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是国家 会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一环,是国家层组织实施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旨在通过以评促建、以考促管的方法手段,起到维护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促进城市居民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的作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配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逐级开展文明城市评比,将文明城市建设列入党委工程、一把手工程常抓常议,纳入对党政机关绩效考核体系,加大了对城市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市政配套设施设备硬件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城市建设品质有了明显提升,城市居民的文明素质也有了较大改观。
从日常监督检查和组织集中测评情况看,在各地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因素。一是重政府包揽、轻多元主体参与的现象还较为普遍,特别是城市居民主动参与的主人翁意识不强,存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以至于乱停车辆、乱穿马路、私搭乱建、随意倾倒垃圾、随手乱扔烟头果壳、随意晾晒等不文明现象屡禁不止;二是城市文明常态化建设涵养不够、一阵风运动式管理的短视行为较为严重,雨过地皮湿,每次在接受国考时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全民皆兵,实施24小时不间断路面机动式巡查和重要场所蹲守,测评一过涛声依旧,缺乏滴管式长效性建设的恒心耐心;三是市政设施设备配套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愿望不相匹配,特别是老旧城区、都市商业圈、公交地铁等重要交通枢纽和场所车辆停车位、共享单车等公共设施设备的设置和数量,还远远不能完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四是城市市容市貌动态化智能化管理与处置的能力水平还有待于提高,与数字化政府建设标准还存有一定差距,没有完全将城市交通管理、市政维护管理、城市综合执法管理,以及企事业等单位静态与动态的智能化监控设施设备融合一体,组 互联互通,实行扁平化 格化处置。
文明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 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全 会以人民城市人民管的主人翁心态全时域的共同参与,筑起维护美丽城市品牌形象的铜墙铁壁。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机制看,自上而下有健全的组织领导机构,专职管理的执法部门,完善配套政策制度和测评考核体系指标,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每年都要组织国考、省考,地市级每季度组织测评,区县每月组织测评,考核结果纳入各级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之中,组织基础比较牢固,不断适应时空条件变化,配套完善市政设施设备。从人类 会文明发展进程看,城市文明传承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具有两重性,城市文明也不例外,她的建设水平,体现着城市居民文明程度;反之,城市居民文明程度,影响城市文明建设水平。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城市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离不开城市配套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和加强城市管理政策措施的软件建设,其中软件建设是重中之重,关键在于将城市居民作为城市治理的多元主体之一纳入其中。
二是配套完善市政工程设施设备。从城市化发展进程看,一个城市的品质形象,由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居民群体的文明素养决定的,加之有配套完善的市政工程设施设备;从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看,规划设计经历了一个由重房屋主体工程建设、轻市政工程配套设施设备向两者并重的转变过程,人性化广泛性前瞻性需求考虑,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相比,具有滞后性的显著特点,市政公共设施的历史性欠账比较多,特别是老旧城市和居民小区、小城镇停车难、晾晒难等问题比较突出,不仅影响了城市品质形象,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难度;从深化改革开放面临的情况看,随着我国就业方式不断变化,广大农民由农村潮水般的涌入城市务工,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出行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公共车辆、共享单车等市政工程公共配套设施设备有了硬性需求,对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如同血液之于人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是 会治理体系的动力系统,我们在面对广大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绿色低碳、便捷高效的生活理念,超前思维,规划牵引,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速推进老旧城区和居民小区改造步伐,加大都市商圈、公交地铁、医院学校、居民小区等人流车辆密集型公共场所等市政配套设施设备的数字化、 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力度,促进重要基础设施的精准管理和高效运行,从源头上阻断各种不文明现象温床的滋生。
三是贯彻法治与德治并重惩戒理念。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撑,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从两者的关系看,法治与德治辩证统一,可以互为条件相互转化,都植根于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与 会环境,与当时的经济 会发展需要相适应。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变化,在创新 会治理实践中,提出了法治与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文明城市建设,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项具体内容,在纠治各种不文明现象过程中,要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理念,把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强化法治的 会治理引领力、行为规范力和利益协调力,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加大对公德失范、诚信缺失等行为惩处力度,形成良好的 会风尚和 会秩序。比如:像机动车辆闯红灯、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等影响公共安全危险的行为,情节轻微的一般违法行为,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行为恶力、 会影响大的违法行为,及时移交司法部门追究法律责任。像商业街区、交通干道等占道经营影响市容环境、易造成交通拥堵行为,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像不按警示标志随意乱停车辆影响交通出行、破坏绿化等行为,在增设公共停车场的基础上,加大机动巡察的力度,对违停车辆贴单抄告警示或拖离违章地域集中停放,并给予相应的罚款以示惩戒。像行人不守交通规则横闯马路、不遵守公序良俗乱丢废弃物等不文明行为,要强化行为引导、规则约束、群众监督的德化教育,广泛开展志愿公益服务,在城市马路主要路口协助执法人员指挥交通,在城市交通干道组织义务垃圾清理,警示教育广大居民,共同抵制城市管理中种种不文明现象,争做新时代“四有”公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