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压力大?手机APP警告“全球睡眠危机”

早晨起不来的同学肯定欢迎英国牛津大学睡眠专家保罗·凯利的观点:9点上班、上课太早!凯利在一篇论文中写道,让55岁以下人群9点之前开始工作是一种“折磨”,会令他们因缺觉而感到疲惫和压力。人体自有24小时节律,朝九晚五会破坏这一节律,令多数上班族缺少睡眠。先前研究结果显示,缺觉影响人体情感和执行系统,令人容易生气、焦虑、冲动、产生挫折感、血压升高、体重增加。凯利主张上班族10点上班,年满55岁时再提前至9点上班。(黄敏)(新华 微特稿)

中新 11月16日电 据外媒16日 道,英国科研人员在《公共卫生前沿》杂志发表研究 告,建议所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书装置自动“睡眠模式”,确保用户的睡眠不会被打扰。

伦敦艾芙里娜儿童医院的格林格拉斯教授最近与一组科研人员就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发出的光线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新的电子设备一个比一个大,荧幕一个比一个亮,不但对比度较高,同时也释放更多的蓝光。

《英国广播公司》引述格林格拉斯说,随着时间越来越接近晚间,人的身体会开始制造睡眠激素即褪黑激素,这会让人产生睡意。可是某些波长的光线,尤其是那些绿蓝色光线,可能会捣乱人体系统。

格林格拉斯说,蓝光会导致人的生物钟被延迟,致使人们晚上较迟睡觉,因此所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书的自动“睡眠模式”应该有过滤蓝光的功能。

“电子设备的屏幕越来越大、越来越亮,用户在白天使用起来会感觉很方便,但晚上使用这些电子设备却可能会搞坏身体。多项数据显示,若晚上睡觉前使用这些设备,可能会到一个多小时后才睡得着。”

他指出,目前已有一些手机应用软件具有减少蓝绿光线功能。若是有一个睡眠模式,就可以自动过滤蓝光。

他认为,“制造商应该更有责任心”,但最好的方法是让睡眠模式“自动化”。

“电子设备如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都是好玩的设备,但我们必须得到保护,减少这些设备在晚间对我们身体造成的影响。”

他表示:“人们不能说:我们不能做什么,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只能接受。”

美国卫生部门一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美国人长期睡眠不足,给健康带来风险。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18日发布数据,根据对全美50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随机电话调查,从全国范围看,睡眠状况因地域、种族、就业和婚姻状况而异,但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大众健康部门主管韦恩·吉尔斯指出,就整体而言,美国人缺乏足够睡眠。按照美国睡眠医学学会和睡眠研究学会的建议,18岁至60岁的成年人每天保持至少7小时睡眠才是健康的。但调查显示,即便是睡眠状况较佳的非拉美裔白人,也有大约三分之一达不到这一标准。“这是一个大问题”,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睡眠研究专家南希·科洛普说,睡眠不足会导致注意力下降,能产生长期且严重的副作用,导致新陈代谢变差。根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研究,长期夜间睡眠少于7小时,有可能加大肥胖和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中风和频繁抑郁的风险。吉尔斯建议,生活方式的一些小改变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所需的健康睡眠,比如每天晚上在同一时间上床,每天早晨在同一时间起床,以及不要在卧室里放置电视机、电脑和移动设备。(胡若愚)【新华 微特稿】

新华 北京3月20日电 睡眠是人生大事,因为人的一生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3月21日“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来谈谈睡眠这件事,每天到底睡几个小时为宜?如何才能一夜好眠?

