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蝗灾的时候人们会食用蝗虫以度灾年吗?
事后朱哥亮 1周前
– 有趣 · 有料 · 有态度 –
在漫长的中国史上,蝗灾是很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
蝗灾一般和旱灾并生,俗言“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这是由生物学基础的,干旱可以降低蝗虫卵的发病率,从而提高蝗虫的成虫率。
我国大部分农业区深受季风气候影响,水旱频发。与旱灾相伴生的蝗灾自然也不少见。
旱蝗发生时,赤地千里,民不聊生,草根、树皮、甚至观音土,都会成为果腹之物,何况蝗虫了。
自古便有蝗灾时候以蝗为食的记载。
▌《新唐书 姚崇传》记载:
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山东发生了严重蝗灾,但是民众又祭又拜,坐视蝗虫食苗不敢捕。宰相姚崇上奏:
“《诗》云:‘秉彼蟊贼,付畀炎火。’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蜮,以及蟊贼。’此除蝗谊也。且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蝗乃可尽。
利用蝗虫的趋光性,夜设篝火,“且焚且瘗”,确实是一个治蝗的好办法。
或许就是在“且焚且瘗”的过程中,人民注意到蝗虫可以烤来食用。
▌《旧唐书 五行志》有记载:
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秋,关辅大蝗,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蒸曝,扬去足翅而食之。
▌《新唐书 五行志》同样记载:
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夏,蝗,东自海,西尽河、陇,群飞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叶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殣枕道。民蒸蝗,曝,扬去翅足而食之。
这两条记载都是在唐代,食蝗的方法也都一致,捕蝗虫后蒸熟,再经过晾晒后去其翅足而食。可见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食蝗方法。
蝗虫虽能食,但百姓还是惯以粮食为生,官府为了鼓励民众积极灭蝗,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令百姓捕捉蝗虫后到官府那里换取粮食。这也是一种政府赈济灾民的方式。
▌《宋史 五行志》有相关的记载:
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六月,浙郡蝗。八年四月,飞蝗越淮而南,江、淮郡蝗,食禾苗、山林草木皆尽。乙卯,飞蝗入畿县。己亥,祭酺,令郡有蝗者如式以祭。自夏徂秋。诸道捕蝗者以千百石计,饥民竞捕,官出粟易之。九年五月,浙东蝗。丁巳,令郡国酺祭。是岁,荐饥,官以粟易蝗者千百斛。
这也算是一个间接的灾年以蝗为生的例子。
那么,现代的人吃蝗虫吗?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没有人为了蝗虫富含蛋白质就要吃它,其它更健康、更正常的食材多得去了,而且蝗虫吃多了也不是好事,容易吐绿水??
至于乡间野味饭馆都有蝗虫这道菜,还有专业的蝗虫饲养户,这个倒是实话。因为当不了主食,作为个零嘴,蝗虫也还是有存在意义滴!
蝗虫,也叫蚂蚱,中国人吃蝗虫的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就生吃过蝗虫,为百姓除害做表率,他的举动也让老百姓依葫芦画瓢,将害虫变成了盘中餐。
在北京、天津两地,老一辈的人非常爱吃蝗虫,天津卫还流行着一句歇后语,”烙饼卷油炸蚂蚱——夹(家)着吃去吧”。而在泰国,“油炸飞虾”这道菜人尽皆知,东亚飞蝗更是被列为“21世纪安全绿色食品”。
好啦,是时候秀出大家吃蝗虫的决心啦!
最出名的——云南十八怪,三个蚂蚱一盘菜!
蝗虫(蚂蚱)用热水烫一烫,去翅,然后在油锅里慢慢煎黄,加香油、花椒煸炒即可。咬上一口,清脆中还有一股青草的芬芳??
而在北方一些城市的烧烤摊上,“烤蚂蚱”的受欢迎程度绝对不逊于小龙虾。炒上一盘,喝上几杯小酒,爽!
最后,想要尝鲜的童鞋,壹周君推荐万能的某宝,有几百家店铺售卖各种蝗虫的美食产品。一般是每斤50元—100元之间,最贵的进口蝗虫买到了每公斤300元以上。
果然是吃害虫的成本比较高?
关于我们:
北京左右逢源是全球第一个为设计竞赛提供“+互联 ”服务的科技公司:提供中英双语支持,可面向全球设计师征集创意作品。左右逢源还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在线微课系统、在线设计展览、设计作品集等系列产品。
竞赛是比较大型的活动,历经竞赛发布、 名、征集作品、海选评出入围作品、 络投票、决赛评审等诸多环节,往往历经几个月的漫长周期。在这个长周期内,主办方和参赛者形成一个 区,有发布通知、在线答疑、工作营、学术 告、设计指导、线下活动、组队参赛等诸多互动需求。为了提高影响力,竞赛还要进行媒体推广、用户转发、抽奖活动等。左右逢源把上述各个环节,做成了100多个软件模块,可根据每个大赛的具体需求,灵活组合,快速配置上线竞赛系统。竞赛主办方使用左右逢源竞赛系统,可以节省80%人力成本,从容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并加倍获得更好的竞赛成果和影响力。可联系schg1999@163.com。
合作案例:嘉峪关logo设计大赛、嘉峪关吉祥物设计大赛、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logo设计大赛、2018智能装备军民两用论坛暨博览会、2018全国大学生手机摄影大赛、2018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论坛暨“北斗科创云平台”启用仪式、中国创新挑战赛 暨中关村科技军民融合专题赛、南京溧水无想山南民宿设计竞赛、“寻找和谐共生的家之风景”Natuzzi设计大赛、为幸福设计-福?艺术馆设计大赛、山院村【印象老街】创意设计大赛、农田上的美景-“最美田舍”设计大赛、彩虹巴士创意车身设计大赛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