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会理|会理县猴子洞遗址发掘——首次在金沙江流域石棺葬中发现奇特葬俗

近日,会理县政协主席张顺银,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美桦率县文广体育旅游局、县文管所负责人到新安乡乌东德库区文物点猴子洞遗址查看考古发掘工作开展情况。

乌东德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河段,为我国目前第四大水电站,从2011年开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便对水电站四川区域内的文物进行了调查。乌东德水电站淹没影响地下文物涉及凉山州会东和会理2个县。会理、会东县地处横断山脉南部,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山地是境内主要地貌类型,山谷间多盆地与河谷。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这一地区是天然的民族迁徙通道,文化传播的走廊,又是星落棋布的小区域文化的孕育之地。数千年前,先民如何在此汇聚,如何在此生活,又如何埋葬故人?随着乌东德水电站库区考古项目的启动,这一系列问题将得以回答。

乌东德文物点分布图

城河流域文物点分布图

2017年6月,随着库区内文物点猴子洞遗址发掘启动,乌东德库区考古项目正式开始。乌东德库区考古项目计划发掘13.48万平方米,该面积为目前四川省考古发掘最大,在全国范围内的水电站考古项目中,亦仅次于三峡水电站。据前期勘探,区域内,21处文物点,其中地面文物1处、地下文物20处。地下文物中,新石器至战国时期的有13处,明清时期的有7处,沿着金沙江下游分布。通过此次考古,新石器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年代序列,藏彝走廊的古代人类族群密码,明清移民的文化面貌,都将有望开启。

猴子洞遗址地形图

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猴子洞遗址考古队队长刘化石介绍,根据前期勘探,区域内至少有两三百座石棺葬,分布在8个文物点,主体年代初步认识为商周至汉代。石棺葬广泛分布在西南地区,据此的发掘研究将为石棺葬族群的形成、发展和迁徙提供重要资料。在已发掘的猴子洞遗址中,一种特别的葬俗出现,逝者的头颅被割了下来,放在胸口上或者手旁边,考古人员认为,这当是割肢葬。刘化石说,这是首次在金沙江流域石棺葬中发现割肢葬。抑或是民族风俗,抑或是战争缘故,进一步的发掘研究将揭开割肢葬的面纱。

该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此外,考古人员还在猴子洞遗址中寻到一个奇特的墓葬,其中埋葬的并不是完整的人骨,而仅有下肢和部分头骨。仔细一看,顶骨还有多处疑似切割的痕迹,断面还很整齐,很是神秘。

猴子洞遗址发掘全景

据刘化石介绍,在会理县内的城河流域,密集出现了11个文物点。这指向了一种可能:当年,多批先民陆续到此,繁衍生息,形成一块人丁兴旺的聚集区。会理、会东县地处横断山脉南部,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山谷间多盆地与河谷。在这样自然地理环境中,先民开辟出一条天然的民族迁徙通道,上接青藏高原,下通云南,使得这成为西南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区域。

石器

通过区域内13处先秦遗存的发掘与研究,不仅可以考据古人的迁徙、居住面貌,还能勾勒出城河流域的新石器至战国时期的演变过程,从而构建期间的考古学年代序列。这些,将为金沙江中下游考古学文化谱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石棺葬

张顺银一行实地查看了猴子洞遗址发掘现场和考古队驻地,听取了考古队队长刘化石对发掘工作的详细介绍,并查看了部分出土的文物。张顺银对考古队发掘工作取得成果表示了感谢,希望考古队加强遗址的保护,对会理县以后对遗址的保护利用提出专业的建议。李美桦指出,会理县将全力支持考古队的考古工作,新安乡要加大对考古工作和移民安置工作的宣传力度,确保考古工作的顺利开展。张顺银一行还就遗址的保护利用与考古队进行了探讨。

石镞组合

据悉,在此次考古工作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将联合民族学、动物学、环境学等相关研究机构,跨学科、跨专业地共同挖掘古代信息。为研究古代人类的特征,考古人员与体质人类学专家合作,提取出土的人骨DNA,进而深度研究其人骨特征、患病情况、食物结构、生活方式等内容。此外,考古工地使用了数字管理系统,全面提取了考古对象及周边环境地理空间的数据信息。据了解,乌东德库区考古项目田野考古及相关 告将在2021年水库蓄水前完成,整个文物保护工作将投入2.7个亿。

部分图片由猴子洞遗址考古队提供

综合整理 | 五彩凉山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温馨提示,长按下方两个二维码

惊喜等着你哦

五彩凉山APP

注?五彩凉山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长期对外征稿,征稿邮箱:yy@sofmit.com。一经采用,优先享受我们的免费试吃试睡体验游活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11月1日
下一篇 2017年11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