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MS内容管理系统:
“内容”是任何类型的数字信息,可以是文本、图形图像、Web页面、业务文档、数据库表单、视频、声音、XML文件等。
1. 关于CMS搭建的思考
通常,设计一个产品之前,我们需要思考以下几个基本的问题:
产品目标: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这决定我们要做成一个什么类型的产品
目标用户:产品面向的目标用户具有什么特征?
——这决定我们去哪找什么样的用户
用户需求:我们的用户希望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这决定我们要设计哪些功能模块
场景动机:我们的用户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会有使用产品的动机?
——这决定我们要怎么设计产品
标准指标:想法正确、方案合理、市场匹配的标准/指标是什么?
——这决定我们的目标是否达成
我们需要思考和梳理的内容,可概括为3点:对象、痛点、解决方案。
对象:
痛点:
解决方案:
CMS内容管理系统,从字面意思就能知道,管理的对象是“内容”,而“内容”的具体类型是什么、“管理”的具体范畴是什么,这些都是要依据具体的业务而定。
2.1 常见的内容生产模式
介绍一下常见的内容生产模式,有以下三种:
UGC模式:
PGC模式:
OGC模式:
三者之间的区别:
往往PGC模式的内容生产者,也是产品的用户,还可能是种子用户、忠诚用户、意见领袖。
其中:用户生产内容的产品支持,可由用户端的产品设计来满足。
技术爬取和授权使用,在需求明确的前提下,主要是由技术人员来实现和对接。
如果存在与多家平台有版权内容的授权对接工作,那建议可开发统一的内容接入接口。不同的版权内容平台,可能对接的方式有着大大小小的差异,这里可能涉及到一定的开发工作量。作为一名尽职的B端产品经理,本着为公司降本(降低开发成本)提效(提高版本效率)的一贯原则,最理想的状态是把统一的接口文档一发,就能把部分的开发工作量给转移了出去。但现实往往都是很骨感的,如果对方是“爸爸”,愿意把内容的版权给你就已经很难得了,那还是得乖乖自个儿开发接入。
以过来人的经验(踩过坑的那种),这部分的工作不要过分依赖开发,由其独自对接完成,需要加入必要的管理和规划,以免重复低效的工作占用太多的开发资源,或是人员离职变动带来的麻烦。至于价值、重要程度和优先级,需依据自己的项目、产品和团队情况,具体评估。
而内容管理系统(CMS)在生产环节主要服务的对象是负责内容生产的运营小伙伴。
一般情况下,内容运营除了管理官方账 外,可能同时还在运营着多个个人账 ,如果运营同事也是依靠用户端来完成内容发布的工作,那就会存在频繁切换登录不同账 的麻烦。而切换登录这个需求对于普通用户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除此之外,内容运营还存在用户需求之上的发布需求,比如可以预设定时发布等等。
2.2 CMS在生产环节的需求点
总结一下,内容管理系统(CMS)在生产环节的需求概要有:
账 关联:
生产工具:
素材管理:如果对素材的复用度较高,可考虑增加素材管理,同时也方便随时随地有台电脑登录系统就能开展工作,避免素材要用起来才发现保存在某台电脑本地的尴尬。
模板管理:如果对特定内容的排版呈现有统一的要求,例如“每日推荐”等,只需要替换具体内容和素材即可,则可以增加模板管理,为运营减免重复不必要的排版布局工作。
预设时间发布:
以上,就是对于内容管理系统CMS在内容生产环节的总结与分享。后面,还会有CMS在内容过滤、内容呈现和内容举 环节的文章更新。
除了CMS内容管理系统,Sue会将自己在工作学习中,针对内容运营体系所总结梳理的三大系统,来和大家做交流分享。
先附脑图(文章会尽快抽空跟上~)
分享个人一些小小的思考与想法,使自己保持输入转化、总结输出的学习习惯。
如有不成熟、不正确的地方,希望有小伙伴指点赐教、欢迎讨论,共同进步。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