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用APP实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家长: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几天前,家长群里接到班主任的通知,内容如下:

为了督促孩子们遵守纪律,学习更加主动,本学期我班使用了XXX软件,对学生各个学科、各个方面进行评比反馈,以便随时查看自己孩子在校的各项表现,我们一起督促孩子进步成长……。

孩子的各科老师、班主任都在平台上面,老师会将孩子在校表现实时发布。

我看到,儿子美术课不遵守纪律扣一分;语文课不遵守纪律扣一分;早读按时到校加一分;按时完成上交语文作业加一分;第9课的综合本没有完成扣一分……。

我不想听到孩子在学校的消息,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我的地盘我做主,学校是孩子们的小 会,家长尽量不要去里面指手画脚。

现在,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都被公布到了这个平台上,大人们拿着放大镜去观察研究。

这样的生存环境,让我替孩子们捏了把汗——倍感窒息!

其实,有些问题孩子们自然会修正。

当然,原则性的大问题,需要成人出面加以教育帮助修正。

这类软件,家长们不是被迫第一次使用了。

每天在老师指定的APP上,配录英语课文后发到家长群里打卡。

完成老师指定的课外阅读后,在指定的APP上做题闯关挣积分!

孩子们大量的时间放在用手机做题上,课外阅读变了味道!

因此,孩子使用手机、iPad的频率也提高了。

老师省事儿了,家长有事了,孩子没事儿了。

现代教育中,亲子关系的恶化,需要我们提高警惕。

现在,这个软件,每天提醒家长——你的孩子,有种种的“有待改进”的行为。

既然是“有待改进”,那么,家长回家就得对孩子进行教育改造。

人都有情绪,长期的负面信息提醒,家长教育孩子时,难免控制不好情绪发脾气,后果是伤身体、伤感情。

每天3、4点钟,孩子一放学,家长群的各种提醒就发过来了,这个时候,大多数家长还没下班。

学校提倡,不让孩子玩手机,不能带手机去学校。

国际版的QQ还能清除内挂游戏,而微信里内挂游戏无法清除。

一般家长,在小学阶段不会给孩子注册微信账 ,即使注册了,也不会在无家长监管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去玩。

孩子接收提醒、发改错题,只能用家长的手机,这样,必然会绑架家长。

怎么看,都不是孩子自主学习,老师也很辛苦,晚上10点多了,还在群里催交改错、辅导错题。

学校的“安静”教育,对男孩家长是挑战

从儿子上小学开始,放学被老师留家长的情况很多,原因有:在教室里跑、在走廊里跑、在操场上跑……。

所以,我们就尽可能的在周六、日带孩子去爬山、攀岩、跑步、打乒乓球、玩篮球,得泄孩子的旺盛的体力。

即使这样,儿子还是难免的在学校“违反纪律”。

小孩子一扎堆儿,难免的疯跑打闹。

有次家长会,学校请了一位专家给家长们讲课。

他说,现代教育不适合男孩,因为,现代的学校教育都需要孩子们安静下来,而好动的男孩在学校里面,是要压抑他们好动的天性的。

所以,需要家长在课余时间,多带男孩子们做运动。

开始,我们放学接孩子时,会主动与老师沟通当天孩子的表现,回家后进行教育改造。

一、二年级的时候,每晚带孩子静坐30分钟,就是为了能让他安静下来;他的头发,也是专门请发型师帮忙,设计成显得文静的发型;衣服穿的也是不方便运动的正装……

现在,接儿子放学的时候,我会站到很远的地方,只要儿子班的队伍出来之后,他能看到我,走过来找我即可。

我不再想跟老师去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孩子在校的那些纪律问题,你说它严重吧,倒也不至于家法伺候;可是,你要跟孩子简单的谈谈话,说一说呢,又不起作用,时间长了孩子也疲沓了,唐僧似的唠叨,对他也没有什么作用。

面对处于青春期前期的11岁的孩子,父母对他们的教育都是如履薄冰的。

同时,理解跟孩子们没有感情资本的学校老师的难处。

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是一群人围着,没有哪一个大人,对孩子来说是有感情资本的。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些时候孩子是正向吸收的,有些时候对孩子是反向作用的。

为什么勤快的父母,会养出来懒惰的孩子?

为什么智商不高的父母,会养出聪明的孩子?

为什么善良的父母,会养出没有同理心的孩子?

教育里面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

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事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其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教育里,有时越是控制什么,什么就越容易出问题。

比如,不让孩子到操场上玩,去操场玩成为孩子们的强烈欲望;怕学生早恋,男女生分班学习,结果男女生却越走越近。

别说是小孩了,就是我们,父母对我们的工作或者是生活多嘱咐几句,可能我们也会不耐烦,不想听吧。

孩子长大了,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孩子,有自立的权利

每天,学校门口都有给学生送忘带的作业、饭兜等物品的家长,孩子上学忘带东西,受罚的是家长,家长请假给孩子送东西,而孩子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我上小学一年级时,班里有个男生,上学总是忘带书包。

他妈妈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教我们这个年级的其他班。

他妈妈每天比他到校早,他经常没背书包就来上学,班主任让他回家拿书包,他妈妈进班时会路过我们班,看见此景后只是微微一笑就走过去了。

反到是,我们班的同学都很为他着急,每天放学时都有同学提醒他,明早出门时别忘了背书包。

因为,他忘带书包上学,弄得班里同学,晚上做噩梦自己也忘带书包就上学了。

孩子的事,就应该孩子们自己想着,不是吗?

现在,孩子们的想法是:我不做作业,有老师找我妈呢,我妈会看着我把作业补完的;我学习不好,成绩下降了,没关系,有我妈呢!

我妈回家给我辅导,我妈给我 课外班补习……。

这样的陪读式教育,到了初中,老师不再像对小学生那样,面面俱到的管得那么多了,老师上完课就走,自习课也是学生们自觉的学习,试问,到那时候怎么办?

很多小学时学习特别好的孩子,升了初中就跟不上了。

因为,小学的时候父母盯的紧,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一个虚假的现象。

放手,是场修行!

厨房,是妈妈的地盘儿。

年初时,我决定把厨房交给儿子,他做饭的整个过程,从准备食材,到结束收拾厨房的卫生,我会躲到房间里面,把门关上,让他一个人在厨房里折腾。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婆婆回来住,看哪儿都不干净,她在前面收拾,你呢,要在后面打下手,跟着、陪着,方显孝道!

我们可以这样对待老人,但是,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绝不能往他身边凑。

忍不住,就关门进屋,跟孩子说,自己要读书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距离产生美,父母和孩子也要相敬如宾的相处。

眼不见心不烦,才能把嘴闭上。

家长,要有自己的定力。

有的时候,眼里要能揉得进沙子,控制好自己的教育节奏,不被孩子不尽人意的言行激怒,不被学校的转嫁的责任左右。

修炼为佛系家长,不剥夺孩子自立的权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2月16日
下一篇 2019年2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