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雾霾险、疫苗险这样接地气的保险产品,“大特保”创业不到2年,吸引了超过700万注册用户,更成了投资人追捧的香饽饽。
从1到0,再从0到1,周磊和他的大特保,踩中了哪些时代的机遇?
引子:中年人创业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创新、创业被鼓励到云霄的时代, 纸和 站头条上尽是年轻创业者的故事,连《福布斯》也乐于推出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他们年轻、他们张扬,虽然他们九败一胜,但故事都如此耀眼夺目。
此情此景,都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幻觉,似乎创业已经成了年轻人的特权。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年轻人纵横驰骋的领域,会发现这种错觉并非偶然。
年轻创业者聚集的行业,往往本身就是年轻行业。比如纯粹的互联 服务,像搜索引擎、 交 络以及 络游戏,完全诞生于近20年。这就让精力旺盛、思维活跃的年轻人们,有机会将他们的前辈们远远抛在脑后。
此外,将触手可及的生活服务嫁接到互联 上,也是年轻人的拿手好戏。这不仅因为这种讨巧的商业模式符合直觉,更因为这是商业模式创新,门槛相对较低。所以,“80后”的程维、张旭豪能在O2O行业崭露头角,固然与他们的过人实力有关,但可能也正因为他们足够年轻。
随着互联 红利的普及,低门槛的大众应用很快被改造一新。接下来的机遇,慢慢会转移到门槛较高的专业领域。但是也正因为专业,创业者只懂互联 已经远远不够,必须要在业内有一定的资历和积累。
自不多说,各行业的行家能手,将迎来他们大展拳脚的好时候,中年人创业的“黄金时代”正在降临。
作为大特保创始人的周磊,正是这个时代节点上,众多中年创业者的一位代表。
用20年内力,换得爆发式增长的2年
大特保,虽然名字并不出挑,但是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初创企业锐气惊人。成立1个月,就获得400万元天使投资;成立不到1年,A轮融资就筹得1.8亿元;2016年2月,又完成B轮融资2000万美元,7月份,B+轮又融得数千万美元。在保险经纪如此细分的行业,能够博得如此多资本的青睐,也印证了其过人之处。
作为典型的中年创业者,大特保创始人周磊是位20年经验的保险老兵。在创立大特保之前,他先后在美亚保险、苏黎世保险和安联救援担任高管,主要负责渠道,算是离战场最近、听得见炮火的岗位。
正是这20年的从业经验,让周磊对保险熟悉到了骨子里。
因为接近市场,所以周磊才知道什么样的保险才是用户想要的。加上外资保险企业受到的种种限制,周磊更是被逼着不断创新。
在他的带领下,2011年时,他带领安联在市场上率先推出汽车延保服务,一年一两千元就可以延长汽车保修期一到两年。2013年,他主导安联保险推出了中国最早的“酒店取消险”,用户取消预订后,还可以拿回六成的订金。后来,他还乘胜追击地又推出了订票取消险。
正是这种持续创新的能力,让周磊带领大特保推出了一系列保险新品,很快在市场上打出了名堂。
虽然还是初创企业,大特保就已将7名精算师纳入麾下,通过从各种渠道获取的大数据,构思各种可能的创新保险产品。这种由精英团队设计产品的效率,要比保险公司自己来快很多。
2015年底,在雾霾围城的环境下,很多人都在焦虑雾霾伤身时,大特保上线了被称为“雾霾保险”的“呼吸系统重疾险”,以防护四种呼吸系统重大疾病。
2016年初,问题疫苗事件闹得家长们人心惶惶。在很短的时间里,大特保就上线“疫苗接种险”,还率先将质量不合格疫苗导致的不良反应纳入理赔范围。这个产品上线26秒就完成首个订单,当日保单数破万。
随着贴近市场需求的保险产品的丰富,大特保一方面能给保险公司带来很多增量客户,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的存量客户也可以进行再开发。所以,对于在产品、客户和保险公司间搭起桥梁的大特保,保险公司自然乐见其成。
速度的背后是厚度。大特保看似异军突起,却是这位保险老兵20年积淀的厚积薄发。这也体现了“中年创业”的优势所在——在专业性较强的行业,没有足够长时间的从业经验,没有对行业足够深的理解感悟,就很难做出所谓的“创新”。
毕竟,创新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新陈代谢。
以归零心态应对中年危机
这是周磊的第一次创业。
按照常理,一位从业20年的外企高管,大可以稳坐钓鱼台,在驾轻就熟的节奏中,从容不迫地应对并不陌生的挑战。而创业,则是一条九死一生的不归路,所有的风险自己扛,所有的战役亲自上。
回到创业的起点,一切都是未知,在荣耀和可笑之间,相距不过一步之遥。是什么促使周磊走出CBD、投身创业场?
