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一次去KTV是什么时候吗?
同时,下午的KTV里,进进出出的却有很多中老年人的身影。有人说,卡拉OK已经不OK,年轻人不爱去,但也有人不服,KTV不止“夕阳红”,小鲜肉们仍然会去“OK”,只是,生意不如以前火爆罢了。
1 感叹 远去的夜夜K歌
“那时候火啊!在厦门,跟朋友吃过晚饭才八九点钟,不过瘾还想玩,就去KTV唱几首歌。但都得打好几个电话,问哪个KTV还有包间,不然,到了现场还得排队等。”说起几年前的夜夜K歌,市民郑先生记忆犹新。
郑先生爱K的年代,正是量贩式KTV兴起之时。开好包间,唱客自己去KTV的小超市里点酒水和食品,虽然有些贵,郑先生也愿意花这钱。“一晚下来,包间费、酒水钱,没个几百块钱下不来。但大家开心,也值。”
不仅在厦门,郑先生过年回老家、去外地出差,也是少不了K歌的节目,同样的拥挤,同样的火爆,仿佛全中国的夜生活都是在KTV。
KTV最早起源于日本,原名为Karaok,也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火热的卡拉OK所演变。度娘说,Kara是日文中“空”的意思,OK则是英语中“交响乐队”的前两个字的发音。日本人便把它们组合到一起,衍生出了没有伴奏、自行唱歌的娱乐方式。再到后来,由Karaoke第一个字母“K”和电视TV组合而成的KTV逐渐流行,“量贩式”更是开启了KTV的黄金年代。它除了提供歌唱场地,还提供各式饮料和食品,让唱K成为一种时尚。
只是,一阵风过去后,KTV的人气不再那么旺了。
2 追忆 曾经高频的翻台率
“以前火爆时,翻台率是现在的两三倍。”自称有20年从业经历的业内人士邓先生叹息,现如今,周末时会满一点,工作日的夜晚,基本都有空的包间,客人随到随开。他从业的KTV在湖滨南路附近,并不偏远。
邓先生回忆,量贩式KTV刚开始时,业者还能收到不少包厢费,很多消费者也因为包厢费的原因,唱两三个小时就收场,这样后面排队的客人就进场,翻台率因此很高。而现在,包厢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业者主要靠销售酒水和食品盈利,有的客人点些吃食,一唱就到深夜,再加上KTV人气大幅下滑,翻台率大幅下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几年关了好些门店,能活下来的不容易。”邓先生说,人气下滑的同时,还伴随着成本高涨。成本之一是场地的房租,还有就是人力成本,此外还有设施保养、更新费用等。“一边是成本增加,一边又不敢随意涨价,我们的压力不小。”
邓先生没有透露其所在KTV的收支金额。但一些公开资料显示出这个行业的艰难。例如,已经登陆新三板的连锁KTV好乐迪和米乐星今年的财务数据就不好看。借壳浩祯股份的好乐迪在今年上半年同比扭赢为亏,净利润下滑3805%,由去年同期盈利4.5万元下降至亏损170万元,而米乐星在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样下滑超过5成,由去年超过2000万元下降至不到1000万元。
3 说法 KTV成了“夕阳红”主场?
KTV人气散到哪里去了?有一种说法,如今的KTV已成了“夕阳红”的主场。
已退休的杨妈妈,就时不时约上几个老姐妹去K一把。“10张优惠券,能唱一两个月,去了也不用消费什么,顶多几瓶水,唱一下午,很快活的。”
在团购 站搜索一下,确实有不少这样的优惠券。例如,体育路一家KTV,下午5点前进场,可唱3小时,一张券仅需48元。非周末的下午只需一张券,周六、周日需两张优惠券,但是可以另送一份价值48元的奶茶。销售记录显示,已售出6000多份。
类似的优惠套餐券,在其它 购 站上也有很多。价格都便宜得很,几十元钱就搞定。
不过,对于“夕阳红”主场的说法,也有人并不同意。“下午场算不上正式营业时间,老年人的消费力不强,我们的营业收入主要还是靠年轻人。就算是有的门店促销的优惠券,买的也不一定都是中老年客户。”一位业者说,唱夜场的都是年轻人,他们的消费额才是高的。
“老是K歌,也太无聊了。还有其它玩的啊。”小薛是个90后,他说,大学时和毕业后一段时间,经常去KTV,一吼就是大半个晚上。但现在只是偶尔去K歌,一是因为工作忙,二是玩伴们都兴致不高,“天天累成狗,待家里刷刷手机,玩玩游戏或者其它的娱乐就好了”。
移动互联 的时代,人们的娱乐也似乎便捷化了,即使是不出门,也能找到很多乐趣。KTV的竞争对手,早已抢占了年轻人的手机屏幕。以全民K歌、唱吧等为代表的K歌APP已赢得用户的青睐。有资料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移动K歌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2.27亿,较2017年四季度的2.01亿环比增长13%。
此外,在商场等场所,开始出现许多“迷你KTV”。一间小玻璃屋,占地面积虽然只有2平方米左右,照样能让人K得很嗨,满足用户消磨碎片化时间的需求。
4 背后 越来越多的新鲜玩法
与租金和人力成本较高的传统KTV不同,迷你KTV成本低,一台设备的成本在2-3万元之间,相对于传统KTV,回本更快。口碑发布的 告显示,口碑用户单次在迷你KTV的平均消费在30元左右,远低于传统量贩式KTV数百元的单次消费。而根据艾媒咨询预计,未来两年迷你KTV市场将快速扩展,2019年有望突破140亿元大关。虽然迷你KTV不会完全取代传统KTV,但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分流。
不过,邓先生并不认为迷你KTV是传统KTV门店的竞争对手。“完全不是一回事,迷你KTV可以满足你吼两嗓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们 交的需要,你总不能去那个小玻璃房里聚会吧?”他认为,传统KTV尽管已人气下滑,但仍有立足的市场空间。
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发布的《2017音乐产业发展 告》,也说明了卡拉OK产业的市场空间。这份 告将音乐产业细分为十个分行业,其中卡啦OK市场的产业规模最大,达到869亿元,超过音乐教育培训产业、数字音乐产业等。“传统KTV要生存,就要创新。”邓先生认为,现在的视听技术、 络技术发展快,KTV得多利用技术的发展,吸引年轻人。说具体点,就是屏幕要大,音响要好,灯光更炫彩。
邓先生说的只是传统KTV硬件的调整,其实,这个产业随着互联 的发展,线上线下的融合正在推动着传统KTV重回人们的视野。例如,今年4月,互联 K歌软件唱吧的线下KTV品牌麦颂宣布完成亿元级别A轮融资,成了目前连锁KTV行业最大的单笔A轮融资。
某种意义来说,传统KTV正在接受着“互联 +”的变革。像唱吧软件,碎片时间里,用户可以即兴在手机上、电脑上来上几嗓子,兴致来了又有空,约上三五好友,通过唱吧预约唱吧麦颂的房间,客人可以边唱边用手机操作录音、线上直播、与好友即时互动等。在这里,你的包房或许只有几个人,但可能会有几万人听到你的歌声。就算没到场的朋友,依旧可以陪你嬉笑逗闹、K一宿的歌。此外,手机上还可以叫酒水、选歌、切歌、调音量,甚至玩互动游戏,几乎所有的事都是通过手机操控的。操作手机化、K歌 交化,这类的新鲜玩法,或许以后会越来越多。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