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诗歌如何创造互联 时代的诗性品格

我们如今所置身的移动互联 时代,数字化浪潮的影响不仅渗透到 会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波及人类精神和文化的各个层面。在汉语文学写作界, 络文学正在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然成为文化走出去的一支重要力量。尽管与如火如荼的 络小说相比, 络诗歌显得较为沉寂,但它也是 络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构成当下现代汉语诗歌写作中最具活力的一翼,为读者展现了丰富的艺术可能。考察 络诗歌的写作状况,思考 络诗歌如何创造互联 时代的诗性品格,既是现代汉诗整体性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勘探当前汉语写作新现象和新特征的题中应有之义。

络诗歌要有经典作品和代表性诗人

上文所述,基本都是从文学传播和文学消费的角度,来考察 络诗歌和移动互联 的关系。这个关系其实只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外部问题。笔者更想着力关注的,是 络诗歌作为一种写作类型的艺术内涵建设诸方面的问题,其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生产出更多经典作品,涌现出更多代表性诗人,以此来支撑 络诗歌的美学合法性。

络诗歌要敏锐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气象

移动互联 时代的世道人心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当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经由一个狭窄的手机屏幕与外部世界发生物质乃至精神的复杂关联,我们的情感和心灵的质地正在悄悄地被改变。这种或隐或显的改变应被敏感多思的诗人发现、捕捉,并以艺术形象的方式呈现在他们的 络诗歌作品中。

走过百年发展历史的现代汉诗,虽然遭遇种种艰难险阻,却也已然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抒情话语传统。而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为现代汉诗的语言、形式等诗艺命题寻求新增长点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譬如,近年出现的“截句”写作现象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一颇具意味的诗歌新形式,吸引了不少诗人的积极参与。关于“截句”写作,也有一些持不同意见者在 交 络平台发出尖锐的否定声音。“截句”写作可以视为现代汉诗在移动互联 时代的一个有益尝试,而关于其成或败的评判,显然不宜过早地得出某种武断之论,应更包容此种诗歌写作实践,给予更多的观察时间。

由于自身具备的某种天然文类优势,现代汉诗的先锋性必定与移动互联时代的异质性和芜杂性产生激烈碰撞,从而生发出奇特而绚烂的艺术火花。至于这种碰撞能否最终修成 络诗歌的正果,需要更为丰富的写作实践和更长时段的文类历史的验证。

需要指出的是, 络诗歌对于时代精神的反映,不能流于一种标语口 式的简单图解和空泛表达,而是要经由纷繁多姿的诗歌作品,充分落实到现代汉诗写作生动的语言实践和鲜活的艺术想象中,也充分落实到汉语文学话语体系的文化自信中,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新时代文学的新收获。

络诗歌要以汉语诗歌艺术的深厚传统为底子

络诗歌是现代汉诗最鲜活的写作实践,它首先对接的是现代汉诗一百多年来形成的抒情“小传统”,以此为背景展开当下的艺术探索。然而这还远远不够, 络诗歌写作应该寻求一种更为广阔的发展视野:从纵向来看, 络诗歌应主动追根溯源,努力对接汉语诗歌艺术的深厚传统,并成为这一深厚传统在新时代不断延伸和生长的新质;而从横向来看, 络诗歌应不断拓展自身的数字人文美学疆域,在观照、想象当下移动互联 时代的写作实践中,不断锻打、提炼现代汉语的诗性特质。二者相互生发、相得益彰,方能构筑起 络诗歌写作的坚实艺术根基。

《光明日 》( 2021年11月24日 16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0月18日
下一篇 2021年10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