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国庆小长假,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从早7点到晚10点,整天泡在赛场训练场试车、调试。——他们都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光谷之翼”车队的队员,10月中旬的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该校将再次作为武
段正澄院士团队入驻武软院士专家工作站
——他们都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光谷之翼”车队的队员,10月中旬的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该校将再次作为武汉市唯一参赛的高职院校出战。
两年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的学生们自发组建了这支车队,从零开始自主研发方程式赛车,并连续两年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我们的学生非常了不起!他们的对手有清华大学的,有哈工大的,论理论基础,他们不如名校学生,但勤能补拙,他们日以继夜地学习,最终赢得与对手同台竞技的机会,拼软件设计、拼硬件拼装、拼驾驶技巧,毫不露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校长马蜂说,这些可贵的品质,将造就未来中国的工业脊梁。
示范(骨干)校迎来大发展
武软学子自主设计制造方程式赛车“绝影”
能进这么牛的公司实习,只因胡康拿到了在高职院校界最牛的奖——今年6月,他和两名同学一起,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一等奖。“比赛非常激烈,全国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的87支代表队261名选手参加,能够胜出,靠的是他们三个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专业技术。”指导老师鄢军霞说。
也就在这次大赛上,武软以18项得奖位列全国21名,居湖北省首位。事实上,自2014年以来,该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大赛获奖就出现井喷,三年多已获奖450多项,包括国家级奖项75项。其中,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19项获奖;荣获物联 技术应用和软件测试赛项全国一等奖; 三名女生勇摘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这充分体现了我校建设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成果。”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张红卫说,该校地处光谷腹地,从2001年建校之初,就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与武汉市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相匹配,构建信息技术产业创新专业集群、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专业集群、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商贸物流创新集群、文化创意设计融合发展专业集群、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专业集群等五大专业集群。乘着光谷发展的东风,该校也迎来了超常规的快速发展。
去年,武软入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近几年湖北省创新创业大赛,武软连年名列前茅。
高端引才铸就大师队伍
为什么武软这所年轻学校能迎来超常规发展?答案是:重视人才。
“在全国的高职骨干校中,我们在师资上的投入都是比较多的,一年达2000多万元,我们送老师外出培训学习、到企业深度锻炼,希望老师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该校人事处处长胡广龙介绍,引进人才时,他们的眼光也比较“高”,比如请来的“楚天技能名师”,必须是行业权威带着团队来,能跟学校的教学团队配合教学,或者能一起开发项目。“简而言之,就是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学、实践、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武软学生获2017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一等奖
“每年暑假,我都要去校企合作单位实践一个月,经常是上生产线顶岗。”武软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刚是首批武汉市技能大师,多次参加武汉市职业技能大赛获一等奖,他说,技术革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要教出胜任企业岗位的学生,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备更优秀的综合素质。
如今,武软所有专业均配备校企“1+1”双组合的专业带头人,建成10个名师(名专家)工作室;大批教师成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专业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建成覆盖所有专业的兼职教师师资库,入库兼职教师600名,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建成10余个专兼结合的省级、国家级标准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该校还请来顶级“大咖”,参与学校的顶层设计。2012年,武软引进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李健雄,这也是我省高职院校中唯一的一位“百人计划”专家。
今年7月,又一位大家落户武软——8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段正澄受聘为武软“先进制造技术”院士专家工作站驻站院士。段院士团队将与武软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研究与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并建立全面合作。
“我研究技术这么多年,深感工匠精神的重要,工匠精神就是把一件事情扎扎实实地做好。我愿和职业院校一起,培养高端工匠。”段正澄说。
培育令人尊敬的大国工匠
埋头练内功的武软,将勋章戴在了学生胸前。
2012年,上海通用汽车在武汉设厂,该公司人事招聘主管主动找到武软,希望招聘机械、汽车等相关专业学生。80名应届毕业生随后进入上海通用汽车武汉分公司实习。
当时20岁的邹怡是其中一员,2013年,他毕业后顺利入职武汉通用。如今,25岁的邹怡已是武汉北厂油漆车间A班的生产班组长,管理着36人的团队,年薪10万元以上。靠自己的打拼,他已在武汉买房结婚。
像这样的武软毕业生,如今在武汉通用已有近千人。每年,武汉通用都会提前到该校揽才。
“我们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个个都是岗位能手,企业很喜欢。”武软学工处处长张水新说,曾有企业到武汉一所名校的软件学院招人,对方却推荐该企业到武软来,说武软的学生更合适。“我校连续两年是湖北省就业免检学校,2017届毕业生共5008人,就业率约96%,近七成学生留汉工作。”
除了就业率高、就业形势好,校长马蜂最欣慰于毕业生们工作时脸上所绽放的光彩。“有次我们一群人去通用参观生产线,我们在上面走,七八个员工仰起头跟我打招呼,说‘校长好’。现代化的生产线非常干净,一点油污都没有,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
武软打造的新一代“灰领”的形象,也吸引了一大批高考高分考生。今年高考,湖北省理科二本线上考生有350人选择上武软,最高分是考了482分的湖北天门小伙曹荆轲,他的分数仅比一本线低了2分。
“我的梦想是创立我自己的软件公司。所以我要上以软件闻名的武软,还 了直接与企业对接的软件技术订单班,希望能更早接触企业流程,学习最前沿的知识,有利于我尽早创业。”曹荆轲说,他的选择并不稀奇。
“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我们既要有能研发高精尖成果的工程师,还要有能够将它转化为批量生产的高技能工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校长马蜂说,武软培养的是未来的“大国工匠”,他们也是英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