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史一:回顾“出行大战”,看滴滴的过去与未来

自从七部委入驻滴滴之后,已经很久没有滴滴的消息了。

直到7月29日,“滴滴正在考虑从美国私有化退市”的消息在外 传播开来。

滴滴确实是迎来了创立以来的“至暗时刻”了。

常言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也想借着“滴滴私有化退市”这个消息的契机,开启一个新的栏目商业发展史”。

我们站在过去,把握现在,思考未来。

从那些尘埃落定的故事里,尝试得到更多的启发。

今天我们先来聊聊那场改变了中国几亿人出行方式的商战。

看看处在暴风中央的滴滴和他的创始人,是如何让企业攀上巅峰?

又是什么原因,让滴滴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故事的前期,基本上是围绕着一个人展开的,他就是滴滴的创始人程维。

程维是个很聪明的人,聪明到什么地步呢?

他高考的数学考试,只用了一半时间就把题做完了,剩下的时间都在得意洋洋的看着周围考生冥思苦想。

结果,出了考场对答案,程维傻眼了,自己竟然漏做了最后一页的3道大题。

这种戏剧化的变故,让程维错失了名校。

但是,程维还是凭借总分考上了一所211院校,也就是北京化工大学。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考场失意的程维,专业还被调剂到了行政管理。

专业和学历都没有优势,毕业后的程维在北京也没找到什么好工作。

你猜这位日后千亿企业的掌舵人,最开始找到的工作是什么?

保险销售、足浴店经理。

我相信,那时候在北漂的程维,跟今天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一样,心中最大的梦想也许只想找一份好工作。

2005年,阿里与互联 鼻祖雅虎合并,一时间名声大噪。

程维听说过后,干了件大事。

他辞掉当时的工作,带着自己的简历,敲开了上海阿里的大门,毛遂自荐,也就是我们说的“霸面”。

这是程维第一次主动反抗命运,而霸面的结果还不错。

程维成了阿里全国9000名销售铁军中的一员。

在阿里工作的这6年,是程维人生的转折点,他在阿里练就了一身销售本领,一口气做到了支付宝B2C事业部的副总经理,还认识了一个贵人,也是自己的领导,这个人就是王刚

他不仅是滴滴早期最重要的投资人。

甚至可以这么说,中国的共享经济,基本上就是他和朱啸虎两个人投出来的。

2012年,程维和王刚一起从阿里离职创业。

王刚出70万,程维出10万,两个人在中关村租了一间仓库,注册了滴滴出行的母公司“小桔科技”,准备做一个很多人都不看好的打车软件。

而滴滴的开始,也只是中关村一间小仓库而已。

兜里揣着80万的程维,一创业就遇到了两件火烧眉毛的事情。

一是客户谈不下来,二是产品出了问题。

成立公司之后,程维发挥在阿里学来的传统技能,带着地推人员开始逐家拜访北京的出租车公司。

他的想法很美好,2012年的北京有差不多300家出租车公司,上万辆车,一个月谈下1000辆车看上去不是问题。

结果,出租车公司给这个刚创业的小伙子当头一棒,你谁呀,我凭什么要跟你做生意?

随口出的一个难题就让信心满满的程维傻眼了。

“你有交通委的红头文件吗?他们负责出租车的调度。”

程维哪来的红头文件,钱花了不少,但一个月连一辆车都没谈下来。

这就是创业,也许你觉得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总会有你无法预料的难题出现很多人往往在第一步就被撂倒了。

出师不利的程维也有些绝望,他和同伴们在昌平撸串,借酒消愁,感慨自己创业多么不顺,灰心之意溢于言表。

没想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边上一位的士司机听完了程维的感慨,表示对这个叫滴滴的软件很感兴趣,愿意帮程维在他们公司争取。

就这样,无心插柳柳成荫,程维的滴滴在这家叫晨星的小公司开了张。

万事开头难,做成了第一笔生意的程维就开始了骚操作。

他把与晨星签订的合同,当成来红头文件来用,

只要有人不愿意签,程维就仔细介绍自己的产品能为客户带来什么,还拿出一套经典话术。

“你的同行都在签了,你觉得你不签,未来的市场还会有你的份吗?”

