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已经改换过另一种姿容,斑斓驳杂的秋天的色彩像羽毛一样脱光褪尽荡然无存了,河川里呈现出喧闹之后的沉寂。”陈忠实笔下“大地简洁而素雅,天空开阔而深远”的白鹿原,因为汉文帝霸陵的重新确认,而变得重新喧嚣热闹起来。
距离陈忠实老家大约9公里远的霸陵火了,他笔下的白鹿原变得热闹起来。围观的人群默契地将车辆停放在宽阔一点的路边,尽量不影响施工队的车辆出入。在门口凑近围观不太过瘾,总有人不断询问安保人员:啥时候能让我们进去看看?安保人员不厌其烦地重复:回去吧,现在不让进,回家看新闻就是了。
定位火速更新了
从凤凰嘴到江村大墓 导航软件的定位更准了
12月14日之前,如果你用导航软件搜索“霸陵”,大概率将被指引向灞桥区霸陵乡毛窑院村东南方向的凤凰嘴,那里的平台上竖立着许多明清时期的祭祀碑。如果不是国家文物局公布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不明就里的市民或许会跟随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书写的“汉文帝霸陵”碑,对着这个没有墓葬痕迹的“霸陵”拜谒。
在这个地址下方有4个提问,其中一条自问自答了霸陵的准确地点,还有两个提问分别是“车停路边会违章贴条吗”“要门票吗”,有 友回答“就没路,目前不要门票”。此外,还有15名 友在这个问题下等待帮助:“开车去,停在哪方便。”从导航软件上霸陵坐标的更改日趋准确,其热度可见一斑。
16日当天,不少市民驱车直奔江村大墓而来。从狄寨北路的白鹿原·白鹿仓景区出发,通往3公里外江村大墓的是一条水泥路。如果没打到车,你在这条路上对着过往的车辆挥挥手,就有热心的市民停车,问你是否要一起去江村大墓看稀奇。凑完热闹之后,还可以蹭另一波市民的车,一起返回主干道。
当地人牛了
西安“人均考古家” 室内设计师三天两寻霸陵
尽管江村大幕外藏坑1 发掘点的大门紧锁,依然无法阻挡市民看稀奇的热情。铁门外竖立着的一块“考古发掘项目公示牌”显示,这一项目开工于2018年4月,项目介绍一栏显示,“江村大墓是汉文帝霸陵陵区的一座高等级墓葬,其周围分布有大量埋藏陪葬品的外藏坑,本发掘点为其东北区域的部分外藏坑”。
铁门上悬挂着两个告示牌,分别写着“请注意,您已进入监控区域”“未经允许,请勿拍照”。大门左侧有一个保安亭,透过监控大屏可以从各个角度看到大墓外藏坑的情况。安保人员十分敬业,隔一会儿就要走到铁门处,观察围观的人群有无异常。透过铁门,工程队正在焊接考古大棚,不时发出刺耳的响声。
在门口听西安人“闲谝”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西安人仿佛“人均考古家”,他们对西汉11座帝陵如数家珍,对旁人抛出的提问瞬间作出解答,不时有“保护性考古”、“非主动发掘”等专业术语蹦出。有个老人问“凤凰嘴”怎么就不是霸陵?另一位老人作答“凤凰嘴没有墓,这里挖到墓了”,还有一个中年人凑过来补充,“我猜这外藏坑里没啥特别珍贵的文物,应该是一些陶俑陶罐”。
从事室内装修设计的王豪是白鹿原狄寨人,离江村大墓发掘地不远。他从小是个考古迷,自嘲没考上考古专业,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考古的喜爱,哪里有考古项目,哪里有国保单位,他总是拉上朋友去参观。14日当晚,他一下班就摸索过来,可惜黢黑一片,什么都没看到。16日上午,他再次赶来现场,又被堵在1 发掘点,他不死心,又开车兜兜转转,绕到了2 发掘点。他从铁门外给门卫递烟,被师傅笑着婉拒了。“汉文帝是我最崇敬的一个皇帝,他清廉又孝顺,如果这里未来建遗址公园,我肯定买票支持。”
尽管两个发掘点的铁门都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众目睽睽之下,有一只灵活的花猫出现,带着一只小奶猫走着猫步钻进了铁门,站在土堆上“喵喵”叫着,回望门外投来羡慕目光的人群。
大学生“哭了”
复习着复习着 考古书上的知识点变了
今年46岁的曹龙,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汉陵考古队副队长,此前在汉阳陵从事考古发掘。汉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如今已修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供市民参观。时隔多年,他又来到了汉景帝父亲汉文帝的霸陵考古发掘,与西汉“文景之治”的两位关键人物结缘,这是考古人的乐趣。
霸陵考古发掘成果对外公布之后,全国各地的采访纷至沓来,幽默的曹龙是一个很好的采访对象,频繁接受采访,他的声音都有些沙哑了。他在朋友圈里晒了几张考古发掘现场的图片,配文是李白的《灞陵行送别》。
这位擅长公共考古的“段子手”,用一个朋友圈的真实段子解读了霸陵考古新发现的意义:以前,我们在讲述西汉帝陵形制的时候,一般表述为“西汉十一座帝陵,除汉文帝霸陵依山为陵外,其他陵园多为方形……”然而霸陵考古成果公布之后,有考古专业的学生发朋友圈调侃,“复习着复习着(考古专业知识),考点改变了”,配图是一张教科书上霸陵因山为陵的照片。
曹龙说,以前我们总是把霸陵作为一个特例剔除出去研究。以前可能它的“不治坟”表示了他(汉文帝)的节俭,“因山为陵”指的区域是很大,误传之后,我们总是把它作为特例来讲。总体上来说,霸陵是符合帝陵丧葬礼仪制度的。
霸陵位置的确定,找到了西汉11座帝陵的最后一块拼图,也解决了西汉11座帝陵的名位问题。
曹龙不厌其烦地向媒体、 友科普考古的意义,在他看来,考古发掘的基本目标是研究,摸清楚地下文化遗存的布局及内涵;终极目标是保护传承,让遗产保护惠及民众。“考古是以最小的发掘面积,解决最多最重要的学术问题。考古不是寻宝,并非发掘越多就越好。考古学是一级学科,有它自身的学科理论和工作规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 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料微信关注:ihxdsb, 料QQ:3386405712】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