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青海卫生健康事业发展40年

改革开放40年来青海省卫生健康系统扎实推进健康青海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为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提供了坚实的健康保障。

卫生资源总量不断扩大。40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终秉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理念,坚持把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其中卫生与健康事业投入每年以近20%的速度递增。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充分发挥区域规划引领作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盘活存量,扩大增量,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全省卫生资源总量大幅增长。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40年来,青海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改革。特别是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实施以来,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要求,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三医”联动,勇于先行先试,奋力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覆盖全省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供应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初步建立,实现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基本药物制度、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省州县三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口帮扶县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公立医疗机构实施“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和分级诊疗制度全覆盖,分级诊疗、大病保险等工作走在西部乃至全国前列。医改投入年均增长20%左右,先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全民医保体系全面建立,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民医保,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和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 付比从改革初的104元、37.7%分别提高到2018年的776元、54.64%,全省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提高到80元,累计为21.17万名大病患者支付大病医保费用11.26亿元。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臻完善。40年来,青海省坚持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基础地位,不断加大政府投入,持续完善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各族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卫生事业投入从1978年的2227万元上升到2017年的13亿元,增长了58倍。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中藏医药服务体系、卫生监督体系、临床采供血体系和公共卫生信息 络体系建立健全,医学科技创造力持续增强,医疗服务供给面逐步扩大,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业务用房紧缺和基础设施条件薄弱的矛盾得到了明显缓解,全省县、乡、村三级基层卫生机构达标率分别达到62%,71%和100%,基本实现了常见病、多发病不出县的目标。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逐年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标准从2009年的人均15元提高到2018年的人均60元,城乡居民免费享有17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重大疾病防控成效显著。40年来,青海省坚持“重点疾病重点防控,重点区域重点预防,重点人群重点干预”策略,疾病监测系统不断完善,疫情 告制度逐步健全,包虫病、鼠疫、乙肝、结核病等重大地方病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全面落实。玉树、果洛两州纳入国家三省(区)藏区包虫病综合防治体系,累计完成包虫病人群筛查480万人,实现39个流行县全覆盖,1.4万名患者获得医疗救治,人群平均患病率由2004年的1.08%下降至0.30%,有效遏制了包虫病流行蔓延的态势。

中藏医药事业蓬勃发展。40年来,青海省中藏医医疗、科研、教育、产业、文化机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断加强立法和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青海省发展中医藏医蒙医条例》《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藏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海省关于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促进了中藏医药事业的发展。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作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年访问量达20万人次,总投资3亿元的藏医药文化博物馆新馆建成投入使用,藏医放血疗法等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藏医药浴疗法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外遗目录。

人才队伍建设成就斐然。40年来,青海省坚持以各族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围绕解决卫生人才总量少、分布不均衡、队伍不稳定等突出问题,注重引育并举,制定出台《青海省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办法》《青海省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省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卫生人才队伍规模持续扩大。

计划生育和妇幼健康服务日趋优化。40年来,青海省积极适应计划生育各个阶段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计划生育新特点、新特征,自觉转变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体系,提升服务能力,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1978-1980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并陆续制定和完善了明确的计划生育政策。

健康扶贫工作精准有效。40年来,青海省坚持将扶危济困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党中央作出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后,全省卫生计生系统以深度贫困地区和计划脱贫摘帽县为重点,以持续实施“三个一批”行动为抓手,围绕“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总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进一步完善健康扶贫长效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监督考核,巩固扶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

从严治党要求全面落实。40年来,青海省卫生计生系统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引领,创新工作思路,全面扎实推进,委系统党建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班子凝聚力、感召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政治站位进一步提高;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严格工作程序,坚持公开透明,体现民主精神,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以党的思想建设为重点,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出“橘杏讲坛”党建品牌,按照高定位、高品质要求。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以创新载体为举措,主题教育扎实有效,委系统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三讲”、党的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组织建设为核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活泼。委系统各级党组织进一步牢固树立“党建工作是主业,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意识,从党组书记到党组成员,从直属机关党委到委属各单位党委、机关各党支部,从委属各单位党委到基层各党支部,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层层落实主体责任,层层履行“一岗双责”,形成了全委重视、上下同抓党建的工作格局。以党的纪律建设为根本,把纪律挺在前面,委系统各级党组织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明纪律规矩,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体党员以《党章》《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为核心,严格遵守“六大纪律”,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以作风建设为抓手,行业作风明显好转。委系统各级党组织以驰而不息的精神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省委省政府若干措施、委党组贯彻落实措施及“十六禁”要求,在每个重要节日提出“八严禁”“十严禁”要求。委属各医院全面加强行风建设,深入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树形象”“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等活动,将良好的职业精神渗透、内化到干部职工的心里,落实在日常的医疗行为和服务工作之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1月9日
下一篇 2018年11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