客户的问题迎刃而解。

不过,新的问题又来了,软件APP产品出了BUG。

一开始程维找的外包团队做的软件,对方开价15万,被他砍到9万,结果人家转头就把这活外包给了中专老师。

可见中间商赚起差价来,一点都不含糊。

好在这位中专老师还算收钱干事,带着几个学生边学边做,虽然BUG特别多,好歹也能用,叫10次车,能响个6、7次。

后来,程维拿着它去交通委展示产品寻求支持,还专门带了两部手机,在演示的时候,哪部手机响了就从口袋里掏出来。

尽管如此的心酸,但滴滴总算是慢慢上道了,程维也终于可以开始想着竞争的问题了。

很多人总把滴滴当作国内 约车的鼻祖,但实际上,滴滴起步的并不算早。

在滴滴之前,已经有易道用车、摇摇招车进入了 约车赛道,他们背景更深,资金也充足。

滴滴之所以能在站稳脚跟,靠的是两点:

一是“流氓”气质;

二是顽强的地推团队。

当时摇摇选择在电台打广告,邀请司机去酒店参加线下活动,现场安装软件。

程维知道后就直接安排人到酒店停车场劫胡,还在摇摇的广告后面加上自己的电话 码,给司机安装滴滴软件。

司机哪明白这么多,稀里糊涂全部装上了滴滴。

借花献佛的招数还不只用了一次。

滴滴后面又与百米打车竞争,百米打车为了解决司机没有智能手机的问题,给司机装了定制平板,配上百米打车的软件。

滴滴就派工程师打着“维修”的名义去给司机的平板刷机,装上滴滴打车软件,从中横插一杠。

跟企业的竞争还是小场面,滴滴还做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当时政府要求杜绝黑车入场,司机必须有服务监督卡才能注册 约车。

滴滴就想办法从出租车公司搞来卡 提供给注册的司机,至于司机是什么身份,滴滴才不会管。

政府要求不准推出加价打车功能,滴滴愣装没看见,偷偷使用加价功能,只不过换了个名字,叫“调度费”。

这些“不择手段”的做法,都让同行恨的牙根痒痒,痛骂滴滴是个“流氓”。

现在看来,或许是滴滴一路漠视监管和行业规则的“流氓”气质,造成了滴滴几次重大安全事故,也埋下了今天被国家审查的伏笔。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在创业初期,滴滴的这些做法立下了汗马功劳,实现了后来者居上。

当然,程维6年销售生涯培养出的顽强意志,也是滴滴夹缝中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

摇摇打车当时靠着资源优势,拿下了北京首都机场,可以在机场开设服务点去安装和推广软件。

滴滴当然是没这个实力,他们退而求其次,找到了北京西站。

并不像机场有专门的出租车停车道,西站只有一条二百米的通道。

滴滴的地推人员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敲开司机车窗,说服司机,帮他安装、注册的动作,不可谓不难。

这时候就体现出程维销售出身的重要性了,阿里的中供铁军业内闻名,程维从阿里带出来的地推团队,硬生生啃下了西站这块硬骨头,完成了三个月注册一万名司机的目标。

而滴滴强大的地推能力也吸引到了一个重要的人物,朱啸虎

朱啸虎的投资理念是“3S原则”,他认为一个好的企业要具备三点。

第一是Significant,要有足够大的市场;

第二是Scalable,这个市场容易扩张,它是指数型增长,而不是线性增长;

第三是Sustainable,可防御,也就是有核心优势。

出行行业是个千亿级的大市场,而滴滴强大的地推能力,也符合朱啸虎的预期。

于是,程维拿到了3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

但行业在这个时候有了剧变。

在以滴滴、快的、摇摇为代表的创业团队,证明了 约车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之后。

中国互联 的两级,阿里和腾讯入局了。

阿里的马老师选择了杭州的快的,另一个小马哥看中了当时在北京市场份额第一的摇摇。

但是,出乎小马哥意料的是,摇摇的王炜建以公司需要独立发展为由,非常勇敢的拒绝了腾讯。

众所周知,拒绝腾讯投资的企业一般有两个下场,要么腾讯亲自下场跟你竞争,要么腾讯投资你的竞争对手。

于是,腾讯找到了行业老二,滴滴。

但是,程维也不敢接腾讯的钱,为什么呢?

因为程维,包括一开始的投资人王刚都是出身于阿里,滴滴早期的员工很多都是程维从阿里拉来的,公司风格是典型的阿里系。

有这么一份“江湖义气”在,程维很犯难。

这是我的挚爱亲朋,手足兄弟,怎么办呢?

得加钱。

腾讯给出的条件是第一笔投资1500万美元,接入了腾讯的 交资源。

想着反正阿里也没有投我,马老师心里没有我,程维一咬牙一跺脚,滴滴完成了B轮融资。

江湖情义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相濡以沫,还能相忘于江湖。

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出行之战成为了腾讯阿里的代理人战争。

2014年春节,随着微信红包的推出,微信支付“偷袭珍珠港”,对支付宝不宣而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7月1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1日

相关推荐

com/tt2///author/jinwe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