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捏泥人一样造飞机,美军和富豪都很喜欢,一次只买一两架

大部分我们常听到的飞机制造商,类似波音空客之流,主要都是量产优秀的飞行器,目的是大量占据军民用市场来盈利。

但是有些小公司却另辟蹊径,专门制作奇形怪状的飞机,有些型 甚至都无法量产,有些是富豪定制,但这家公司在技术和新概念上的探索并不比那些巨头弱,甚至名气上也不输。其中,就包括今天要聊的这个【缩比复合材料公司】。

【缩比复合材料公司的产品史,可见没有几个产品比较常规,多数都是奇形怪状】

其实从名字上我们就能看出,这家公司的理念和方向,那就是重点打造新概念、新材料飞机为主。此外,很多型 研制初期,也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缩比模型辅助和验证摸索,甚至要制作有人驾驶的缩比机型。

洛马在生产F-117前,也是先制作了60%比例的海弗兰验证机,外形风格相同,个头明显小得多。这种操作的优点是,可以尽快的以低成本验证新飞行器是否适合飞行,快速评估飞行特性。

【F-117的前辈海弗兰,除了垂尾方向有明显区别,基本就是一个小 的F-117,只是体积小,内部设备很简陋。】

缩比复合公司的创始人名叫伯特·鲁坦,是个飞行器设计领域的传奇,2005年实现首次单人不间断不加油环球飞行的飞机,就是由他设计制造的。

【环球飞行者 ,用这么小的个头就实现了2天19个小时的不间断环球飞行,飞行距离约37000公里。2006年还实现了3天4小时的不间断飞行】

这个公司曾经被多个集团收购和转手,目前属于诺格公司,但公司运营相对自由独立。由于善于使用符合材料,这个员工200人的公司从创建开始,就比较擅长生产新概念的定制飞机,许多政府部门和大公司的原型机,也会找这家公司帮忙生产。

于是像98年的变形虫、02年的白骑士(以及配套的太空船一 )、19年的平流层发射,都出自这家公司之手。尤其是大家熟悉的平流层发射这个超级巨兽,近期依然比较活跃。

【变形虫、白骑士与平流层发射,能看出这家公司擅长设计制造非常规的飞行器】

打造空中巨兽还无法满足这家公司的兴致,他们还在另一个极端上倾注心血。这个萌的一塌糊涂的小飞机叫BiPod,属于低成本油电混动飞行汽车验证平台,从设计到首飞只用了4个月。俩机身,左侧负责地面行进,右侧负责飞行。但其实这家伙都没有安装螺旋桨,试飞其实就是滑跑后进行“兔子跳”。

【只用4个月完成一个飞行器的研制生产与初步测试,敢想敢干】

当然,作为一个探索属性较强的公司,除了这些民用领域外,跟军方合作也是比较密切。比如下面这几款装备。

Borealis PDE,是美国空军参与主导的一个项目,这个看上去粗糙、矮小、还挺着个大肚子的飞机,其实用的是脉冲爆震发动机,目的是测试这种发动机用在飞行器上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这种动力用在飞行上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就是噪音巨大。

【谁能想到这么笨拙的机体里,是一款有些粗暴的动力系统】

下面这款飞机,从风格上来说,不是太符合这个公司的调性,像一款中规中矩的军用高级教练机。没错,这架飞机就是探索低成本打造高级教练机的可能性,只用了2年就完成了从概念到首飞。从中我们能看到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在生产速度上的优势,有种将造飞机向“捏泥人”方向发展的意思。

【2年内设计制造并首飞一款高G力、高机动的高级教练机并不容易】

缩比复合公司的业务花样繁多,可以说你有需求他就可以帮着实现。因此除了有人飞机,这个公司还参与了众多无人机项目。

大家喜欢航空的可能听说过早期无人机不靠谱,上面会骑着一个飞行员的轶事。这个故事是真的,就是该公司的项目。

“猛禽”是一个90年代初的早期高级高空军用无人机项目,由于那个年代电子和软件技术受限,无人机飞行可靠性与现在没法比。为了保障无人机安全,于是有了这么一个滑稽的设计:在无人机上用胶带、亚力克和海绵简单打造出操作台,飞行员骑在无人机上作为必要时介入操控的终极保险。用工程师的思维,直接粗暴的解决了问题,成为航空史上的一段趣事。

【无人机用飞行员做控制备份,确实罕见。毕竟92年的计算机与软件都比较简陋】

诺格公司因为参与X-47项目,就交给缩比复合材料一个任务:低成本快速制作一款全新造型的飞行器X-47A。面对这个外形复杂的无人机项目,该公司只用了12个月零12天,就按照要求完成了生产。

【使用复合材料制作原型机,可以在很多工序上节约时间】

相比X-47A这些需要在中国湖秘密测试的项目,该公司还参与了更神秘的黑色工程,比如N401XP项目。这个2017年首飞的项目,资金方、主导方至今不明。至于这款飞机,虽然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飞机是用来干什么,测试什么装备外界仍是一无所知,属于一款大家都见过但细说又不知道具体用途的飞行器。

【N401XP挂了一个奇怪的装置,对其用途还是众说纷纭,没有官方的蛛丝马迹】

这款飞机翼展11.6米,最大起飞重量3.63吨,机翼后掠、V型尾翼,外形明显具有隐身设计,但是机动性不会太好,最大速度只有0.9马赫,不能超音速,估计是用来验证一些六代机的子技术。

腹部的奇怪装置,有个巨大的、类似散热器的开口,后面还有个辅助排气管,应该具备较强的冷却能力, 络传言这可能是某种激光发射装置,战术机载定向能武器的雏形;也可能是别的机电设备,大概率和第六代战斗机有关。侧面画了个鲨鱼点灯的logo,不知道是何隐喻。

这个公司的飞行器虽然花样众多,但大多也都是短命鬼,试飞一段时间后就会被束之高阁,毕竟是前期探索性和验证性项目。但这个公司给航空技术研发,带来了非常优秀的服务保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很多公司和政府部门,都可以放心的将复杂项目交给这个公司操作,低成本的快速制造出原型机进行测试,如果可行就可以深入研究接来下的拓展和量产问题。

未来的六代机研制,对布局、外形、侧重方向还不是非常明朗,若是有类似的部门协助,就可以低成本的先期制造数款廉价原型机进行对比和摸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9月13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