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9日,是“朋友圈”诞生的日子,准确的说是QQ空间的新版本上线,只是因为微信取代QQ成为 交工具主力,所以“朋友圈”成了展示生活、记录美好的代名词。
“朋友圈”当初才出现的时候,因为区别于QQ空间的可见和互评方式,把互相不认识的关系进行隔离的优点,被大众接受。
只是,几年过去了,“朋友圈”好像也要寿终正寝——慢慢的很多人从朋友圈开始消失。
01
越来越多的人参演“朋友圈大逃亡”
有人说:“离开朋友圈的人,其实是在回归真实生活!”
”朋友圈“的初衷是记录生活、记录美好,其实也就是给了人们一个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内心欲望的机会。
只是时间证明:朋友圈并不能真实的做到这一点。
想表达内心的欲望,需要情绪做铺垫。
正面情绪的内容就是一碗又一碗的鸡汤,喝着喝着就厌烦——大道理谁还不懂?
负面情绪的内容发出来无非是需要让别人安慰自己。
但是久了才发现,你的吐槽根本不值一提:谁还没被生活伤害过?
你在朋友圈吐槽老板喜欢骂人、喜欢安排无意义的加班!有的人刚被公司开除,连工资都扣光,只是他没发朋友圈;
你在朋友圈吐槽新买的房子没配车位!有的人还在跟房东因为房租上涨面红耳赤,只是他没发朋友圈;
成年人的生活都有自己无奈,只是在心底默默的抵抗,只是因为成熟了,所以没有跳出来比谁更惨而已。
直到后来,大家一起跟着辛弃疾一起念诗: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念完,”簌簌口“把朋友圈关了!强行说愁?成熟的人已经不干这事了。
并且更重要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对于你而言,你很开心或者迎头一个霹雳的事,在别人看来都不痛不痒,甚至因为一些发言,引来别人攻击。
最后除了在破事上和别人争论,给自己添堵意外,没有任何好处,大家都不愿意把时间花在无效的 交上,所以就慢慢不参与。
如果这些还只是个人情感上慢慢和“朋友圈”脱离,那“朋友圈”不断虚幻的世界更让人不愿意打开!
当一群人约定在一起吃饭,结局却是合影发朋友圈之后,各自玩手机,各自精彩。
出门拍照一下发朋友圈,表示自己骑行了10公里,是一个阳光男生,然后转身进屋睡觉。
最后,一个十几年没联系的同学突然炫富一波,让自己清醒自己的生活和别人并没有交集?
生活是自己的,冷暖自知才是真理,“朋友圈”的歌舞升平和生活真的没关联。
真的的好友,不是靠朋友圈来联系,就像有的人说:“朋友圈好友5000,却没一个朋友!”
最后给朋友圈一击的就是:朋友圈开始沦为一些特殊内容展示渠道。
不仅仅是微商,还有秀娃的、秀恩爱的再配上不断在朋友圈转发的营销 内容,让朋友圈彻底沦陷。
一方面是微信允许朋友圈内容不断低质,一方面是大众开始对朋友圈虚构世界的不在意、不愿意表达情绪的上升,最后集体开始上演“朋友圈大逃亡”。
02
“朋友圈”对于腾讯公司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腾讯公司之所以能在互联 江湖和阿里巴巴两分天下,其基石就在于:在互联 “ 交领域”,腾讯没有敌人。
腾讯公司的壮大就是用 交捆绑了用户,让这些用户离不开腾讯,然后其他业务就在这个基础顺其自然地展开。
阿里巴巴有过尝试做 交,但是没有成功,以前的QQ到后面的微信,腾讯一直都是 交领域唯一的“爸爸”。
可以说“ 交领域”是腾讯公司的基石,微信对于腾讯的意义就是命脉,而现在这个基石开始松动。
如果朋友圈功能被大众所遗弃,大家平时不怎么打开微信?那对微信将是史诗级的削弱,其他互联 公司就迎来了机会。
用户习惯性不打开微信,就会在其他软件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使用场景,比如去天猫逛、去其他音视频软件玩,用户在习惯上不依赖微信,只是当通讯工具使用,这将是对腾讯的最大打击。
互联 公司的应用和用户的粘合度越高,对互联 公司发展越有利,所以腾讯感受到危机开始布局短视频,但是在有用户基础的情况下,后发后觉的上线微视,并没有把用户拉回来。
最近微信上线的“视频 ”算是微信最后挣扎,如果还不能拉回用户的心,继续让用户漂泊在外,那微信最后也就彻底沦为“可以视频的电话“。
这时候,腾讯就要在其他应用场景和别家公司“短兵相接”进行竞争。(就算腾讯投资入股,也是别人家孩子,自己只是收钱,但是用户并不是自己的)
腾讯如今地位就是靠着庞大基础用户的深层次捆绑,粘合度越深,就更有利于腾讯的商业布局。
总结:“朋友圈大逃亡”让用户和微信的粘度下降,作为腾讯公司捆绑客户的基石,如果微信不能在使用场景上取得优势,必将流失更多客户,最终动摇腾讯公司的互联 江湖地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