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一证通查2.0”服务上线。
图二:可查询8家企业的账 。
提供账 查询服务
“这个应用听上去简直就是互联 用户的刚需,谁还没注册过几十个应用呢?谁还记得自己以往在互联 的哪个角落留下了足迹呢?”一位 友这样说。
刘启诚认为,这些问题是互联 应用丰富之后出现的一个次代问题,也是用户反映强烈的问题,“因此,信管局出台了查询措施,让用户查完之后该删的删、该销的销”。
据工信部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出“一证通查2.0”即全国互联 账 “一证通查”服务,主要是为了防范用户不知情注册互联 账 等带来的涉诈风险,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用户凭手机 码和身份证 码后六位,便可查询本人名下手机 码关联的互联 账 数量。
只能查8家企业账
如果查询到本人手机 码关联的互联 账 数量与个人掌握的情况不一致,用户可点击查询页面下方的“解绑与明细查询”,了解各企业的明细查询和解绑处理机制,按照企业的指引文件,在通过身份验证后,进一步查询本人手机 码关联的互联 账 明细信息,并对异议账 进行解绑或注销操作。如果用户仍无法解决异议账 ,可以拨打企业的客服电话咨询。
未集成“一键解绑”
为什么不支持所有账 的查询和“一键解绑”呢?其实,早在今年6月8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码 服务推进组”就曾上线了手机 “一键查询”与“一键解绑”服务,然而该服务推出不到一周就下线了。中国信通院相关人士解释说,“一键解绑”为测试版,并没有正式上线。
“梳理此前推出的流程,‘一证通查’和‘一键解绑’之间出现了冲突,能查询的不能解绑,能解绑的不能查询。”付亮说。
系统功能有待优化
为什么先推出8家企业的查询?为什么知乎、微博之类的不能查?
刘启诚认为,管理部门需要一个平台去支撑查询功能,而要实现查询功能,需要跟不同的互联 服务商沟通,应用的后端要对平台开放。这可能需要比较大的投入,以及跟产业链条上各家企业的沟通。而且,支付宝、微信等跟大家的生活密切相关,具备公共服务性质,还具有金融支付功能,要考虑防范违法犯罪行为。
“‘一证通查’覆盖的互联 应用范围非常有限,实用性不强。此前测试的‘一键解绑’流程不够严谨,解绑范围有限,价值不大。”付亮说,“要真正实现用户期待的那种查询和解绑,放 的电信运营商有义务与标记平台交涉,清除 码重启前所有的标记信息。事实上,经过‘ 码重启’前超过3个月的静默期,这些标记大多已经失效。互联 应用解绑也类似,放 的电信运营商在‘ 码重启’前,有义务尽自己能力解除 码此前的绑定关系。”
“工信部码 服务推进组有义务通过流程,消除这些过时的互联 服务绑定。运营商、互联 平台企业也应该积极完善流程,利用账 实名信息差异,清除或‘静默’处置现有系统中的不合规账 。”付亮说,“例如,运营商在 码回收后二次放 前,应查询该 码注册的应用,并采取措施;在某 码超过3个月未登录时,互联 平台应再次要求实名认证,如实名信息与之前账 注册时不符,应建立全新的注册账 ,并关闭原账 ,仅按规定存储其信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