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联 平台产业市场研究 告(二)

二、 物联 平台产业梳理

2.1 物联 平台发展历程(略)

2.2 物联 平台产业玩家的基本情况

(一)显著增多的玩家数量

当物联 成为新的时代机会,企业 CIO 们在考虑如何进入物联 市场时必须考虑投入产出比的问题。物联 平台的价 值,体现在能够将分散化、碎片化的物联 应用集中管理,并且在调整方向时具备更大的灵活性。这样企业决定投入时, 看到的不仅仅是垂直领域有限的市场空间,而是搭建物联 平台以后在公司向服务化转型上、开拓新的业务板块上所能产 生的巨大前景想象,尤其对于体量庞大的大中型企业来说,选择物联 平台战略是未来在商业市场中持续发展的关键。

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来工业、能源、园区、公共事业场景需求的集中爆发,使几乎所有公司都看到了物联 平台的巨大 发展空间,进而开始自愿贴上“平台”的标签,将其作为企业的品牌来发展。

比如全球调研机构 IoT Analytics 在 2017 年确定了 450 家平台公司,尽管之后有 47 家停止运营、70 家被收购,但在 最近的一次调研中,IoT Analytics 经过市场考量,又重新确定了 265 家满足物联 平台定义的公司,最终认为 2019 年全 球物联 平台数量为 620 家。物联 平台企业数量不降反升,是产业向好的重要趋势特点。

(二)属性各异的玩家类型

按照企业属性,进入物联 平台产业的玩家主要有以下 5 种类型:

第一种是云服务提供商。

当移动互联 增长放缓,产业互联 风口袭来,这一类企业十分希望能将其从互联 中积累的技术、商业、生态优势 发挥到物联 领域。目前多以提供底层计算资源、提供应用使能平台为主。

第二种是电信运营商、虚拟运营商、通信设备厂商等。

这类企业原本的业务是连接人,但长期以来,尤其是错过移动互联 让运营商面临“管道化”的质疑。物联 对于这 类企业来说就是重要的“去管道化”的机会,其中多以连接管理、应用使能为平台主要功能服务。

第三种是面向企业应用的软件系统服务商。

面向企业应用的软件系统服务商多以设计、生产、管理、运维等服务为擅长,因长期扎根于行业而具备了丰富的行业 软件开发及服务经验,在面对领域内设备的物联化浪潮时希望结合新的时代机会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自身的服务 流程与效率。这种条件下,企业通过建设平台将行业经验沉淀下来形成数字模型或工具,通常以应用开发平台为主要服务 内容。

第四种是垂直领域的传统企业。

这类企业主要利用自身对行业的理解与经验,打造垂直型平台。在已经拥有足够数据量的时候,考虑如何利用数据进 行上层服务是这类公司思考的重点,也是其与互联 公司先建平台再找数据在模式上最大的不同。

第五种是初创企业。

因为看好物联 未来的发展潜能,以及拥有与选定细分行业相关的软件、硬件经验,部分公司选择将过往从业经验沉 淀下来打造平台产品面向客户提供服务。虽然受生存压力所限制,目前阶段很多初创型平台企业多以 SaaS 解决方案公司 的形式存在,并非是单独售卖平台,但这类公司将服务延伸到了通用型平台厂商难以触及的细分领域,有其独特优势而存在。

(三)不同玩家开发平台的原因不同

硬件厂商根据客户需求变化开发平台

促成硬件设备厂商转型成平台供应商的最根本原因,是行业客户需求的变化。

软件厂商基于代码共享复用开发平台

内部对代码共享和复用的需求是促成软件厂商向平台服务商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主要是为了解决内部开发效率的问题。

这与互联 厂商提出来的中台理念有所相似。当完成的项目已经超过一定数量,很多共性的技术、工具和产品应用便 可以沉淀下来,由此改善每个项目从 0 开始开发的“坏”习惯,降低定制化程度,缩短开发周期,节省研发成本。

(四)不同玩家开发平台的模式不同

究其来说,开发出一款物联 平台其实并不难,甚至是 10 人小团队就可以做到,难的是如何找准定位做好商业化运营。通过调研行业中存在的各类型平台厂商,我们发现主要分为 2 种类型:

第一种是行业属性不明显的通用型物联 平台,比如微软 Azure、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青云 QingCloud 等公司 的物联 平台;第二种是专门提供细分行业服务的,比如研华、特斯联、云智易、机智云、中服云、万佳安、PTC 等垂直 领域厂商的物联 平台。

通用型物联 平台

头部云计算公司近来公开的物联 战略中有很明显的共同点,那便是都从“端 – 边 – 管 – 云”各层次构建物联 基础设施, 产品矩阵里往往包含了物联 操作系统、物联 通信 IoT Hub、边缘计算平台、物联 开发平台、安全服务、物联 市场 等内容。在进行市场宣传时,云厂商通常强调的是全栈的技术能力,以及更为开放的生态策略。

垂直领域物联 平台

中小型企业开始做物联 平台的时候,第一步往往是根据创始团队的经验和资源在某个垂直领域做深入开发。这时企 业会避开大而全的产品研发逻辑,从基础功能入手扩展用户,强调为用户带来价值:比如工业场景中的设备远程运维功能, 消费物联 场景中的连接管理功能,在取得一定成果以后,企业才会再逐步开发上层工具。

(五)不同玩家的演进路径分析(略)

如上文所述,企业有从硬件转向做平台的,也有从软件转向做平台的,有做泛平台的,也有做垂直细分平台的。但不 管怎样,做物联 是快不起来的,做物联 平台更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尽管大多数厂商推出物联 平台的时间更多集中在 2013-2018 年,在这不足 10 年的时间里,为了更好的运营, 各家企业的核心策略其实或多或少都发生了一些调整。但可以预测的是,在不断的摸索中,未来所有做物联 平台的企业 都会定性下来,落脚在适合自己的领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7月10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