对于这个问题,周磊也是微微一笑。“有些东西我想得很清楚,但是待在原来的体制内,想寻求突破很困难。”
那些周磊想得很清楚的事,一是互联 之于保险的时代机遇,二是国内保险公司普遍的能力欠缺。
作为长年负责保险渠道的高管,周磊太清楚互联 特别是移动互联 的价值。“想要获客数千人,按照传统的保险代理的路子,成本会非常高。但是利用 络就要容易的多,获客人群也更为精准。互联 也是解决保险普惠、保险教育的最佳途径。”
方向虽然清楚,但是传统保险公司对此却仍力有不逮。这也是在互联 浪潮的冲击下,很多传统大型机构普遍面临的难题,成本、流程、意识、安全等很多现实问题,都让这些大船的调头异常困难。
“传统保险公司的产品研发和市场需求脱节比较严重,所以创新能力有限“,周磊说,”而且,国内保险公司对保险对象的干预和风险管理不够,这更是普遍存在的能力短板。”
对于资深人士,这些问题不难看清。只是,是按照心中想法去大胆一搏,还是抱残守缺地日复一日,成了周磊那个时期经常扪心自问的课题。
走出这一步,并不容易。这种抉择引发的焦虑,也是很多行业精英都曾有过的“中年危机”。
有些人选择了进,有些人选择了退,选择本身并无对错,可能也无高下。抉择的背后,是很多现实的羁绊和诱惑,包括家庭的压力、健康的困扰等等,这是所有中年人都绕不开的难题。虽然“中年创业”的黄金时代正在开启,但不是所有中年精英都能赶上。
至于周磊,最终还是选择了改变。他是勇敢的,也是幸运的。
让保险塑造好的 会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和保险公司的接触无非就是两个节点:事前交钱、事后赔钱。但是,周磊坚定的认为,这不是保险的本意。因为,保险的核心职能应该是事中管理,以降低风险,不能只是袖手旁观的事后管理。
他举了个例子,此前他负责一家快销品公司的货运。当时这家快销品公司的货物发出后,很多货物经常莫名其妙地丢失或者损坏。为此,周磊与第三方专业团队合作,千方百计地去提升货物的运到率。一番努力下来,赔付率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可想而知,客户的满意度也大大提升。
让保险介入,共同降低风险,这就是周磊心目中“有参与感的保险”。
正是秉持这个思路,对于专注人身健康险的大特保,介入到用户的健康管理势在必行。毕竟,无论对于保险公司还是客户本人,健康都是最好的结果,谁也不想让赔付发生。
所以,在一款新保险产品中,大特保与瑞金签订协议,客户不仅可以免支付挂 特需门诊,而且还包括一套详细的体检和一次基因检测。
在近期发布的另一款产品中,通过大特保APP,用户首次日行1万步,就能获得保费10%的红包,连续5天日行万步,还有进一步的红包奖励。这种类似打怪升级的激励机制,让保险成了一剂鼓励健身的“鸡血”。
如今,健身已经成为时尚,但更多还是靠个人的健康意识,无暇体检、小病不医、懒于运动才是常态。通过保险规则的巧妙设计,刺激用户去运动、去体检、去预防,这正是一则金融塑造好的 会的绝佳注脚。
正如诺奖获得者席勒在《金融与好的 会》一书中所言,“尽管其存在种种不足且可能显得贪得无厌,但是金融业同时也有潜力帮助我们塑造一个更和谐、更繁荣和更平等的 会。”
显然,让金融塑造好的 会,还需要更多好的金融产品,以及更多人的努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