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如何答好版权保护这道题
【法眼观】
“我要用手机干什么来着?”刷着刷着短视频,坐在办公桌前的小李突然意识到这一点。
“以前拿起手机,是下意识打开微信看有没有新信息,现在拿起手机,刷几个短视频就忘记原本想干什么了。”像小李这样的年轻人,现在越来越多。
短视频短小精悍、内容多元,创作门槛低、传播速度快,契合碎片化的阅读习惯,迅速进入大众生活,刷短视频成为很多年轻人“睡前的最后一件事”“醒来的第一件事”。
1 长短视频的“相爱相杀”
电视机开着,却沦为背景音;电视里热播的电视剧无人问津,手机里的剧内剧外短视频却刷得不亦乐乎……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家庭已习以为常。
对于一些电影、电视剧的版权方来讲,对短视频行业的蓬勃发展可谓“又爱又恨”。
一方面,一些短视频无形之中扩大了影视剧的宣传发行,很多观众在刷短视频的时候,“因为一个眼神、一个镜头、一句台词,就去看了整部剧”。近年来,不少热播影视作品,也都是短视频二次创作的热门素材,还有像《牧马人》《三国演义》等经典作品通过大量up主二次创作又一次走红。另一方面,一些以介绍、评论剧情为名,将影视作品切片播出的行为,既侵犯了权利人的著作权,也让不少观众失去了观看完整剧情和为视频平台付费观看的热情,无形之中造成了著作权人和视频平台的损失。自2018年9月9日至2022年2月28日,北京互联 法院共受理涉短视频著作权纠纷案件2812件。涉短视频著作权案件收案数量逐年增加、增幅明显,2019年至2021年收案量分别为540件、729件、1284件。
2 亚健康现象不容忽视
进入诉讼程序的短视频侵权案件,只是这片狂欢的数据海洋中的冰山一角。
还有专家认为,有些本不出名的作品因为二次创作反而扩大了影响力和传播力,侵权者甚至认为这是一次免费的推广行为,从心理上动摇了权利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决心。
3 堵还是疏,呼唤平台更大作为
在行业抵制搬运、切条“壁垒高筑”的同时,新的生态正在形成。
在影视剧《人世间》热播期间,《人世间》官方抖音 发布的多条短视频点赞轻松破百万。目前,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开设账 、征集投稿已经成为新上映电影、电视节目的标配。
在实践中,有法院在个案审理中要求短视频平台在删除平台内已有侵权内容的基础上,对可能出现的侵权行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过滤和拦截,实质上让短视频平台负担起主动发现侵权行为的责任。“与传统避风港规则下由权利人发现侵权行为相比,此种模式能够获得更优的知识产权保护效果,但其法理基础和法律依据仍有待进一步讨论和完善。”张倩表示。
更多的业界人士及专家学者,正在达成“短视频著作权纠纷的解决应重在预防”的共识,其中短视频平台还有更大作为的空间。“除了利用技术优势继续加强监管和治理,短视频平台应当成为连接作品权利人与使用人的纽带,有效整合音乐、图片、视频等资源,构建先授权、后使用、再付费的著作权授权分发体系,有效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张倩表示。
今年3月,某短视频平台宣布与某 剧制作发行方达成合作,获得该发行方全部自制影视作品二次创作相关授权,包括《法医秦明》《匆匆那年》等。该短视频平台和用户可对这些影视作品重新剪辑、编排或改编。
案例链接
借用动漫玩具形象制作短视频不构成合理使用
法院判决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2万元及公证费2500元。
长视频切片侵权,按照长视频侵权确定赔偿数额
某视频App的注册用户“80后挖剧君”传播《奶奶再爱我一次》122段片段,这些片段虽多数为10分钟以内的短视频,但已经包含了涉案影视剧的主要剧情及内容。该剧信息 络传播权的专有使用权人将其告上法庭,主张被告的行为侵犯其享有的信息 络传播权,请求判令被告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9万元、合理支出1万元。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权,赔偿经济损失合理开支共计37000元。
如无免责事由,未经许可将长视频剪辑成短视频使用或传播,是一种典型的侵权行为。本案明确了将他人电影、电视剧作品剪辑成多段短视频使用且涵盖主要内容的,可按照侵害该电影、电视剧作品的标准确定赔偿数额。通过本案的审理,有利于制止短视频制作与传播中常见的“切条”行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