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留心,处处皆可创新。偶然的问题、平常的聊天、及时的反思都能从中发掘灵感,他们原来是这样创新的……
“随查便学”测试专业工具箱小程序
为测试专业提供了便利的设备说明书查询方式和故障库;为测试人提供了技术通 、学术论文、培训教材等学习阵地。
“为什么别人犯的错误,我又重新犯一次?”
春天早过了,太阳开始展露“折磨人”的一面,生理上考验着人的汗腺,心理上考验着人的泪腺,又是一个让航空工业试飞中心测试所机载人难受的时节。
天气炎热,为了保证试验机即将开展的高温试验顺利进行, 作为试飞机载主管的小耿主动要求进行新机测试系统状态检查和遥测联试。待步入已经烤透了的货舱,测试系统上电后,机载数据检查装置显示数据正常,可过了一会儿, 小耿发现地面遥测监控站遥测数据只有小部分参数正常,大部分参数却均为填充字。
片刻慌张后,小耿开始冷静下来,转入到新机测试系统的排故检查。检查结果更加让人崩溃,各设备工作状态良好,但大部分同源的数据在机载检查装置和遥测接收站上却呈现出不同的姿态,与之前多次试验的正常状态相比,显得不合逻辑。
“是不是遥测链路出问题了?不对,时间参数和其他部分参数是正确的!”
“是不是采集设备出问题了?不对,在机载数据检查装置上显示是正确的!”
“那就都是正常的?不对,遥测大厅没收到正确的数值!”
……那问题出在哪儿?
陷入困境后,小耿开始打电话询问,在陆续询问了几位师傅无果后,小耿将故障现象发送至机载研究室大群中寻求帮助。 随后黄师傅在群里回答说,你可以参考一下2015年谷师傅写的某试飞技术通 ,试试看能否有所帮助。在向所里的质量员索要了那篇通 后,小耿仔细研读文章,对故障现象、解决方法和故障分析进行了分析,举一反三,并修改了自己的软件配置。重新回到飞机上,将新程序加载后,反复上下电,均未发现异常情况。此时,时间已经是下午6点,太阳已经西斜,试飞机务、测试专业人员均长舒一口气,庆幸问题解决。
而此时小耿心里想的是为什么别人犯的错误,我又重新犯一次?为什么这么好的技术通 ,我到今天才看见?
晚上8点,小耿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想今日工作,微信小程序这种形式立刻出现在了小耿的心头。第二天,小耿将想法 告给了支部书记,支部书记说最近党支部要“为群众办实事”,这个项目刚好能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可以作为其中一项。随后小耿与组内几名骨干组成了团队,利用晚上、周末的时间进行小程序编写和素材梳理。 3个月后,“随查便学”测试专业工具箱小程序上线服务,为测试专业提供了便利的设备说明书查询方式和故障库,为测试人提供了包含技术通 、学术论文、培训教材在内的学习阵地。
不负众望,小程序作为一种发挥了知识积累和查询的小发明,荣获了试飞中心“五小”创新成果一等奖。勇敢地面对不足,实事求是地干出能帮助专业的事,哪怕很小,都会让年轻人心生幸福,小耿心里乐开了花,这也更坚定了他在试飞工作中坚持创新的信心。
试飞参数计算小程序
参数计算和单位“一秒”转换,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科研工作。
“咱们就没有一个计算各种试飞参数的软件吗?”
“我们从原始数据中解算出来的就是大气静压。”
“你们要静温的话需要自己再转换一下。”
每天都听到相似的对话,航空工业试飞中心测试所软件室的赵珽坚疑惑地问刚接完电话的同事: “咱们就没有一个计算各种试飞参数的软件吗?”
“你不知道呀,小赵,隔行如隔山,咱们对发动机专业的知识了解得不深,光靠我们自己很难把底层算法构建出来的。”
赵珽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过两天,发动机所专业总师屈霁云提出开发手机版试飞参数计算软件,他提出 科研人员在性能计算、撰写 告时经常会碰到参数计算和单位转换的问题,如果能开发一个随时随地使用的软件就好了。赵珽坚听到这一消息,主动揭榜挂帅,程序开发工作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了。
创新的道路永远面临着挑战和坎坷,摆在软件开发团队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发动机的专业知识,初写了几版后,每次的计算结果都与正确结果对不上。
“是不是公式没用对?”“是不是代码哪有问题?”“可能还是算法的问题吧。” 一群计算机专业、软件专业出身的人对着表速、马赫数、失速特性、风车特性这些专业名词面面相觑,平时经常挂在嘴上的名词突然变得陌生起来,每个人看着一堆晦涩难懂的公式都觉得头大。“大家不要着急,万事开头难,再难理解的算法也一定有一个底层的逻辑。”赵珽坚安慰着大家,作为队长,他深知自己必须带领团队啃下这块硬骨头。
为了确保每一个算法细节,大家讨论得面红耳赤;为了提升软件的健壮性,他们熬到深更半夜;为了更好地与用户交互,每个人都绞尽脑汁钻研,反复修改代码。
从烈日骄阳到天气渐凉,软件室外高大的松树已经换了颜色,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软件终于开发完成,分发给课题人员和测试人员进行测试。但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这支团队收到的回复是“现在所有的功能已经具备了,但不太符合我们的使用习惯, 简单来说就是不好用。”
一向好脾气的赵珽坚看着大家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产品未被肯定,不禁想争辩几句,但他按捺住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一个好用的软件应该是符合大多数人使用习惯的,但挨个去问每一个课题人员有什么需求也不现实,该怎么办呢?”灵光一闪,他想不如去“试飞知道”上发帖提问,上面都是精通试飞知识的同道中人,他们一定也有类似的需求。
集思广益,发出的帖子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回复,程序完善的方向更加清晰。回复帖子的热度也让团队成员们倍感欣慰,所有成员又再一次“出发”。赵珽坚根据收集来的总师、课题人员及团队成员反馈的问题,开始做最后的修改,经过了一个月与测试人员反复的沟通和确认,软件最终定版。
三个月来的通宵达旦让大家些许疲惫,擦着额头上的汗水、看着漂亮的成果,他们感受着满满的成就感。2021年年底,这项用于试飞参数的计算与单位转换问题的小程序获得了试飞中心“五小”创新一等奖。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每个航空人抓住创新机遇的一小步,将汇聚成推动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