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合衣物,要先掌握针法。简单的布块拼接,“平针缝”即可;若想看不到线头,便得用“藏针缝”;对裂开的走线,“回针缝”才能修补牢固。
平针顾盼、藏针抚憾、回针定椽,这是四川省西充县人民法院义兴人民法庭庭长屈培先的“缝补之道”。从书记员、法官助理、员额法官到庭长,扎根农村法庭八年来,屈培先在穿针引线中修复好当事人之间的一道道裂痕,也用一针一线“织出”自己的瑰丽青春。
“平针缝”
为他们不舍丢掉的一切
要说缝补之术,与办案之道,实则殊途同归。单纯的关系修复就如同平针的整齐堆砌,从量变到质变,春风化雨。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我最喜欢的这件衬衫,被同学撕了个口子,快回来帮我补补吧!”刚走出法庭,屈培先就接到女儿焦急催促的电话。
十年之前,女儿刚读幼儿园大班,跑步扯坏了裙子边角。回家换完衣服,哄了半天,也还是闹着要穿,舍不得丢掉这件碎花裙。屈培先只得找出存放已久的缝纫机,加块布贴,以“平针”为女儿缝好线头,凑合穿到换季长个儿。
那次以后,女儿眼里的他,成为了拥有“魔法技能”的爸爸。十年来,女儿一句句“最喜欢”的撒娇,“成就”了他的“缝补生涯”,遇上女儿心爱的裙子,还会缝上蝴蝶结、爱心的样式,成了一名业余裁缝。
同事也因此,常常笑称他为“缝纫法官”。
“要说缝补之术,与办案之道,实则殊途同归。”屈培先说,单纯的关系修复就如同平针的整齐堆砌,从量变到质变,春风化雨。
2021年,义兴法庭受理了一起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查阅该案后,屈培先发现原告谢某和被告赵某均是皮外伤,可是原告却决定起诉被告,而且诉讼请求中的医药费也不过百余元,这就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一点小纠纷会闹上法庭呢?
走访中得知,原来谢某和赵某不仅是邻居,还是亲属,两家人的关系一直都很好。但二人都是倔脾气,因谢某想给庭院建围栏,而这个院子又是两家人共用,赵某不支持建围栏,便出面阻止,双方因言辞过激而发生纠纷。
屈培先意识到,双方当事人的这场官司其实并非意在索赔,而只是想争个“赢理”。于是,他在两家人小院的水泥地上搭起凳子,邀请他们一起面对面沟通。
“是,我就是不服气才起诉的,那件事后他一句道歉都没有,也再没和我说过话,我是心头不舒服”,几经劝导后,谢某坦言。
而赵某听到谢某的这番话,也意识到自己在处理这件事上确实有些不理智,便笑着主动走到赵某前,“这件事就让它过去吧,以后我们还是好弟兄。”说着,拿出一支烟递给谢某。最后,这起案件也以原告撤诉的形式结案。
“藏针缝”
为他们不想留下的痕迹
布艺制作中,有一种巧妙的针法,叫藏针缝,顾名思义,就是把线迹完美隐藏,让人看不出痕迹。
2022年5月初,一件变更抚养权纠纷案件中,离婚几年、均已再婚的牛某(男)与李某(女),为十岁儿子的抚养权,争论不休。
“妈妈,我还是更喜欢和你在一起,轻松些……”在一次相处中,儿子告诉李某,父亲对他极其严格,而继母对他很冷漠,自己在父亲身边过得并不开心。
急切想要弥补母爱的李某,听到这段话后,决定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就这样,这起抚养权纠纷到了法院。开庭时,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在父母亲面前难以抉择,双方均不愿调解。
无论案件如何判决,最终的目标都是利于未成年成长。于是,屈培先主动联系孩子的班主任,组成“疗愈团队”,整合家庭、学校及法庭掌握的信息,以便对症下药。
对牛某,引导其思考是否因忙于工地、疏于照顾孩子;对李某,化解前几年母爱空缺的愧疚之心,消除剑拔弩张的关系;对孩子,在老师的陪伴下,他慢慢引导孩子平复心情,倾听内心所愿,进行心理辅导。在他数次询问、回访后,双方表示愿意共同倾注关爱,由母亲抚养,父亲支付抚养费、享有探视权。
