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 会是产生和实践公有制思维的基础,而日月星辰、大地海洋都和人类 会相关,也都是公有制思维的物质基础。但在所有的这些物质基础中,有一种是最重要最需要我们了解和认知的,哪就是影响人们行为的人体神经反射活动,并且是可以创造和理解抽象和虚拟的概念的神经活动,也就是《人类简史》提到的认知革命获得的能力,这里我们称之为“思维能力”。
5.1没有思维的生命
古时候人类通过简单拟人类比推理,认为万物有灵,这个“灵”就是“思维能力”,后来经过不断实践发现,发现无机物是没有灵的,只有生物才是有灵的。后来,人们进一步确认,实际上大部分生物都是没有灵的。
比如生命最早期的蓝藻类生物,它不需要行动,没有主动动作控制,没有传感器感知外界,没有存储器存储信息,形象的说就是:所谓的原始初级生命只是一个悬浮在水中进行有机化学反应的容器。与普通化学反应容器的区别之处是,这个容器可以利用环境物质能量自我复制。
原始微生物以后演化出现了触角、鞭毛,且对外界的接触和光照等可以产生反射。
多细胞生物出现后,生物又演化出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本体感、空间感、平衡感等多种感觉。即便有了这么多感觉,生物也不算拥有了思维。至今大部分生物还是没有思维的生命。
5.2从手机角度理解苍蝇、小鸟、蜻蜓和人
A)不知道拐弯的苍蝇
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看到苍蝇飞行过程中会撞到玻璃,但它不知道绕开,反而一再继续撞,明显不理解玻璃是穿不过去的,也不知道可以绕过去。苍蝇在常年的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飞行控制程序,但人类发明玻璃以后,但它们还是按原来的程序执行,无法对遗传的程序进行修订。所以人类发明透明的玻璃也有好多年了,苍蝇还是学不会撞一次玻璃后绕过飞行,还是会联系不停的继续撞击,这多么像一台僵化执行程序的机器啊。
B)养育异种的小鸟
杜鹃可以帮助人类消灭害虫,尤其喜欢吃松树的大敌—松毛虫,有“森林卫士”的美称。同时杜鹃将自己的蛋产在别的鸟类的巢里,而且一般会比别的鸟类早出生,只要一出生它就把其它的鸟蛋推出鸟巢,并由养父母喂大。
绝大多数非雀形目和雀彩目鸟类,对蛋的辨认能力不很强,特别在孵卵期内,孵卵的本能会使雌鸟不顾一切地伏在窠内。荷兰著名鸟类学家廷伯金做过一种海鸥孵卵行为的实验。他把各种涂上颜色的木制圆柱体、菱形体和方块状的假鸟蛋放在它的窠内,发现孵卵的母鸟对这些假鸟蛋几乎一视同仁地孵下去。
这些小鸟将杜鹃的后代孵化出来以后,还精心进行喂养,甚至到这些杜鹃的体型比自己大很多,还是本能地进行喂食。
C)活的“无人机”
现在有工程师采通过光脉冲使用所谓的 ” 光极 ” 来激活特殊的 ” 操控 ” 类神经元,达到控制昆虫行动的目的,例如图中的蜻蜓。
这样就不需要复杂的飞行机械、无需电池及充电,只要有阳光和草地,就可以实现长时间无人机飞行监控监听。
由上述苍蝇、小鸟和蜻蜓三个例子可以看出,它们只能用本能反射来控制行为,好似可以被控制的机器,而人与之有明显不同,人可以通过思维控制行为,可以根据复杂的情况变化采取不同的应对行为,所以人不会重复犯错误、不会养育异种、也不会被简单光信 控制行动。
如果把动物比作手机,苍蝇、蚂蚁、小鸟等就是功能手机,其行为模式控制都是固化的,只会对有限的情况做出固定反应,只要研究了它们的控制程序的结构,就能够找出控制它们的方法。而人则是智能手机,内部可以存储大量信息,还可随时安装升级各种新的程序,对人的行为理解和控制难度要高上许多。
5.3思维的硬件与软件
苍蝇、小鸟和蜻蜓与人类的行为显著差异说明,物质结构的不同导致完全不同的行为,万物有灵的说法是不对的,只有信息处理的物质结构到达一定复杂程度才会产生思维能力。
