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时考官说喜欢我的作品,却不知道在这个作品之前。我还走过一段好长好长的路…
他笑的越灿烂,我就越觉得那五十个选题毙的好,毙的妙。但是被毙掉的时候,我真的烦的呱呱叫。
#1
一开始学设计,只是因为不讨厌。
我跟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是,学设计是我妈的意思。因为当时有个比我大一届的姐姐学建筑,感觉不错。所以高三那一年,我在努力备考,我妈调研了一年学建筑怎么样。
然而,我当时是想学医的,医学分儿也太高了…然后就决定去北建大学建筑,结果 外培项目的时候,我把工业设计写在建筑设计前面了…
因为自己不是艺术生,所以刚开始学工业设计的时候,就天天熬夜。
熬夜设计做不完,设计熬夜做不完
相比于其它的部分,我们老师最在意的就是最后出的图纸和模型,尤其是渲染图要特别精细,模型也是连缝隙都不能有。
所以为了拿高分,没有美术基础的我,就只能改了画,画了改…
后来去坎伯维尔交换,发现跟国内大学完全不一样。
首先,他们对于选题没有任何限制,只告诉我东西最后要用在博物馆里。第一次评作业的时候,我还是按照国内的套路去做,发现拿不了高分了。
都来哇! 我在坎伯维尔玩泥巴!
有一个同学图画的很简单,东西体量也很小,但是因为想法概念超前,实践过程完整细致成绩就不错。
也是这一次,我发现最终出来的图不是设计最关键的东西。
我在坎伯维尔的毕业典礼
#2
原来,国内和海外在设计上,真的是有断层的。
这个感觉,我不是在英国有的,而是回国之后。
因为那边更注重动手,很多东西都是实操,或者用机器做出来,但是国内的话会更加依赖软件。
加上佛系如我,在英国那两年也就没再研究软件,所以回国之后还挺尴尬的。那时候就觉得,如果国内考研也不会跟英国一样特别在意我用没用环保材料,怎么用的,怎么用某种机器做出效果…
我在英国做调研的时候
所以,我就决定再回到英国,回到伦艺吧。
说到这里,其实不能不说一下这种断层在就业时候造成的影响。因为国内设计发展的限制,很多人还会认为设计师就是个会软件的技工。
尤其是我后来转申的视觉传达设计,不管什么学历只要 个培训班,甚至自学几个软件就能去当所谓的视觉或者平面设计师。
我在坎伯维尔的艺术家同学们
这个情况的确存在,我也不好推测会到什么时候得到改善。但是,换个角度看,只依靠软件去做和讲究方法论做出来的东西肯定是不同的。
那么在未来“真假”设计师,也会逐渐出现断层,而作为艺术留学生的我们的优势也会越来越明显。
所以,不用觉得自己学设计不值。
#3
既然选择拖延,就要对拖延负责!!!
我 机构的时候还在国外,当时正好小伙伴在这里跟我说感觉不错,我就直接线上签约了。
因为是导师团的教学方式,所以前前后后带我的老师有四位,也是因此我的作品集里能出现品牌设计、装置、插画和常规的平面设计等多样的表现形式。
但是由于转专业的缘故吧,前期还挺崩溃的。一开始我被毙了差不多五十多个选题,太绝望了。
后来跟老师聊完,我觉得可能是我想的过于复杂了,然后就开始从自身出发,定下的五个主题都是跟我本人有关的。
其中有一个项目是性教育,当时对这个主题没什么信心,觉得是一个大俗题,绝对会跟别人撞。
老师说,其实如果一样的主题,能找到不一样的切入点或者表达方式也会让人眼前一亮。我就调研了很多国内外关于性教育的作品,发现大家都把重点放在教育上。也就是把自己的作品当成性教育中的教材,去科普或者传播性知识。
到这里,我就联想到我小时候的某种误解,比如:肢体接触就能怀孕。最后,我的项目就变成了讽刺国内对于性教育缺失的一组插画。
关于性教育的插画作品(部分)
面试的时候我问伦艺老师最喜欢我哪个作品,他刚好说的就是这个。
说到面试,问题其实没啥特别新鲜的。LCC的Art Direction算个比较新的专业,考官为了确定你真的了解这个学科,会问一些关于未来就业的问题。不过也不复杂,都是汉艺老师带着复习过的问题。
最后,我可能是汉艺那么多学生里拖延的代表吧,因为到后期进度比较慢的小朋友都会被老师带到“托儿所”里面做。而我在当时的视传托儿所里,依旧是做的最慢的。
我在托儿所
在托儿所里大家都会彼此交流一下项目,感觉大家都做的比我好。
这时候就比较考验心态了,我会把这种压力变为动力,所以也感谢当时在一起冲刺的各位,让我最终赶上了deadline。
当然,我不是建议大家多拖,能早做还是早做。不然就只能像我一样,闷头苦做没时间和大家交流了。而且如果你已经拖到了deadline之前,就别放弃了,坚持下去就能做完。要不明年还得再拖一年。
不值。
更多艺术留学价值&如何创作作品集的相关疑问,欢迎私信康石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