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如果说BAT只在一个领域存在犬牙交错的竞争的话,恐怕非O2O莫属:百度收糯米,阿里收高德,腾讯收点评。这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用户争夺,商家以及商家背后的海量数据,毫无疑问是这场“三国混战”的焦点。
O2O无非涉及三个变量:用户、商家、位置。用户和商家这两个层面,都有巨头或耕耘多年的大公司垄断,而在位置服务这个层面,目前已有的公司又大多是非互联 出身,即使这几年涌现了一批手机地图 、手机导航软件,产品逻辑都是基于地图为用户提供门址定位或导航服务,而查看地图这件事的使用门槛很高,需要抽象思维,很多人看不懂地图甚至从不看地图,比如多数女性用户。显然,这给后来者留出了新的机会。
火信做的地图与传统地图服务不同,叫区域识别。创始人叫陈伟。
陈伟是典型的“高富帅”创业:在行业内摸爬滚打多年,做到上市公司VP级别,手里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最后选定自己看好的领域,一头扎下去。在创办火信 络之前,陈伟是高德地图的VP,他的两个搭档也是来自高德的高管,而火信 络要做的事情,概括起来,就是要做一个专为移动互联 而生的位置数据服务商。
陈伟的创业故事,叫“出高德记”。
传统上基于门址定位的地图服务,隐含的服务逻辑是以导航为目标的。这种服务逻辑从表象上看,就是将用户位置解析为路 上的点,无论是地图、导航或其他位置服务,都是以用户所在位置点与路 的联系为出发点的。而大多数O2O需求并不需要与路 产生关系。
陈伟的火信 络,也是做位置数据服务,只是它的产品与强调门址与导航的逻辑不同,叫区域识别。
区域识别与门址定位有什么不一样的?门址定位是通过经纬度计算,告诉用户,你现在位于X区X路X 上,或者只能把你放在某条路附近;而区域识别则会直接告诉用户,你所在的商圈、景点或小区。
以火信 络的合作伙伴新浪微博为例,当它的用户在北纬39.99334,东经 116.39766的位置上,谷歌地图告诉你,你位于“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南沙滩路”;百度地图会告诉你,你在“北京市朝阳区湖景东路”,而新浪微博的签到位置则直接显示,你正位于“鸟巢(国家体育场)”。
传统的门址定位诞生于车载导航,是为满足导航需求设计的。区域识别则完全是基于移动互联 的位置服务而生的。区域识别将用户位置解析为具体的商圈、景点、小区等功能明确的区域,从而进一步确认用户所处场景,为后续服务提供多种可能。
乍看起来,区域识别与传统门址定位差异并不大,不过在具体的应用中却又很多有趣的事情。
打个比方,同样是北京市朝阳区的工体北路,传统地图识别是工体北路,但工体北路分三里屯太古广场、三里屯soho、三里屯酒吧街,soho是办公楼,酒吧街是观光客,而太古广场是Shopping Mall,如果不能进行具体的区域识别并确定区域的功能类型,则无法了解用户所处位置的意义。
用户的区域识别数据积累后,特征逐步呈现,如居住办公地、常去商圈、消费档次偏好等,o2o的个性化智能化信息匹配的基本维度得以建立,精准的推送服务才成为可能。
区域识别与传统的导航地图一样,都是移动互联的基础服务,也会开放服务接口给各种APP。目前,火信 络已经与新浪微博等几家用户规模过亿的APP在合作。
譬如当下一款非常火爆的分享类APP,借助火信 络的技术将用户经纬度进行区域识别后,可以为用户自动适配该地点的经典场景、背景素材等内容,供用户参考或使用。比如用户在外滩拍摄一张照片,与该区域有关的黄浦江、东方明珠等漫画模板就会被自动调用过来供用户选择。
实际上火信区域识别可以支持软件建立一个与区域有关的资源数据库,一旦用户到达指定区域,就可以为用户提供与区域有关的内容。这样一来,这款软件可以大大提升用户的开机使用率,增加现场感和使用粘性。例如,定位在天安门附近,用户拍摄相片后,后台为用户提供开国大典、阅兵等形式的相框。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也就明白,区域识别与传统导航地图服务的区别与差异。区域识别的服务目标与导航地图的确有着明显不同,也更适于解决移动互联 的位置服务需求。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