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X银行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覃某编写了一个后台程序,将其放在银行主系统上,“编写这个程序是为了验证银行核心系统的漏洞是否存在,这个缺陷大概是在跨行ATM机取款后,取款成功但不会计入账户。”于是,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间,覃某通过其掌控的X银行卡多次在ATM机上跨行取款,前后取款1000多笔,将银行资金717.9万元转入其控制的银行账户,非法占为己有。
2018年1月,Y银行成都分行违规发放贷款案件浮出水面。为掩盖不良贷款,Y银行成都分行通过编造虚假用途、分拆授信、越权审批等手法,违规办理信贷、同业、理财、信用证和保理等业务,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换取相关企业出资承担Y银行成都分行不良贷款。
上述案例给银行财产和声誉造成极坏影响,教训十分深刻,迫使我们不得不冷静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廉政建设提到新高度,成效突出,但仍有少数银行职员无视党纪国法,我行我素,利用职务便利违法犯罪,如何才能增强银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尤其是在这 络高度发达的时代。
络化已成为目前IT发展的方向,银行信息系统也不可避免受到其深远的影响。在目前的 络环境下, 络功能为财务控制带来了许多新选择,如远程 账、远程 表、远程审计、电子支付、 上银行等。它们是一种以数据形式流通的货币、票据、信用卡,支付过程简单,流通速度快。依赖这种电子数据交换,资金流动和账务往来可以在几十秒之内结束,真正是“来去了无痕”,进而失去了追溯责任的依据,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
络环境下,银行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1、现行 络财务理论匮乏,加大了控制的模糊性
在 络环境下,时空观的界面日显模糊,难以认定。 络化进程促使财务主体突破传统的空间限制,使集中式的财务核算管理得以实施。由于 上银行使资金流动更加顺畅,电子单据的使用,使资金调配变得越来越方便,越来越难掌控。
2、 络信息载体的变化,加大了内部控制的复杂性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 上交易愈加普遍。电子商务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效率,但同时对银行系统的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电子商务的单据电子化、货币电子化、 上银行、 上结算,可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但给银行结算系统带来的风险将是空前的。在 络环境下,如何鉴定电子数据是否为原件、如何对电子证、账、表等财务档案进行保管,这些问题都具有复杂性,但直到目前相应的技术和法规还远没有达到完善,这也给系统的内部控制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3、 络信息系统高度开放,加剧了财务控制的风险性。
由于 络具有开放性、互联性和联接形式多样性等特征,致使 络易受黑客、病毒、恶意软件的攻击,增加了信息被滥用的风险,尤其是属于重大商业机密的银行数据,如遭到破坏或窃取,将给银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4、 络信息处理集成化,增加了内部控制的不确定性
络环境下,银行内部控制的应对措施
1、基于银行数据库系统的控制措施
对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威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 络系统内外人员对数据库的非授权访问;二是系统故障、误操作或人为破坏数据库造成的物理损坏。
针对上述威胁,要提高操作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除了要尽可能地选用安全等级较高的操作系统产品,经常进行版本升级外,信息资源控制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较为成熟的大型 络数据库产品,合理定义应用子模式。
子模式是全部数据库中,面向某一特定用户或应用项目的一个数据处理集,通过它可以分别定义面向用户操作的用户界面,做到特定数据面向特定用户开放。
(2)建立银行信息资源授权表制度。
明确规定每个用户的安全级别和身份标识,并分别定义具体的访问对象;明确定义每一用户对数据资源访问的范围和内容,并分别规定对数据库的查阅、修改、删除、插入等操作权限。
(3)建立日志审计制度。
对运行系统的事件类型、用户身份、操作时间、系统参数和状态以及系统敏感资源进行实时监视和记录,并对日志文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
(4)存取控制。
对系统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并根据用户级别,限制系统资源的共享和流动。
(5)建立数据备份恢复机制。
采取有效的 络数据备份、恢复及灾难补救计划。
2、基于银行 络的控制措施
在 络环境下,为了防止银行系统遭到非法、恶意的软件程序的人侵,避免 络攻击破坏银行数据,应该实施一系列控制措施来保证 络安全。如运行专用的 管软件进行 络监控、采用专用内容过滤技术阻止各种恶意内容的入侵等,并通过对防火墙、扫描器、入侵检测等系统安全的支撑产品信息的采集,与信息系统的事故 告进行关联分析,以便于更准确地了解信息系统受到非授权访问或攻击的信息、以及控制措施的控制效果,加强 络风险的防范。
3、监控与操作的分离
实现对系统内部的有效牵制,在系统内分出操作与监控两个岗位,对每一笔业务同时进行多方备份。当操作人员进行账务处理时,其操作和数据也被同步记录在监控人员的机器上,由监控人员进行即时或定期审查,一旦出现数据不一致便进行深入调查。这样明确了岗位的划分,实现了有效牵制。
4、数据通讯控制
络环境下的银行信息系统,其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一定要加强数据通迅的控制,具体来说,应包括:
(1)保证良好的物理安全,尽量采用结构化布线来安装 络。
(2)采用虚拟专用 (VPN)线路传输数据,开辟安全数据通道。
(3)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与数字签名,确保传输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5、防病毒控制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银行系统中的数据一旦遭到破坏,将造成极大的损失。防范病毒较为有效的措施包括:软件、移动存储盘的采购和更新要通过计算机病毒检测后才可使用;建立移动存储盘管理制度,防止乱拷贝移动存储盘,不使用未经检测的移动存储盘等等。
有些工作人员认为安装了杀毒软件就万事大吉,其实,病毒的变形和更新是非常快的,即使安装了杀毒软件,也绝非高枕无忧了。安装防病毒软件后,应定期检测并清除计算机病毒。
总而言之, 络化给银行带来了机遇,同样也伴随着新的风险,只有寻找新的思路,在 络环境下实现银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才能真正让银行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获得新生。
供稿|苏州分行信息科技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