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抖音在本地生活布局逐渐深入,抖音与美团两个看似各自为阵的巨头相遇了。
互联 流量见顶的当下,收佣自然不会吓退血脉偾张的商家。媒体披露的久谦中台专家纪要显示,2021年,抖音本地生活整体GTV(总交易额)为101亿元,全年DAU(日活跃用户)为1.3亿个。在GTV构成方面,到餐业务为65.67亿元,到综业务为33.6亿元。今年3月份,抖音到餐业务增长开始起势,GTV首次单月破亿元,达到了1.6亿元,较2月的8700万元几乎翻倍。
来势汹汹的抖音本地生活正在踏向美团核心腹地。伴随抽拥等商业模式的完善,业内判断下半年抖音本地生活业务的交易额将继续大幅增长。
抖音密集布局
抖音在本地生活蓄谋已久。
抖音早已摆脱了短视频娱乐的初级阶段,涉及生活服务的方方面面。首页设置同城、关注、商城、推荐四个一级入口,美食、休闲娱乐、游玩、丽人·美发等并列二级入口。用户点击进入美食,会自动推荐所在位置附近1公里的线下商家,“有团购”的红色标识很容易激发用户去看一看。
不仅如此,收购和投资也是抖音进军本地生活服务的重要手段。Manner咖啡、懒熊火锅等餐饮背后都有字节跳动的影子。2022年抖音还推出“买电影票上抖音”,此前字节跳动刚刚完成对“影托邦”的收购。天眼查信息显示,“影托邦”为企业提供员工福利观影卡、营销礼品卡、积分兑换电影票等服务,覆盖全国平台覆盖全国8000多家影院。
伴随布局层层深入,本地生活业务在抖音内部也逐步提级。久谦中台专家纪要信息显示,本地生活部门属于抖音的一级部门,抖音的一级部门还包括直播部门与电商部门;根据纪要披露,抖音本地生活部门业务板块目前分为到餐、到综及文旅,文旅团队占本地生活团队一半的人力与资源;到餐、到综及文旅都在本地生活框架内,配合不同的前端进行业务拓展,整体内容转化属于本地生活的 OKR(目标和关键成果)。
据抖音方面确认,抖音生活服务于2021年1月正式启动。截至2022年3月,超过70万个生活服务商家入驻合作,商家门店覆盖所在城市超过370个。2022年GMV(商品交易总额)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4倍。
逻辑不同
与抖音进军本地生活的另外一面,美团也在发力直播。
今年4月一款名为“美团直播助手”的APP在应用商店上线,经测试发现,已入驻美团的商家可通过该APP一键开启直播,用户在美团点外卖或选购套餐时,可点击进入观看商家直播。
一位美团酒旅业务的合作商家透露,美团在2020年疫情发生后不久就推出了直播,主要是顺应疫情期间商家需要在线上宣传和解答客户疑问的需求。但当时商家开播入口不统一,且开播需要提前3~7个工作日进行提 。不过,公开信息显示,此前美团酒店、门票以及亲子等多个业务线均推出过直播相关的功能。
“五五购物节”方面,抖音数据显示,从6月截至目前,抖音生活服务帮扶2339个本地商家,达成5.6亿曝光,商品销售总额高达7.8亿元,生意超4倍增长,成功助力城市疫后经济复苏。从两者的资金、流量去向看各有侧重,美团在用户端发力较多,培育打车等相对新兴的业务,抖音则更侧重帮扶、吸引商家入驻平台。
互联 分析师丁道师认为,平台切入本地生活的方式各有不同,第一种是像美团亲自下场来做;第二种是流量平台,像高德、百度地图接入第三方服务;抖音则是以“短视频+直播+算法”的模式切入本地生活。在丁道师看来,抖音的核心优势更集中在算法上,这一点TikTok已经证明,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领先位置。
郝智伟则认为,抖音虽是流量发动机,但国内MAU/DAU增长放缓,企业要保证势头,就必须以利润定乾坤。所以,抖音必然不能只做流量广告这“薄薄”的一层,只为他人作嫁衣,始终缺乏产业纵深。
“大厂都有自己的DNA,期望一招鲜吃遍天。”郝智伟表示,早期字节跳动有自己的套路,喜欢拿一部分流量做实验,分析收集反馈素材,验证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做不成无伤大雅,做成了惊喜爆棚,挖掘到新增长曲线。在他看来,“流量只是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不然百度做电商、应用商店、外卖,早就该成功,10年前充当游戏圈野蛮人的亚马逊、谷歌,也早就该成功了。”
巨头“越长越像”
以流量与算法突围,抖音在本地生活面临做轻还是做重的选择。
久谦中台专家纪要显示,以抖音“心动外卖”为例,寻找商家的逻辑有二,一是要打造标杆城市,美团与饿了么早期就是这么干的;二是当抖音开始在全国铺设外卖业务与少数代运营商获得利益时,市场上自然会出现外卖代运营商。如此一来,抖音外卖收获三赢局面:平台提供外卖功能,商家源源不断地入驻抖音,代运营商帮助商家更好地进行外卖业务。
“但这些都处在最理想的商业计划书里,物流无疑会成为最掣肘的环节。目前,抖音的配送还是与达达、闪送等第三方合作。”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不能建立稳定、可靠的配送体系,外卖业务很容易昙花一现。“物流配送服务在用户体验方面的重要性,已经在京东、阿里巴巴、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反复验证。最直接的是阿里系菜鸟 络的演变,早先只想做物流公司背后的基础设施,现在不得不亲自下场重仓物流。”
对于两者的狭路相逢,声音分为两面。彩贝壳商务负责人孟奇认为,抖音一方面在进军美团点评腹地,另一方面也在构建自己的护城河(不完全依赖服务商,而直接和商家建立联系或是部分介入商户的运营),以及依赖于抖音生态对于商户的扶植能力,流量运营。长线来看,可能会形成类似于淘宝(流量、平台系统、运营能力、支付服务)和京东(自营、物流)的对峙局面。
张书乐则认为,除美团自身立足于本地生活服务之类的平台公司外,具有带货或种草功能的平台,如抖音、快手、小红书,都需要找到合适的姿势切入,最好是新开辟一个独立应用,形成导流,而不是让本来已经越来越庞杂的内容平台做成信息茧房,强行带客。
“无论抖音做兴趣电商还是本地生活,都要进入商家运营的深水区,以前做惯导流量轻生意的抖音还要学习沉下心来‘打仗’。” 郝智伟认为,美团加点评的即时消费确实存在用户停留短,搜索、消费、反馈完就离开等缺点,但用户心智根深蒂固,抖音的娱乐流量能撬动多少生意还有待观望。
2016年,移动互联 独角兽——字节跳动的张一鸣、美团的王兴和滴滴的程维,曾经在乌镇有过一次著名的“闭门会议”,论道“互联 下半场”。彼时互相都小心躲闪、极力避让,但谈到十年后的公司设计,张一鸣谈了三点:最懂你的信息平台、分发效率更高,再加上全球。王兴则持续输出“Eat Better,、Live Better”的理想,打算继续搭建他的超级平台。
六年来整个行业经历了太多变化,借用微博CEO王高飞的话,“互联 下半场,巨头们会越来越像”。不过,显然这场相遇没有在设计中,巨头们各有各的焦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