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天,视觉中国、全景 络等图片服务供应商因为黑洞照片及其背后的“维权风波”火了:科学新发现、国徽等标志图案甚至是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肖像,都被这些公司肆意加上自己的水印,然后明码标价用于牟利。此前由于未曾满足它们的诉求,如雪片一般飞来的起诉状,让不少小企业和个人无力招架。
小超市、食品厂家频繁成为维权目标
以国内字体领域的“巨头”、拥有1万多种字体的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大方正电子)为例,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该公司目前可以查到273起法律诉讼,其中有164起涉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而有37起是侵害其他著作财产权纠纷。可以说,侵权官司构成了该企业法律诉讼的主线。
令人意外的是,北大方正电子维权的对象,看上去并没有那么“高大上”。比如,根据(2017)苏0102民初1615 判决书显示,北大方正电子因为一台在江苏南京某超市购买的价值69.9元的电吹风上出现“我就要超人”5个字涉嫌字体侵权,就向生产厂家和销售超市索赔20万元。
再比如,(2016)沪0110民初9621 判决书显示,北大方正电子因为一包在上海崇明购买的价值12.9元的香辣豌豆上商标“香辣豌豆”4个字涉嫌未经授权使用了该公司旗下的字体,就要求食品厂家和进货超市各赔偿18000元和9000元,还要承担66000元的公证费和律师费。
跨国游戏巨头用5款字体遭索赔4亿
比如说,某 店因疑似使用了“加工定制”这4个来自方正字库的汉字,就收到了律师函。
还有的时候,有些字体生产企业根本不说明白企业究竟哪一处违规使用了有著作权的字体,就发来所谓“商洽函”。
字体企业说有几个字涉嫌侵权,难道企业就得乖乖掏钱了?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从目前的裁判案例来看,使用了一套字体中单个抽出的汉字究竟是不是构成侵权,其实并没有定论。比如说,北大方正电子曾于2008年起诉宝洁公司生产的“飘柔洗发水”包装上“飘柔”二字来自其旗下的字体“倩体”,并要求宝洁公司进行赔偿。
但最终此案的一审判决书认为,因结构和笔画不可改变,单字所体现的风格有其局限性,故单字能够形成区别于其他字体的独特风格较为困难。认定每一个单字享有著作权,依据不足。因此,法院驳回了北大方正电子的诉讼请求。
还有一些判例则认为,在一套字体中,有些字的独创性比较强,有些字的独创性比较弱,是否构成侵权要根据具体情况讨论。
比如说,另一家字体服务提供商汉仪公司曾起诉笑巴喜公司使用的“笑巴喜”三字商标构成了对其旗下字体的侵权。但最后法院认定,汉仪公司拥有“笑巴喜”商标中的“笑”、“喜”两字的著作权,但“巴”字没有像其他两个字有明显的个性特征,该单字未达到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独创性。
即使是确认有侵权事实的情况下,法院也不会支持字体提供商不合理的赔偿诉求。比如说2007年,北大方正电子以侵犯方正字库中5款字体著作权为由,将美国暴雪娱乐有限公司等告上法庭,先索赔1亿元,后又将索赔额追加至4.08亿元。不过到2012年,法院判决暴雪赔偿经济损失200万元及诉讼合理支出5万元。
字体开发有成本 但不能让人“无字可用”
讲到这里,字体服务提供商可能会叫屈了:设计和生产一种字体需要大量时间和成本。如果遇到侵权情况,的确需要通过维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名资深字体生产人曾表示:“字体产业是一个非常需要创造力的行业。开发一款字体少则花费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甚至要耗上几年时间,而盗版的存在、法律的空白,使得很多款字体在开发后‘血本无归’,也使得字体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比如北大方正电子曾披露,该公司字库的主要制作过程包括8个步骤,首先需要由专业设计师设计风格统一的字稿;此外还需要人工修字,提高单字质量。
不过,对此也有一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对字库字体的保护,应当保持一个适当的限度,以免影响几千年来文字基本功能的正常发挥。
在北大方正电子诉宝洁案的裁判文书中,宝洁公司就辩称:如果认定汉字数字化所形成的字库中每一个单独的字、字母、符 都是演绎的美术作品。遵循这样的逻辑,我们在电脑中所使用的屏显和打印的字体,包括宋体、黑体等,都同样应当被认为是演绎作品,享有独立的著作权。
在50年的保护期内, 会大众为避免高昂的字体使用费支出,只能退回手写笔画的时代。
中国 科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玉瑞也认为,字体业者为了维权,提出一种类比,即字体工具产生之1个字=1幅图片或照片,然后可以按单字收费。在这样的“二次收费” 会中,中国人将没有“国标字体”可以免费、自由使用。
他强调,以英国版权法为例,字体的权利不妨碍用造字工具正常打印、印刷等结果。创作字体是有版权的,字体工具是有版权的,但是字体工具打出来的字没有版权。
字体侵权如何判 听听律师怎么说
NBD:从目前的知识产权有关法律看,“字体”的性质究竟是什么?
李鑫石:在知识产权领域,“字体”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字库,这个要按照计算机软件的标准来进行保护;一类是单独的汉字,是按照美术作品的标准来进行保护。
NBD:从一套字体中抽离出的单个汉字,是否受到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如果使用单个汉字构成侵权,是否意味着我们将“无字可用”?这方面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判例?
李鑫石:不论是字库还是单个汉字,是否受知识产权法保护,都要看字体是否具有独创性。我们不太可能会无字可用,虽然有些字体是受保护的,但还有很多字体比如宋体和仿宋等是可以免费使用的。
这一类的案件在知识产权领域还是比较普遍,比如前几年方正就重点在这方面进行维权,主要集中在电影和 络游戏等领域。
李鑫石:作品的独创性程度在知识产权领域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国内外的法律界定并没有十分明确的标准,同一个法院不同法官认定标准都可能会不一致。
NBD:我们注意到此前不少字体生产厂商曾对侵权者提出大额赔偿诉求,但都没有得到支持。您认为原因何在?
李鑫石:原因比较多样,原告通常会提出比实际损失高的赔偿金额,但法院在判决时,主要参考侵权方的盈利与专利方的损失来进行判定,绝大多数都不会超过50万元,个别案例会多一些,比如一部影视作品,如果只有名称字体造成侵权,一般都不会按照全部的票房收入来进行判决。
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