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人
注意了!注意了!
又有一波补贴&津贴来了!
快看看你是否能领取
1、本科生留厦就业可获补贴1万元
近日
厦门市人 局召开新闻发布会
就加强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
就业创业工作发布新政策
补助人才
●应届本科毕业生获得补贴的门槛降低,此前“双一流”本科毕业生在厦就业的话,可享受厦门市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一次性能申领2万元。新政策发布后,凡是留厦稳定就业3个月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 会保险的本地高校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不超过30岁),即可按每人1万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
●同时,新政策还针对困难群体实施服务帮扶,对生源地为湖北的2020届我市高校毕业生留厦求职创业的,由人 部门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2000元/人。
●具有博士学位或随市重点产业项目引进的具有硕士学位(或具有本科学历且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申请骨干人才保障性商品房。
●新政策也更人性化地考虑到了疫情影响,将毕业生办理各类 到证手续的时间延长至2020年9月1日。办理就业手续时,本专科毕业生提交毕业证书时间延迟至8月底,研究生延迟至年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2年或将档案转入生源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
补贴企业
●中小微企业吸纳应届毕业生稳定就业,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与我市企业招工招才奖励就高不重复享受)。
●凡是对见习毕业生在见习3个月(含)内留用且留用率一个自然年度内达50%以上的用人单位,根据留用人数(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已缴交 保),按每人1500元的标准向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岗奖励。
2、这类人才最高每人每年补贴3万元
近日
根据《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才计划暂行办法》
2020年软件企业技术类人才
生活补贴资金开始申
符合条件的骨干人才
最高每人每年补贴3万元
申 的骨干人才需要符合这些条件
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中担任中层及以上技术职务(或在重要技术岗位任职),与所在企业签订2年以上劳动合同;
年薪达到 平工资3倍及以上,且未获评市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评选的高层次人才;
2018年2月1日政策发布之日后,首次来厦就业的新引进人才。
补贴标准分为三类
A类为年薪在 平工资5倍以上(含),每人每年补贴3万元;
B类为年薪在 平工资4倍以上(含)且低于5倍,每人每年补贴2万元;
C类为年薪在 平工资3倍以上(含)且低于4倍,每人每年补贴1万元。
3、高温津贴记得领取
炎炎夏日
高温津贴大家都发了吗?
厦门人 提醒
企业发放防暑降温饮料
可不能替代高温津贴哦!
什么是高温津贴?
福建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在每年5-9月份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不含33℃)的,5月份应当按实际高温天数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6-9月份应当按月或按实际高温天数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高温津贴怎么计算?
按月计发的,每人每月260元;按天计发的,每人每天12元。用人单位发放的高温津贴纳入工资总额,但不包括在最低工资标准范围内。
值得注意的是,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药品。
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也不得替代高温津贴。
没拿到高温津贴怎么办?
厦门的高温作业劳动者如果遇到单位在5月-9月份未按照规定发放高温津贴的,可以拨打12333向厦门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反映,也可以直接向所在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反映,人 部门将进行核实处理。如果因为高温津贴发生劳动争议的,也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同时,劳动者要保留考勤表、天气预 等能够证明自己工作时环境已达到发放高温津贴标准的有效证据。
因高温停止工作,工资还照发吗?
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用人单位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4、调整后的生育津贴已经开始申领
今年5月1日起
厦门对分娩的生育津贴发放天数
进行了调整
由原先按98天产假标准发放
延长为不少于128天,增加了30天
目前
调整后的生育津贴已经开始申领
市医保局提醒参保人
新政策的执行时间是以分娩、妊娠终止、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时间为准。
确切来说,政策以2020年5月1日零点为界,之后生育的,生育保险待遇按新政策执行;之前生育的,仍按原政策执行。
另外,参保职工生育津贴申领渠道和原来一样,仍由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发放。机关、财政核拨或核补的事业单位参保人员按原渠道领取工资,不享受生育津贴。
快告诉更多人!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