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 ·南京观察(第120期)
【要闻】
精彩试读>>>
联接世界,南京凌“空”起飞——专访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京祥教授
近日,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南京临空经济示范区总体发展规划》。南京临空经济示范区2019年2月获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民航局批准设立,成为中国第14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为南京新添一重要的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为此,南京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南京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指挥部,推进资源盘整、空间规划编制、项目引进等系列工作。近日,《南京观察》专访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设计大师、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京祥教授,他也是正在编制的“南京临空经济区发展战略规划暨总体规划”项目总负责人。
【聚焦】
精彩试读>>>
拥抱“数字浪潮” “软件定义”未来——全面创新,软件谷“进化”数字谷
时代的维度,铸就了发展格局的宏阔。
软件的进化,定义了数字经济的未来。
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建设“数字经济强省”的目标。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加快建成数字经济高地”。雨花台区第十二次党代会 告中9次提到数字经济,强调树立“数字经济看雨花”的鲜明形象。
由软件产业向数字经济跃升,是大势所向、大局所需,更是中国(南京)软件谷立足实际、面向未来的新一轮战略选择。
“坚持以数字经济为引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同步发展,加快由软件名城标志区迈向数字经济核心区。”软件谷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说,深入贯彻省委全会和市、区党代会精神,置身南京建设世界级数字经济名城“一盘棋”,锚定雨花台区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主坐标”,以“全面创新全域高新”的决心和行动,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主导产业再腾飞,高质量发展再跨越,奋力在“软件高原”上崛起“数字高峰”。
站在“十四五”新起点,踏上现代化新征程,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 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 角下,中国(南京)软件谷十年积厚成势再出发,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正“换个姿势”领跑!
【聚焦】
精彩试读>>>
放大多式联运优势——长江南京段:绿色转型交通“铺路”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南京这座城烙着深深的长江印记。全长97公里,自然岸线总长298公里,规划港口货运岸线62.5公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近年来,南京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长江南京段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生态与经济齐飞。南京立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交通运输为突破口,铁腕治污,建设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为经济发展亮起“绿灯”,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黄金水道加速释放新效能,焕发新风采。
【纵深】
精彩试读>>>
站位“主阵地” 争当“排头兵”——江宁开发区,创新聚能向前进
市、区党代会之后,江宁开发区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要求江宁当好“排头兵”,扛起“建设中国特色 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使命。江宁区第十四次党代会强调“推动开发园区发挥改革突破和先导作用”,明确要求江宁开发区“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五,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突破、先导、排头兵…… 告中的遣词令人振奋。
全国前五、全国前列……新确立的目标催人奋进。
重任在肩、实力使然。江宁开发区工业指标、创新指标、开放指标占全市近20%,占全区超过50%,综合实力连续五年位列全国国家经济开发区前十强。
他们深知,江宁争当“排头兵”,开发区就是“急先锋”;推动江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开发区就是“主窗口”;江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引领长三角的智能制造基地,开发区就是“主阵地”和“主战场”。
“聚创新之能、乘开放之势,争当市、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江宁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会祺表示,深入贯彻省委全会和市、区党代会精神,紧扣江宁区“两区两地”总体定位,将以“争第一、创唯一”的精神斗志,争当南京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实施产业强链补链行动的示范区、南京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先行区、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样板区。
锚定“十四五”目标任务,让市、区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率先变为生动实践,江宁开发区发出冲锋令:前进!前进!再前进!
【纵深】
精彩试读>>>
溧水深入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助农增收,乡村潜能加快释放
初冬时节,走进溧水区洪蓝街道山凹村村口的香野民宿,一棵老李子树下,摆着桌子和几把椅子,在此喝茶聊天,令人舒展。香野民宿主人肖波介绍,今年春天,村里引入第三方对院落和房间进行升级改造,全面提升客房标准的同时,保留了农家院落的乡土肌理。
升级后的山凹民宿备受青睐。洪蓝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的游客较去年同期提升了30%以上,成了带动村民增收的重要抓手。
山凹新型民宿示范村的火爆,是溧水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一个缩影。
2019年12月19日,溧水区被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宁锡常接合片区”。一年多来,溧水区先行先试,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壮大农村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数据显示,近年来溧水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高,从2018年的24700.9元到2020年的29078元,同比增长17.72%,增幅连续3年位列南京市第一。
【纵深】
精彩试读>>>
浦口经开区对标一流提档基础配套——筑梦产业高地,乐享精致生活
清晨,V-park中央公园里白鹭点点、野鸭成群,年底完工的集成电路设计大厦器宇不凡;上午,换装出新的玖 工厂分外抢眼,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及其孵化企业已顺利进驻;入夜,即将验收交付的人才公寓亮起灯火,每一个窗口,都将承载一个奔向幸福的梦想……
产业园区,是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引擎”,既要有高端品质的产业载体,更要有温情脉脉的人间烟火。今年以来,浦口经开区以桥林新城规划为引领,精准对接企业和人才需求,在推动主导产业集聚的同时,深度融入“江北新主城”建设,扩大生产生活配套供给,为产业升级拓展空间,让人才落户一站无忧。
“对标国家级开发区的标准,用一流的服务配套,吸附一流的发展要素!”浦口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站在新的起点,园区将高水平推进产城港融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高质量打造一个产业有实力、城市有颜值、生活有质感的宜居宜业之地。
【关注】
精彩试读>>>
浦口区推出听民声、解民忧“每月一办”工作机制——每月一办,“老大难”不再难
从江星桥沿线大车乱停放,到科技企业子女随迁入学难,从承包流转土地被占用多年未补偿,到安置房办证难……这些千头万绪的民生难事,都归拢到了浦口区领导的案头。
今年8月,南京市浦口区在“我为群众办实事”过程中,全面推进听民声、解民忧“每月一办”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出台了《浦口区听民声、解民忧“每月一办”实施方案》,区委书记每月主持召开工作推进会,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常务副区长、政法委书记为副组长的高规格工作协调小组,对涉及民生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条分缕析、高效推进、切实解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注】
精彩试读>>>
深化基层“三整合” 下好治理“一盘棋”——改革先行,“双闸实践”争创典范
尊重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 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深化街镇集成改革,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开局“十四五”,省、市委编办要求“聚焦关键环节,巩固提升基层‘三整合’改革成果”。双闸街道作为建邺区唯一试点街道,在具体改革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哪些好的做法经验,值得关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