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天来,本来似有降温迹象的中美贸易战,随着美国商务部激活的一项禁令,又被加热至沸点。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声明称,由于中兴通讯公司违反与美国政府去年达成的和解协议,将对该公司执行为期7年的出口禁令。此意味着这家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将在7年时间内得不到美国供应商提供的包括芯片在内的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器件。
这一禁令在给中兴通讯带来极大压力的同时,也惊醒无数被表象迷惑的国人。有迹象表明,特朗普政府此次祭出的大招并非偶然,而是蓄谋已久。在此事件背后体现的是中美两个大国的角力,中兴通讯则被推到了贸易战锋芒的最前端。
此次事件是否预示着中美贸易战核心战役的打响?哪些领域还会遭到“釜底抽薪”式的重手?下一个“中兴通讯”又将是谁?一切并无从知晓,但无论怎样,特朗普政府欲借打压中国科技产业从而压制中国经济崛起的算盘和面目,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反思和警惕。
中兴通讯遭“釜底抽薪”背后
对于中兴通讯而言,这无疑是个艰难的时刻,集团高层在内部信中呼吁全体员工要坚定信心,相信会通过团队最大努力和攻克难关,来促进危机的最终解决。
在外界看来,作为一家走出国门不断发展壮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禁令”的实施无异于釜底抽薪,令其措手不及,显然会对中兴通讯尤其是手机业务造成巨大影响。特别是在5G即将到来,通讯设备即将步入升级换代之时。
此前,高通、英特尔、微软等美系厂商都曾是中兴通讯设备的主要提供商。尤其在移动芯片领域,由于可选范围非常窄,高通作为主要提供商地位一直难以代替。这一事件直接将中兴通讯推向了尴尬的境地。
事实上,在对中兴通讯痛下狠手的背后,特朗普政府面对中国高科技产业早已虎视眈眈。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强国、弯道超车思路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AI等诸多领域均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分析认为,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推进实施让特普朗政府颇为忌惮。
在这一背景下,据华尔街日 引述知情人士称,特朗普政府开始考虑将中美贸易战转至第三战场——云计算等高科技服务领域。在最近开启的第二轮“301调查”中,其主要目标就是针对中国的高科技行业。
有理由相信,此前围绕钢材等的调查不过是策动对华贸易战的“花絮”,中兴通讯事件并不孤立,恐成特朗普政府发起这轮核心战役的“第一枪”。
国产基础软件应“居安思危”
众所周知,芯片和基础软件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在信息化方面的自主核心技术能力及水平,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石和信息安全的保障。只有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才不会受制于人和陷于被动。
在此次中兴通讯事件背后,触痛的则是我国科技产业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及品牌产品的软肋。
纵观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基础软件一直是一大短板。以数据库为例,我国数据库产品过去一度高度依赖海外品牌。尽管当前我国在数据库核心技术方面有了自己的积累,并推出了自主品牌的产品,但相对国外品牌竞争力及技术,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一些行业难以取代国外品牌的位置,在数据库排名上也鲜有次。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库面临着空前的变革机遇。数据量的爆炸式激增使得传统数据库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存储和处理数据的需求。在这方面,作为一大趋势,分布式计算正在替代集中式计算,以Hadoop等为主的大数据技术正逐步成为主流。
但不得不说,当前大数据的核心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也一直由海外公司所掌控。
实际上,目前国内大数据公司大部分依然还是采用开源软件进行集成和封装,但基于开源并不等于可控,特别是一旦遭遇授权限制或者技术封锁,难免也会在大数据平台领域遭遇“釜底抽薪”,那后果同样不堪设想。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真刀真枪的贸易大战来临时,自主核心技术来不得半点“虚胖”,唯有真正坚持自主研发,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保证数据安全,同时在售后、技术支持等环节完成本土化和快速响应机制的建立,才能从“根基”上解决数据自主、安全、可控的核心问题。
加大“自主可控”投入力度
应该说,在基础软件核心技术及产品研发上,我国产业发展相对较晚,基本还处在起步的阶段。而国外产品由于具有先入为主优势,在某些方面已经形成了市场的标准和壁垒,给国产品牌造成巨大压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因此要放弃对于自主核心技术的追求。
更为关键的是,目前在基础软件领域,尤其是大数据、数据库等领域,即使使用开源软件作为底层研发平台,但不是自主研发,或者说我们不具备真正的自主产权,同样也会埋下更多的“隐患”,在今后也会遭遇更多的挑战。
在我看来,当务之急是国家要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成为培养和激励创新企业成长的沃土。所以,未来我国要在基础软件领域实现全面的自主可控和腾飞,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具体而言:
第一,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软件领域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创新难,在基础领域创新更难!基础软件领域往往存在巨大的技术屏障,研发周期也通常较长。因此,需要国家加大对这类公司在各个方面的支持力度。
第二,作为基础软件领域创新公司自身要加大自主创新,重视自主可控。付出越大回 也越大!在基础软件研发领域更是如此。要勇于做真正的核心技术创新,且须守得住寂寞。
第三,希望国内企业用户,尤其是银行、金融、保险等关键行业用户,应立即进行国产化大数据以及数据库技术替换的可行性研究。正所谓“不吃螃蟹永远不知味道鲜美”。在这方面,希望用户摒弃有色眼镜,勇于采纳那些自主核心技术过关,且性能优异的国内创新公司的产品。
总结
尽管中兴通讯事件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之中,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事件也给国内科技产业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落后会挨打,没有自主核心技术,也势必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立足长远发展,被动防守向来只是权宜之计,我国要实现科技强国战略,掌握自己的命运,恐怕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继续加强在基础技术领域的创新,掌握自主核心技术。
回首我国多个产业的发展,虽然不少都经历过跟跑、并跑的阶段,但最终要实现追赶和超越以及产业的腾飞,最终都须度过“核心技术”这一关。
应该说,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得益于科技强国的大战略。而科技的强大则离不开雄厚的自主核心技术积累和底层基础软件及硬件的支撑。只有具有扎实的自主核心技术和基础软硬件积累,我国科技产业的上层建筑才会越建越稳固,越发展越壮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