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上海来看鸟:在东滩,我们第一次捕捉到疣鼻天鹅宝宝的影像

横沙东滩是上海15个水鸟同步监测点之一,每个监测点,每年要同步监测16次,这些数据汇总起来就是上海水鸟“大数据库”和上海生态环境的动态图。

观鸟数鸟 眼明手快练就过人技能

在大多数上海市民眼里,小一些的鸟都叫麻雀,大一些的都叫野鸽子,水里游的都叫野鸭,白色的都是白鹭,深色的都是灰鹭,能认识灰喜鹊、白头鹎、珠颈斑鸠、黑水鸡、震旦鸦雀等上海最常见鸟的,一定能赢来赞叹的目光。站在堤坝上,在我们眼里“满眼都是鸟”,而在专业鸟类监测人员眼中,看一眼就知道是什么鸟。“像今天的阴雨天,以天空为背景,大多数鸟看上去都是黑色的,但以水面为背景,可以分辨出不同颜色,然后再看大小,看姿态,比如翅膀扇动的频率,就可以大致识别出鸟的种类,”专心致志观察记录着的野保站工作人员薄顺奇说,“专业人员训练两三年,基本就可以练就识鸟好技能”。更细致的观察,则是要用到高倍率的望远镜,不仅鸟的种类看得清清楚楚,鸟的行为也尽收眼底,这时,鸟类观察人员会把手机镜头对准单筒望远镜,就可以拍下鸟儿活动的各种场景。

图说:成群的赤膀鸭

野保站已经开发出专门用于鸟类监测记录的专用软件,从列表中选择鸟的名称,记下鸟的数量,经纬度位置信息自动显示,就完成了一个监测记录,同时,工作人员还会手动记录一份。在现场,工作人员互相配合,一人通过望远镜观察,同时打手势比划着数字,一人快速记录,类似影视剧里特警队员之间互相以手势传递信息。

趣闻多多 天人合一营造自然意境

跟着专业团队监测调查鸟类资源,要在寒风中长时间守候,虽艰苦但一路趣闻不断、欢乐多多,与鸟儿为伴,环境是那么的宁静怡人,鸟儿优美的姿态、悠闲的生活,深深地打动着都市人,营造着天人合一的自然意境。“现在爱鸟懂鸟的市民越来越多,我们也建起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上海鸟类资源监测”,野保站副站长涂荣秀说,“上海有15个水鸟同步监测点,每年监测16次,不少区域的工作就是由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共同完成的”。

“快来看,罗纹鸭在求偶了。”正在用单筒望远镜观察的薄顺奇兴奋的声音,吸引了大家纷纷围拢过来。现在正是野鸭繁殖季节,在连接着望远镜的手机屏幕上,我们看到了好几只雄性罗纹鸭围着一只雌性鸭,展示着自己的雄性强壮,“到了谈情说爱的季节,雄性罗纹鸭的饰羽已长出来,漂亮的绿色,就像欧洲贵族的帽饰”,涂荣秀说,“这是雄性吸引雌性的‘资本’”,在镜头中,我们看到雄性罗纹鸭频频作出昂头等求偶动作,雌性罗纹鸭则有点爱答不理,似乎对求爱者都不满意,我们也祈祷“眼界过高”的雌鸭早点找到伴侣,别挑花眼成“剩鸭”。不远处,赤膀鸭也在谈情说爱,不少已找到意中“鸭”,双双对对水中嬉戏。

图说:大小白鹭

鸟儿的趣闻还有很多,苍鹭、夜鹭等鹭鸟爱站立在芦苇秆上,长时间一动不动,远看像在练站桩功夫,在北方不少地方,它们有了“老等”的外 ;棕背伯劳的过眼纹如同戴着黑色眼罩,爱鸟人喜欢叫它“佐罗”,真的很形象,也让观鸟“小白”一下子就认识了棕背伯劳;大多数市民只知道白鹭有着洁白的羽毛,其实它们细长的脚是黑色的,脚趾是黄色的,“黑丝袜,黄靴子”配上“白色连衣裙”,白鹭可谓鸟中“衣品担当”。

生境改善 濒危鸟儿频频作客上海

随着上海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海边滩涂保护加强,鸟儿的生活环境越来越优越,濒危鸟频频作客上海,还有不少候鸟动起了在上海“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的念头。 友“厚德载物”今冬在横沙岛附近观察并拍到一只疣鼻天鹅幼鸟,是上海第一次有影像的确切野外记录,专家估计这是只掉队落单的“小不点”,留在了横沙“鸟乐园”。在此次监测调查中,工作人员很幸运地在横沙东滩再次拍到了可爱的疣鼻天鹅宝宝。

图说:黑嘴鸥

相关链接 : 上海时刻·见所未见|史上最大群“空中熊猫”飞抵上海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1月19日
下一篇 2018年11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