睡眠时间太长或太短都不好。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本想利用周末“补觉”,没想到越睡越困。睡眠过少则会让人感觉疲惫,无法集中精力、抑郁、焦虑,如果这种状态持续,最终会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症的风险。

到底该睡多久才合适?因人而异。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最新版的睡眠指南,针对不同年龄层给出了不同的睡眠指导建议。

比如出生至3个月龄的小婴儿,每天主要任务就是睡,需要长达14至17小时的睡眠。1岁至2岁的幼儿每天需要11至14小时睡眠。6岁到13岁的学龄儿童,建议每日保持9到11小时睡眠。

外媒称,中国去年的睡眠指数 告显示,超过六成的中国人睡眠时间过晚,超过三成的中国人有严重睡眠问题。

据新加坡《联合早 》 站3月22日 道,该 告也指出,媒体人、资讯科技从业者及医务人员的睡眠问题特别突出。此外,睡眠障碍问题已对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造成影响。

道称,配合中国的第16个年度“世界睡眠日”,江西21日举行大型健康睡眠义诊活动。

从事媒介行业的年轻女白领何美玲一早就到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咨询睡眠问题。她告诉医生,“我最近老是头晕和厌食,是不是跟失眠有关?”

另一名年轻失眠者是经营烟酒零售店的程赏福(25岁),他时常因担心营业额而产生焦虑情绪,导致晚上出现睡眠问题。

对此,研究心身疾病的主任医师袁也丰认为,焦虑是导致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他说,在高竞争、高压力的现今 会环境,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大,再加上不健康的睡眠习惯,睡眠障碍群体正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道称,包括中高考学生、职场白领等年轻人,也出现睡眠问题数量增多的现象,在江西南昌进行义诊的上海知名耳鼻咽喉科专家李兆基受访时说:“这个可能和当前信息 会快速发展有关,如今交通、信息等生活节奏加快,大家在健康水平提高的同时,损害健康的因素也相对增多”。

(图片源于 络)

资料图。图片源于 络。

美国《科学进展》杂志6日发表的一篇研究 告中,研究人员基于一款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所记录的数据,分析影响人们睡眠时间的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除年龄和性别等生理因素外,所处国家和地区的 会文化形态对个人的睡眠模式有重要影响。研究人员称,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解决“全球睡眠危机”。

【 会压力大?】

这款名为Entrain的智能手机APP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使用者需输入年龄、性别、国家或地区、时区、作息时间和可以得到的光照条件等基本信息。

这款APP的研发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克服时差的困扰,通过输入这些信息,软件便会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帮助用户有效地调整生物钟。

2014年,约8070人下载并定期使用这款手机应用程序,2015年,使用人数增加到约1万人。

出于统计等因素的考虑,研究人员将可使用范围限制在20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分析用户上传信息,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一个人的睡眠时间受到 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例如,日本人往往早起晚睡,美国人通常过着退休式的生活,习惯早起早睡。新加坡和西班牙则是最晚入睡的两个国家。

从睡眠时间来看,使用这款APP的荷兰人平均每日拥有长达8小时12分钟的睡眠,比日本和新加坡用户平均多出近1小时的睡眠时间。

除此之外,睡眠时间还受到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年轻人的睡眠时间要远远超过老年人,女性每晚的睡眠时间通常要比男性多出约30分钟,中年男性的平均睡眠时间最短,远少于推荐的7至8小时睡眠。

【“全球睡眠危机”】

“我们发现, 会压力(等因素)造成人们推迟就寝时间,从而减少整个睡眠时间,”研究说,“睡眠质量差则会直接导致健康威胁。”

“ 会因素致使我们熬夜至很晚,我们的生物钟又试图让我们早起,结果导致睡眠大打折扣,”参与这项研究的丹尼尔·福杰教授说,“这就是我们所认为的‘全球睡眠危机’。”

通过制定作息时间表、推荐最佳就寝时间和警告睡眠危机等形式,研究人员希望这款手机APP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实际睡眠问题。

“我觉得这很有意思,这些研究利用APP数据,从世界各地(收集信息,找到睡眠因素)的相关性,这是实验室无法做到的,”剑桥大学研究人员阿基莱什·雷迪说,“尽管我们的生物钟指导我们做某些事情,但受 会环境影响,我们无法做到。”(刘曦)(新华 专特稿)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6年4月5日
下一篇 2016年4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