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员收入普遍不高、培训多不成体系、部分托育机构生存困难……
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 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中,6次提到“托育”,提出要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托育、文化、旅游、体育、物业等服务业。
但是,如果想推动托育行业发展,需要解决托育行业的认可度不高,以及托育机构、托育员培训正规化的问题。
与此同时,托育员的收入在中小型托育机构普遍在3000-4000元左右,在大型品牌托育机构起步收入也在4000、5000左右,整体收入不高,培训体系也较为混乱。
中国托育行业的发展,仍然需要“跨过重重山”。
托育培训与标准化难题
中国的父母真的不喜欢托育吗?一方面,许多地方托育园正在逐步增多;另一方面,很多父母在自身精力不足的情况下,仍然不愿意将孩子送到托育园。
怎么办?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全国两会上,多份政协提案针对婴幼儿托育,提出在人员培养、准入标准、监管体系等多方面,推进托育正规化体系的建立。
比如,全国工商联《关于加快构建托育服务体系的提案》提出,建立健全托育机构“软件”标准规范。加快研究制定托育机构的卫生安全保健、办园行为规范、照护服务指南、质量评估标准等“软件”规范,通过提供标准化服务规范体系,引领托育机构提升办托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建立托育质量评价机制。建议由卫健委等部门联合行业协会,研究制定托育机构服务质量评估办法和评价指标,以及从业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他认为,应该由卫健委牵头,出台关于托育教师的资格认证。
钟文婷表示,她们集团采用英国EYFS体系(早期(教育)基础阶段标准),但并没有统一,也有园区采用蒙氏早教体系。对于老师,她们的要求颇为严格,首先要求学前教育毕业,或者有一定工作经验。其次,教师资格证是必须的,保育老师须有保育从业资格书证。再次,不同的培训体系也需要取得证书,比如蒙氏教育体系的老师,需要考得相应的资格证。
此外,还需要考验老师关于故事、音乐、律动等方面的能力,另有涉及心理考试。“不过行业目前能提供给各个园区的以‘经验论’为主,但其实经验并不能替代和支撑培训体系。”她说。
不仅仅是各个园区的管理者,很多婴幼儿托育的老师,对于培训体系的混乱也感触颇深。
“像幼儿园的老师有教师资格证,而我们只能结合自己的情况考育婴师资格证,还不是强制要求的,而且整个学习中实操的占比较低,如果是没有带孩子经验的人去考这个证,说实话是根本带不了孩子的。”她说。
而对于培训体系,她认为市面上的也基本不靠谱,高昂的培训费和一个漂亮名字的证书,并不能证明这名老师的专业和耐心,很多学校在婴幼儿培育这一块都不专业。“他们觉得孩子在学校就是吃喝拉撒睡,课程就是照本宣科的上一上,甚至有的连课程都没有。”段老师表示。
如何解决父母担忧?
婴幼儿托育培养体系的正规化,直接关系到婴幼儿父母的放心程度。与此同时,不少父母也在经历是否要将不满3岁的孩子送到托育园的“自我拷问”。
段老师也表示,很多家长对现在的托育理解上还有不足之处,觉得是没人带才需要送,送到学校来很可怜,在普及托育上难度比较大。
“但是慢慢往后发展,我相信托育肯定做得跟幼儿园一样,因为现在工作生活节奏太快了,年轻父母工作压力很大,生活压力也很大,他们肯定会选择一个比较专业、正规的早教机构把孩子托育进去,这样他们更放心一点。今后早教托育服务更倾向于服务行业,只不过托育员比保姆带孩子要更有文化基础,更有教育方式。”花花老师说。
不仅如此,不少父母还在担忧,婴幼儿托育员面对的是说话还不太清楚明白的3岁以下孩子,是否能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托育管理者和托育员都谈到,具备耐心和热爱是这一行所必须的。
辛老师表示,托育工作是一个非常有爱的工作,从业者首先得热爱它,她所在的园区老师基本上都是妈妈,会感同身受。另外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去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因为工作琐碎的事很多,宝宝又比较小,照顾起来很累,薪资也不是很高。
段老师指出,托育工作是一件繁杂、辛苦,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和爱心的工作。很多人不愿意这一行业,首先是现在的教育中强调学科学习更多,在素质教育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其次是大多数从业者的薪资与付出不成正比。
民进中央《关于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提出,当前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人才队伍在人才供给、培养培训、规范管理等方面较为滞后。一是供给不足,人才规模存在较大缺口。二是缺乏门槛,资格证书混乱。三是培养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困难。四是尚未建立培训制度,缺乏专业发展机会。五是地位待遇低,职业缺乏吸引力。
相比较来说,一些品牌托育园旗下员工的收入更高一些,但整体也并不算太高。钟文婷表示,她们的老师会分不同级别,初级进来的老师薪资在4000到5000元,工作几年之后,薪资普遍上涨到7000多元。集团都会为老师缴纳五险一金。
小学里一位老师可以管理30个以上的孩子,一位幼儿园老师可以管理十几个孩子,而一位婴幼儿托育员所能管理的3岁以下孩子数量非常有限,这也为托育园的经营带来压力。
“浙江省的标准是根据面积、教学容量去分托育老师的师资配比,我们也会有普惠园、中端园、高级园,每个园区也是不一样的,18个月以上一般是1:7(即一位老师管理7个婴幼儿),18个月以下1:5,12个月以下是1:3。”钟文婷表示。
上述安徽婴幼儿托育员投资人表示,他们的园区的托育员与婴幼儿的数量基本在1:5左右。“我们因为和高校有合作,高校可以向我们输送托育人员,我们也会去学校招聘实习生到这边实习,目前人员的稳定性还好。”
或许未来,随着托育的正规化的不断推进,以及 会对于托育的接受程度提升,托育行业将迎来真正的“春天”。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