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说,逢年过节过生日的时候收到谁的祝福最多?
大数据时代,有你“隐私”的企业们速度往往比亲朋好友还快。
只有在这些时刻,才会觉得这是一种幸福的骚扰。不然,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因个人信息无限暴露而陷于深深地不安中。
很多人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无价的个人信息,竟会以一毛一条挂在 上兜售?!
4月23日,多个外卖平台曝出订单信息遭泄露的新闻,让人震惊。教授看了详情也是瑟瑟发抖,因为吃个外卖很有可能把自己卖了都不知道。
图片源自 络
更加令人咋舌的是,这样的个人信息交易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卖家出售、 络公司借助软件搜集打包给电话销售公司,电话销售群不计其数;甚至有骑手都开启了倒卖客户信息的“副业”。出售的信息包括电话姓名、订餐地址、联系电话等致命级隐私。
图片源自 络
希望警察蜀黍可以严惩这些个不务正业的货,毕竟干这样损人利己的勾当,简直太没人性了。
看到这里,教授突然想起桂纶镁演的电影《巨额来电》,骗子掌握个人信息的精确度,真的让人没法不信服,一个诈骗电话,可能摧毁的是一个家庭,更可能终结了一个人的生命。
而这个 会,我们都在靠提供自己的隐私获利,每使用一次,就需要上传一次,无可避免。一些企业的系统漏洞,导致个人信息贩售市场风生水起,也是让人心寒唏嘘。
比起信息遭泄的气愤,新时代“看人下菜碟”才更让人扼腕叹息
大数据杀熟已经不再是生硬新鲜的词了,很多人都经历过。
有人说在携程上看到一家酒店,用自己的账 和别人的账 显示不同的价格;也有人说打开滴滴打车,iPhone 用户会比 Android 用户显示出更高的预估车费;在购票 站买夜场电影票要 38 块,而在电影院柜台只要 15 块……这些涉事的企业包括滴滴、携程、飞猪、京东、美团和淘票票等。
近期,肯德基又卷入“大数据杀熟”之中。
有 友爆料称,自己和老婆去肯德基吃饭,买单时发现同规格的“香辣鸡翅”,自己手机显示的价格普遍比老婆的要高,自己常和同事点下午茶,而老婆很少吃肯德基;而老婆手机和另一个朋友的价格显示又不一样……
友们纷纷表示自己也遭遇过这样的经历,这样以后还能愉快的吃炸鸡吗?
曾经以为办了会员,成了Vip就是一家店最尊贵的客人;曾经以为混到可以刷脸,和店家就是朋友了。然而,这么虐心的小动作,可能真的会伤了很多人的心。
“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泄露,”这是一个世界性议题。尤其在 Facebook 遭到数据泄露的丑闻之后,人们开始反思曾经被视为改变人类生活、提供巨大便利的算法和大数据,现在是怎样摧毁我们的。
令人沮丧的是,一时半会儿这样的“偏见”不会好转。但乐观一点看,我们还是有自己可以决定的空间。
今天,教授就尝试找到一些方法,在有限的范围来控制自己的隐私输出。
1. 养成清理浏览记录的习惯
浏览记录、购买过的东西,点击过的广告,收藏过的商品,都是互联 公司分析你的基础。
以淘宝为例,手机 成为注册的账 ,在淘宝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浏览内容就会被搜索记录,甚至成为实名搜索。这就是为什么淘宝首页永远都是你近期想买的东西。
所以可以尽量不用APP的搜索完成浏览和购买,改用浏览器,最好匿名浏览,实在想用APP购物的,在完成以后,记得清除浏览记录。操作如下:
点击【我的淘宝】-【足迹】选择右上角的垃圾桶图标。
但无法阻止的是,一旦开启一个账 ,APP就会搜索你的偏好数据。
2.关注手机获取权限
iOS和Andriod都会在下载新应用时,提示隐私数据的设置,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是否要禁用它对你通讯录、地理位置等信息的抓取,很多APP在第一次安装打开时会弹窗提醒一些权限获取,这时候要谨慎一点。
比如一个短视频软件要求调用通讯录信息和地理位置,拒绝它!
3. 交 络,别只看热门内容
以微博为例,看起来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但都是基于用户关注、标签微博内容做的智能排序,可以说,你看到的都是一些微博认为你想看到的信息,而不是正在发生的信息。
有限的选择只能是微博搜索,可以帮助你快速把握某些热门事件的方方面面,可以选择“实时”智能排序。
4.好好记账,搞清自己的需求
在消费的控制上,可以试试一些记账的应用软件。记账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每一笔都手写是最好不过的,能够把所有的收入开支渠道统一起来,明确钱财明细,这样也能有效的控制欲望。
如果害怕繁琐,可以选择一款信任的,能够自动导入的记账应用。教授在这里不做推荐,大家有好的,也可以在留言区聊一聊。
以上就是教授整理的部分方法,我们在平时使用手机多一分留意,就少一分隐私泄露的潜在危险。
最后,大家也不要太惶恐,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有望今年出台,会对新消法个人信息保护条款做细化,有关部门也正采取多项措施,来加强电商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相信以后,会有一个更公平舒心的线上体验环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