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被封杀,你就满意了吗

昨日一则新闻,与每个影迷息息相关——

豆瓣被罚了

豆瓣不是第一次被罚了,每隔一阵就会爆出相关的新闻。

罚款、整改、关停评论、封禁小组……

而早有对豆瓣不满的 友,呼吁封杀。

今年事态进一步升级,豆瓣被处罚次数达20次,多次顶格处罚。

这累计高达900万的处罚金额,让 友们意识到了严重性——

豆瓣要完了?

支持豆瓣的 友们,连夜进行了一波「野性消费」。

纷纷购买周边产品。

一场「抢救豆瓣」行动正在展开。

尤其对影迷来说,它的意义实在重大。

曾经的豆瓣,是文艺青年的精神家园,小众趣味的自留地。

而曾经的豆瓣电影,是中文互联 最好的电影 区。

很多人看一部电影前,都会习惯性地打开豆瓣查看分数。

数据显示,全国主流媒体的电影资料、评分、评价有80%都引自豆瓣电影。

为什么?

评分的相对公正性

国内电影评分 站中,只有豆瓣能对标烂番茄、IMDB。

原因在于,豆瓣初衷就是一个纯粹的书、影、音交流平台。

最初的用户,也是一小撮单纯的文艺爱好者。

正如豆瓣官方简介所写:

「媒体让老少咸宜的大片无处不在,对只适合一群人的东西却显得力不从心。……无论高矮胖瘦,白雪巴人,豆瓣帮助你通过你喜爱的东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通过他们找到更多的好东西。」

曾经的豆瓣 区,虽然用户的鉴赏水平和审美偏好各有不同。

但基本都能够在评论区理性讨论。

就拿249万人打出9.7分的《肖申克的救赎》为例。

最热门的几篇影评中。

既有零门槛直抒胸臆的观后感;

也有相对专业的文本分析;

还有自行翻译、带有科普性质的幕后花絮。

就算是颇为「刺眼」的一星差评,也没有挨骂。

反而激起了热烈的讨论。

正如评论所说的,在豆瓣「不管文字功底如何,思想深度如何,每个小人物对任何事物都有权利拥有她的感受。」

配套的豆瓣电影TOP250榜单、豆瓣鑫像奖评选、年度观影 告……

共同构建起了乌托邦一般的电影 区。

豆瓣电影成功接过了BBS的接力棒,延续了中文电影评论生态。

也捧出了很多影评人,乃至导演。

8.8分的纪录片《四个春天》导演就是一位「豆红」。

他的豆瓣相册里,还留有这一影片的重要起源:「《四个春天》与豆瓣有着特殊的缘分。」

这都确立了豆瓣在影视圈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让影迷有归属感,乐于在豆瓣发表观点。

也让普通观众渐渐建立了对豆瓣评分的信赖。

不仅如此,豆瓣还是一个有温度的 区

有豆友给一部不存在的电影《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创建了条目。

他极尽艺术爱好者之所长,用同事的英文名炮制了一份演职员表。

「盗用」前苏联电影导演帕拉杰诺夫《石榴的颜色》的插画,设计了一份海 。

「融梗」电影《公民凯恩》情节,将卡夫卡、加缪和杜尚都随手糅入剧情。

后来,这部不存在的电影,在豆瓣收获了2457人想看,207人看过。

以及若干脑洞大开的评论。

堪称大型行为艺术现场。

这是影迷之间心照不宣的恶作剧。

而这,在其他 站是不可能发生的。

以及各种温暖的细节。

去世影人、豆友的页面上,有献花的温情选项。

年度观影 告,不仅给出观影数量,还打造了很多情境。

比如说深夜的观影记录时,会被特别显示。

在疫情期间,影院关门。

这些日子里的观影记录,也被特意归类,成为一种独特的纪念。

此外,曾经的豆瓣小组,也极具多元化和包容性

它以爱好导向,涵盖了文娱、生活、消费、文化的方方面面。

聚集了很多小众趣味,甚至是稀奇古怪的习惯。

不仅有极简小组,也有反极简小组。

有下厨房小组(同名APP的雏形),还有炸厨房小组。

甚至是排便障碍的豆友,都能与12480个人 团取暖。

总之,不管你有多奇怪冷门的癖好,都能在豆瓣找到同好。

在这里没有人是「怪人」,特立独行也能够被尊重欣赏。

随着豆友越来越多,豆瓣早已在方方面面出圈

激发了影视创作的灵感。

《失恋三十三天》改编自豆瓣神贴。

最后被导演发掘,买下改编权,意外成为票房爆款。

《和陌生人说话》第四季取材于「抠门女性联合会小组」。

「5年内抠出两套房」的奇闻引发很多人关注。

组员的消费观也在全 引发很多讨论。

还有前段时间引发热议的一篇采访《一个农民工思考海德格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就衍生自豆瓣海德格尔小组的一篇求助帖:

「我是农民工,请问要如何才能入读大学?」

令我们看到了求知的可贵。

但这样的豆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了。

变化在豆瓣电影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开分标准飘忽不定

有的作品,3千多条评价就开分。

但有的,1万多评价,还没有评分。

有经验的人都会发现,国产剧普遍开分晚。

尤其是很多一上线就口碑扑街的。

在热播过程中,基本都处于锁分状态。

此外,短评区对评论进行了部分隐藏

无法查阅所有用户的评价。

对此,平台给出的回应是为了「防止水军」。

被折叠的评价都属于「与影片无关」或「包含人身攻击」的内容。

没有具体的折叠标准,就让一些观点隐身。

可以说有悖平台秉持公平的初衷。

很多豆友对「反水军」的观点不买账。

认为是片方为屏蔽负面观点,动了手脚。

还有,评论区恶意打分现象泛滥成灾

饭圈的暗斗严重侵扰着豆瓣的评分生态。

很多条目都成了对家撕逼的战场。

粉丝为了账 的权重,还特意养 ,为很多没有看过的作品打分。

2020年末,一本新书就因此突然涌进大量评论。

他极为不满地控诉了这一行为。

更为严重的是,水军刷分已经形成了灰色产业链。

不少豆友曝出,有人私聊自己做水军,收钱打差评。

此外,还有为了宣泄情绪恶意刷分的现象。

比如曾被官媒盖章的烂片《抗日奇侠》。

在东京奥运期间,民族热情高昂时,居然被一拥而入打了五星。

一夜之间,从3.4分涨到了6.7分。

而日本纪录片《人生果实》评分则从9.3跌到了8.7。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1月2日
下一篇 2021年11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