结案后的一学期,屈培先每月与老师联系,确认孩子成绩稳中有进,他悬着的心也慢慢落地。
一针藏一线,悲伤不再见。对于老百姓来说,再大的矛盾也不想留下争吵的凛冽,不想留下破裂的寒霜,更不想留下遗憾的印记,而妥善化解群众矛盾纠纷,这就是屈培先心中法官的职责。
“回针缝”
为他们摇摇欲坠的裂缝
“回针缝”是类似于机缝而且最牢固的一种手缝方法,对裂开的走线,“回针缝”才能修补牢固。
离婚时有争夺抚养权的父母,也有不愿抚养小孩的父母。
分居多年要离婚的吴某(男)与何某(女),都不愿抚养年仅九岁的小吴,孩子的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也无力抚养。
“我两年没有见过妈妈了,过年见了爸爸一面,一直是和奶奶生活的”,在学校访问孩子时,小吴告诉屈培先。在问及想跟着谁生活时,小吴那语气平静又冷淡的“随便……”,让屈培先的心瞬时被刺了一下,也哽咽了。
长期分居、情感淡漠是不少农村务工夫妻的现状。探索“家风与亲戚感召”的亲情弥合法,是化解此类难题的突破口,一针针来回缝补,畅通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即使有过裂缝,也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庭审中,屈培先增加情感修复环节,开展双向心理疏导,让当事人回忆往事,促进亲情角色归位。
调解时,屈培先邀请学校的老师、熟悉家庭情况的村干部,轮流合力劝解,让双方常回家看看孩子。但几番努力后,何某仍态度坚决,执意离婚,问及原因,却闭口不谈。为最大限度找出“心病”,在走访何某的父母后得知,原来何某外出打工,一直未向家中寄钱,又与公婆疏于联系,婆家对其多有不满,何某这才执意离婚。
“何某不顾家,对娃儿不管不问……”初与张老太电话沟通,张老太激动且强硬,屈培先赶紧登门走访,疏导情绪,劝张老太为儿孙考虑,历时三个小时,老人才同意与何某聊聊。
之后,屈培先再次组织双方亲戚劝解见证,在大家的回忆中,往日生活的温暖场景也慢慢浮现,他认真打起亲情牌,何某终于答应回归家庭。
临走时,小吴拉着爸爸妈妈的手跟屈培先告别,那是屈培先第一次见到他的笑脸,“夕阳的余晖洒在他幼小的脸颊上,如此耀眼,愿这束光能一直温暖他的成长。”回忆起那一幕,屈培先至今觉得很温暖。
以法为针、以情为线,以青春之力,缝合家长里短的亲情,缝合当事群众心中的裂缝,这是“缝纫法官”屈培先对于青春的承诺。他坚信,法院人的青春绚丽多彩,答案不止一种,只要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力,定能绽放别样光芒。
#奋斗者正青春#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当青春遇上了法院人,他们会用怎样的奋斗去诠释法治力量,绘就青春亮丽底色?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展现新时代法院干警勇敢追梦、蓬勃向上的时代风采,记录下他们闪光的青春印迹,“奋斗者正青春”征稿活动火热开展,现面向全国各级法院征集法院干警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奋斗故事。
我们将择优刊发在最高人民法院“两微一端”、天平阳光app、人民法院 “两微一端”等全媒体平台。
投稿邮箱:fyb_zhfxw@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 “奋斗者正青春”)
投稿内容:文图/视频作品+200字以内的视频说明。
拥有“多重身份”的法院人,快来和我们一起分享感动、传递力量,留住青春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