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场景将走进合肥人生活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的合肥,奋斗正当时。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意文化、 络与信息安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暨智能 联汽车、光伏及新能源、高端装备及新材料、人工智能、量子产业等全市12个重点产业,一条条赛道已经铺就。今天起,本 开设“育新基 开新局”专栏,聚焦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深入合肥奔跑的赛道,呈现合肥向上的力量。

在2019年,合肥市宣布将在塘西河附近开辟一条4.4公里的自动驾驶5G示范线路,该线路为庐州大道-方兴大道-徽州大道-中山路顺时针环形道路。该项目的建设对安徽省智能 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建成后,将成为安徽省第一条5G自动驾驶示范线路。

线路正式开放后,首批计划投入若干辆客车以及小轿车作为示范运行车辆。“届时,市民通过相关软件提前预约,即可体验无人驾驶车辆。此外,还能在车内感受5G场景的一些应用,比如无人机5G图像传输、在线会议、5G游戏等。”

当前,合肥正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其中,在夯实产业这个最关键的根基,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层面,明确提出要做大做强智能 联汽车等优势产业。而在日前合肥市正式启动的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中,新能源汽车暨智能 联汽车产业也成为12个链长制所聚焦的重点产业之一。

【体验】 “聪明的大巴”抢鲜坐

【外形】 科技感十足还有一点“萌”

仅从外形上来看,这台无人驾驶客车就明显有别于普通公交车与客车。

在车头与车尾上方,“智能驾驶”的文字标识在电子屏上实时显示,加上红黑相间的车身配色,科技感十足。造型方面,整车相对于常见的公交车,略微“短”一些、“高”一点,车身圆润的线条让它看起来有些“萌”。

而在车身周围,则遍布着许多“体态”小巧的雷达感应器和摄像头等设备。

走进车厢,木纹底板,整体以干净的白、灰色作为主色调。空间方面,大概能够同时容纳20名左右的乘客。

此外,在车辆驾驶舱的背面,还装配有一块超大的屏幕。“这是一台大型的平板电脑,未来,市民可以在上面进行5G应用的体验。”安凯新技术研究所所长汪中传介绍。

【试乘】 自主转弯、障碍绕行、精准停靠、车门感应关闭

行驶过程中,车辆的速度并不快,平均速度保持在时速20公里。

“在目前的测试中,我们对其设定了这个速度。未来正式投入使用后,将根据实际道路需求进行相匹配的速度调整。”汪中传解释道。

在车辆即将达到规定站点时,也能够缓缓减速并精确的停止在车站位置。

这辆无人驾驶客车的车门还采用了类似电梯门的感应门,在停车车门开启后,只要识别出有人或其他物体正在经过,车门会保持开启状态,直到所有人完成上下车动作。

除了自动过弯、到站停车,这辆车还可针对道路情况和突发状况做出实时反应,能够主动进行行人、车辆检测,并主动实现减速避让、紧急停车、障碍物绕行、变道等。同时,还可以自动识别红绿灯等交通环境。

【揭秘】无人车也有“眼睛”和“大脑”

自动过弯、到站停车、识别红绿灯、障碍物绕行……之所以能够实现这样一系列人为式的操作,源于这辆无人驾驶客车配备的一整套高科技设备,以及研发人员一次次的试验、调校。

各种高科技设备互相“合作”

在车顶、车头、车尾、挡风玻璃内安装的诸多360度感应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卫星天线等众多高科技设备,就是车辆的“眼睛”。

这些设备各有优势,互相“合作”,才能够实现对路况精准及时的判断。

汪中传介绍,车上的雷达最远可识别距离100米的障碍物,识别后,将信息反馈给拥有人工智能、自动控制、视觉计算等“超能力”的“大脑”,也就是车辆的决策系统。之后,“大脑”迅速判断障碍物对车辆的影响状况,例如其是否在车辆的行驶路线上等,若发现影响,便会开始“指导”车辆减速、避障、绕行。

“识别红绿灯,是挡风玻璃内单目摄像头的‘本领’。到站精准停车,则是人为事先设置了站点的位置信息,车辆行驶中,再依托卫星天线的定位功能实现。”

车辆诸多人性化细节经过多番调校

作为一款公共城市交通工具,这台无人驾驶客车在诸多细节处理上,也非常接近人为操作。例如,为保障乘客安全,其过弯非常平顺;为方便乘客上下车,其停靠时,与路边站点的距离适中……这些,都是由安凯汽车试验工程师丁延松,带领着由12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组成的合肥市“丁延松汽车试验技能大师工作室”,经过无数次的试验调校而成。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丁延松表示,无人驾驶客车对于这些细节操作,一开始几乎是一窍不通的。“比如最初车辆到站,停靠的距离就非常远。”针对这些问题,丁延松团队进行了一次次的人工测试。

“到站提前多久踩刹车?刹车踩多深,既能保证精准停靠又让乘客体验感比较好?过弯的时候方向盘‘打’多大转角,能够实现过弯最佳路线?这些都需要一遍一遍的试验、调校、评判、再优化。仅过弯这一项,我都已经记不清‘走’过多少遍了。”丁延松介绍,将一个个最佳操作的数据集成到车辆“大脑”后,才能让乘客拥有良好的体验。

应用5G后,车辆将能“互通轨迹”

无人驾驶客车,行驶上5G示范线路,又将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呢?

车辆联 后,道路上的感应设备通过5G,能将站点、红绿灯、障碍物等信息迅速传递给车辆,包括车辆“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比如在车辆‘看不见’的下一个弯道,如果有障碍物,车辆就会提前知道,预备做出反应”。

此外,多车同时联 后,车与车之间就能即时“通信”。“你的车要拐弯,我的车立刻就会知道,反应速度比人脑更快,甚至能预判你的行车轨迹。”汪中传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6月2日
下一篇 2020年6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