别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江西省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4项;“互联 +”、“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1项,省奖6项;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5项;85名研究生荣获2019年南昌大学高水平科研成果奖(SCI一区89篇、SCI二区23篇,占全校获奖数量的44%)。
坚持实施“学生科研素养提升”计划,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科研训练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项目化研究,开展特色 “三联三进”宣讲对接会12场, 176人经过互选成功“三进”,有效助推学科比较优势转化为学生竞争能力。2019届205人中保研59人,其中51人留院读研,为保证研究生生源质量及学科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研究生出国研修人数15人,12名本科生还参加了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暑期访学实践项目–“食品科技与文化”。
新闻与传播学院
“以本为本” 学科建设有新作为
学院新闻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立项的国家 科基金及省部级课题10项,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两项,省级虚拟仿真项目1项,省级精品课程3项;获得江西省 科成果优秀奖、中国新闻史学会优秀成果奖。
学院学科的影响力和显示度显著提升,多次主持全国性学术会议,多次参与组织全国性学术机构、学术活动。10月19日,学院承办“中美新闻传播学术高峰论坛”。11月16日至17日,学院主办中国新闻史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党 党刊研究委员会”论坛。
学院落实OBE理念,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生获奖成果丰硕。获全国互联 +省级银奖,挑战杯竞赛一等奖,学生在各类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得奖励 220多项,其中国家级150多项。学院以实习练兵,与行业无缝对接,学生发表各类新闻 道、影视作品约1000篇;参与制作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影视作品约300个/集;参与制作各类广告作品创作、项目企划700以上。
“立德树人” 筑魂育人有新成效
学院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穿教学课程和教育理念,参编国家级“马工程”教材 2 部,有3门“课程思政” 课程立项。开设的《中央苏区红色新闻事业》为特色优势课程,《当代中国新闻理论与实践》为“部校共建”精品课程。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等10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红色文化传承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与山东大学等联合举办“红色新闻文化传承与发展论坛”,依托红色资源,增强育人实效。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郭建晖讲授“共建课”
学院借助“部校共建”资源,开设“部校共建”精品课程,邀请新闻宣传主管部门、主要新闻媒体的负责人,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讲授人,他们带来了业界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与发展,引导学生努力成为懂政治、有担当、精业务的未来新闻人。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 》以《运用红色资源探索教育路径》为题,较为系统地 道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展开的特色化探索。
“创新载体” 党建工作有新活力
学院以打造“党建工作坊”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学院师生党员学习交流,促进党组织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增强学院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建工作坊”围绕理论研学、讲述赣鄱故事、红色经典传颂、青年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韬奋读书会、新媒体实践等六大板块内容开展工作。一年来,积极开展主题演讲、融媒体作品征集等特色促学竞赛,举办红色电影文化周,讲好初心故事,开展志愿服务……等工作。加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学习教育,邀请校内外领导、专家来学院“做客”党建工作坊。在全年各类专题学习教育中,师生党员积极撰写学习心得314篇次。
人民视频对学院师生赴瑞金讲述“红都”瑞金70年发展印记进行 道
12月20日《江西日 》对学院“党建工作坊”进行 道
同时,紧扣学科专业特点,强化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启动实施“党建+新闻人才实践育人”计划,建设若干“进基层、懂国情、长本领”新闻传播实践育人项目。组织师生赴中央苏区进行深度体验与实践,讲述“老兵的故事”,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赴瑞金开展调研,记录苏区在新中国以来,70年的发展巨变,受到人民视频 道。
旅游学院
传承红色基因,怀抱初心前行
智旅乡村行,推普助脱贫
学院依托江西红色旅游研究中心和全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积极申 的“智旅乡村行,推普助脱贫”暑期 会实践队,入选2019年“推普脱贫攻坚”全国大学生暑期 会实践专项活动,并荣获教育部、团中央“优秀 会实践团队”称 。还成功承办全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9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和旅游气象助力全域旅游发展学术论坛。
试点工程行动
开放式、国际化办学
学院坚持开放式、国际化办学道路,推动印度尼西亚旅游孔子学院的建立,并与乌达雅娜大学旅游学院、澳门旅游学院在本科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暑期研学、科研合作、实习实训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
夺冠获奖,为校争光
学院研究生在“融创中国2019全国大学生挑战赛总决赛”勇夺冠军,本科生在2019全球酒店业未来领袖高峰论坛荣获银奖,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华东赛区获得8项奖励,硕士研究生苏扶摇同学荣获第四届全国导游大赛铜奖和优秀风采奖。
理学院
深抓党建,凝聚合力
1.开展党建共建
学院党委与省政协机关党委开展党建共建,共建以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推进双向知识交流、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安排优秀大学生到政协机关实习等方式进行。通过学习省政协机关党建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提升学院党委“先锋领跑”工作水平。
2. 推进课程育人
6门“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获校级立项:高等数学(Ⅰ)(Ⅱ)、中国物理学史、数学分析(1)、大学物理、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高等数学(II)上。
3. 创新育人模式
坚持“党建统领、文明实践、铸魂育人”,以“先锋领跑”学生党建特色基地为载体,构建“1456”文明实践育人模式,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理论宣讲”强化思想自觉、“先锋引航”助推文明实践、“卓越领航”引领班风学风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付轲老师撰写的论文《文化育人视角下大学生爱校荣校意识的培养路径探究》,获全省高校思政工作优秀论文一等奖。
本科教学,争做示范
1. 优化专业机制,推进专业内涵建设
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打造重点项目、培育教学成果
“磁约束核聚变装置控制”虚拟仿真项目获教育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019年学院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3项,教改项目9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
人才强院,突破瓶颈
学院2019年突破高层次人才引进瓶颈。引进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海外留学人员8名;加强本土教师的培养,新进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名。高层次人才必将极大助力学院学科发展。
牢记使命,立德树人
1.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
2019年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2019年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华东赛区)获三等奖1项。2019年江西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中获得一等奖9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201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获江西省省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2019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际一等奖5项、二等奖15项。
2.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夏季学期推出青春心向党、科技之周、创新创业之周三个主题周,举办讲座16场,思想政治类讲座3场,科研类讲座5场、校友返校、创新创业类讲座6场、实践实习类讲座2场,共3000余人次参加。组织学生2000余人次前往南昌新东方学校、江西晶能光电、江西池泉科技公司、南昌军备展示中心参观。增加物理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环节,共138人完成智能门铃安装实习。班导进班活动10余场。
软件学院
以本为本,认真开展专业建设
学院开展一流专业申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软件工程和信息安全2个专业均入选“省一流本科专业”。
整合资源,大力推进学科建设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