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国防在线客户端受权独家发布了我国最大的航空制造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三维宣传片《大国起飞》,以纪念航空工业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研制生产基地创建60周年。宣传片末尾彩蛋中首次披露了一款神秘飞机的外形。该机全身被蒙布覆盖,只能看到前方的大致轮廓,似乎是一种飞翼布局的飞机。由于该视频是介绍中国的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研制生产基地,这被外界广泛视为中国讨论已久的新型远程轰炸机。
文章指出,采用飞翼布局是当今隐身轰炸机、无人攻击机的重要趋势,中国未来的远程轰炸机如果采用这个方案是符合潮流的。飞翼布局成功用于远程轰炸机,最关键的是需要解决一系列控制上的难题,这既有硬件上的创新,更多的是要解决软件和控制理论上的难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已经拥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将飞翼这种不容易驯服的布局运用于大型轰炸机上。
中国空军目前装备的主力战略轰炸机H-6K采用后掠式中单翼布局 牟星光 摄
文章称,其实不仅仅是疑似中国未来的远程轰炸机,最近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公布的MQ-25“黄貂鱼”舰载无人加油机也使用了飞翼布局。盘点一下最近几年出现的先进隐身无人机、美国的B-2“幽灵”以及最新的B-21“突袭者”隐身轰炸机,也无一例外的采用了飞翼的布局方式。这源于飞翼布局亚音速升阻比高、隐身性能好、内部空间利用率相对较高等先天优势。
美国空军最新的隐身轰炸机B-21采用了飞翼的布局方式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图片
文章说,从宣传片看,神秘飞机的前缘似乎存在一个折线,好象采用了类似于X-47B的双后掠角设计。不过,这也很可能是因为观察角度,加之飞机机翼有一定的扭转或者前缘半径不同所致。飞翼的内翼前缘通常采用鹰嘴型,外翼大多采用较大的前缘半径。前缘半径对飞机的隐身、低速大迎角特征有很大影响。大的前缘半径可以确保在较大的迎角范围内保持气流附着,避免气流分离,增大失速迎角。但是前向和侧向 RCS 都会比较大。减小前缘半径则恰恰相反。因此,飞翼有可能在内翼段使用小前圆半径的鹰嘴型前缘,而外翼段使用大前缘半径,使得从下方看上去后掠角不同。中国未来的远程轰炸机采用单后掠还是双后掠设计,恐怕还要设计人员根据任务需要来选择,在隐身和气动效率之间进行折中。
络上流传的中国“利剑”隐身无人机
文章说,从技术上看,研制飞翼布局的远程轰炸机,中国已经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包括发动机。发动机一直是中国飞机的老大难问题,但是对于中国未来的远程轰炸机来说,可能最容易解决的就是发动机了。由于飞翼布局具有较高的升阻比,对发动机推力要求不高。中国如果发展飞翼布局的远程轰炸机,对现有“太行”发动机进行简单改型就能解决问题,而且其改装研制的难度,要小于利用其核心机研制大涵道比发动机,这可能是目前最靠谱的装备之一了。
中国空军“神威大队”轰-6K战机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 杨军 摄
文章最后表示,之前,中国曾试验成功“利剑”无人机,这就是一种相对较小的飞翼布局隐身飞机。中国能研制这种飞翼布局的飞机,恰恰说明研制方在控制理论、控制软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尽管“利剑”的体量远远无法和远轰相比,但是有这个基础,中国研制大型飞翼轰炸机从理论上也不会有太大问题。新型远程轰炸机的研制,必然是以航空工业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研制生产基地为主,整个航空工业的大协作。
2017年12月11日,中国空军轰-6K战机进行远洋训练。 杨勇 摄
1947年10月21日,采用飞翼式设计的YB-49战略轰炸机首飞。 维基共享资源图片
飞翼布局优点很多,最大缺点是不易控制。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图片
B-2隐身轰炸机(前)和F-117A隐身战斗机(后)编队飞行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图片
飞翼的内翼前缘通常采用鹰嘴型,外翼大多采用较大的前缘半径。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图片
双后掠设计出现在一些飞翼布局方案中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图片
X-47B舰载无人机采用双后掠设计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图片
2013年5月14日,大西洋,美国海军“乔治·H.W.布什” 核动力航空母舰(CVN -77)的水兵将X-47B无人作战空中系统验证机移至航母升降机上。 美国海军图片
采用飞翼布局方案的美国未来战斗机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臭鼬工厂图片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