苍蝇、小鸟和蜻蜓与人拥有的神经细胞都是一样的,区别是数量的极大差异,人拥有数量极多的神经细胞,对各种渠道传来的信息,有能力进行大量存储,并不断进行分析-归纳和演绎,建立各种行为逻辑和规则,所以行为复杂,经常变化,就难以预测。
所以思维是需要硬件基础的,对于生物而言思维的前提是极大数量的神经细胞。由此推理一个结果:小人国现实中不可能存在。
小人国存在的理由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以小人国的小人虽然形体较小,但也拥有人的思维智力。而实际物质世界中,生物能缩小,但构成生物的分子、原子不能等比例缩小,还是和大型生物一样大小,分子、原子数量减少,生物的复杂程度也就会缩小。这样小人国的小人拥有的神经细胞也会大幅度减少,神经细胞的数量不足就无法拥有人类的意识、思维和智力。
实际上,仅仅只要减少神经细胞数量二到三成,差异就十分明显了。比如非洲的刚果雨林地区的俾格米人,一般身高1.2米到1.3米,最高不超过1.4米,体重不超过50公斤,明显比世界上正常人矮小。成年俾格米人平均智商仅为为54,虽然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也没有数字和时间的概念,因此不知道自己的年龄。
生活中常常有人嘲笑某人智商低就说:“你的大脑只有核桃仁一样大”,就是嘲笑你思维的硬件不行的意思。
但是即使有硬件基础,软件不行也不成。从手机角度来讲,同样的手机刷不同的系统,安装不同的应用,运行速度和功能都差别很大。例如几年前宁波北仑邹明的手机从安卓5.0刷机升级到6.0以后,就明显感觉速度畅快许多。
我们人类这个所谓的思维软件是由语言所构成,我们就是用语言在思考分析判断决策,虽然很多动物也存在语言,但是它们语言的词汇、概念数量都大大低于人类,特别是缺乏抽象概念词汇。比如海豚、鲸鱼、大象比人类脑大,但是没有合适的软件,故智商也远低于人类。
再比如狼孩,拥有人类大脑一样的硬件,但抚育它长大的狼没有提供合适的软件,导致其智力非常低下,与普通动物差不多,回归人类 会也无法教育成为正常人。从狼孩的现实继续推理,人猿泰山就不应该有人一样的智力水平,因为它成长过程中没有人类 会提供的软件。所以真有人猿泰山,它也不可能和人类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人猿泰山的故事只可能是编造的。
5.4死和活的区别在于自学习
常有一种说法: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机械甚至成为了一种形容词,什么机械的理解,机械唯物主义等等。前面讲的的苍蝇、小鸟和蜻蜓虽然活的,但是也和死的机器似的,不懂变通。
机器的死板和人的活络的本质区别是:现有的机器系统不能自学习,一旦载入程序固定后,行为就是可预测和判断的。而人与机械不同,人可以在程序执行过程中随意修改自己执行的程序,变更对自身行为控制,还能对发现的新事物创造对应的程序,并能总结出规律和进行演绎后理解世界的本质,也就是人具备目前机械没有的创造理解应变能力。
人自身的智能和创造力是物质结构进化而自然形成的,并不具备超自然力量,既然它存在就并非不可复制的,现代软件系统已经开始模仿人类的智能,软件的自学习功能正在出现和不断完善中,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战胜人类围棋冠军的Alphago。
既然生物能够进化出思维,证明了思维能够存在,那么人的技术发展也能产生人工思维,所以思维并不专属于生物。加之电脑的记忆能力和运算能力都大大超过人,故人工智能未来是完全可以超过人类现在的智能水平的,人现在拥有的思维能力也不会是最合理和高效率的,也不是神圣的、人类独享和不可超越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