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调查:残疾人无障碍出行怎么这么难?

厦门的“ 红”盲道,九曲十八弯。(陈博 摄)

在厦门火车站南广场,前往公交车站的盲道形似“闪电”,短短50米左右就出现直角转弯十余个,若沿这条盲道步行通过,足以让人晕头转向。“这条路的盲道就像是装饰,很少有盲人经过。”在南广场做志愿者的林先生说,“这几年我在这块工作的时段,只看过一个盲人朋友走这段路。当时他走到一半摔倒了,我过去扶他时才知道他是盲人。”

体验一:有声提示不完善 盲人出行心忐忑

有声提示系统是保障盲人安全、正常出行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各地有声提示系统建设水平还参差不齐,比如在广州,地铁站无障碍电梯有语音提示,公交车设有语音 站提示,部分主干道过街信 灯设有有声提示;在西宁、贵阳、呼和浩特,只有个别人流较大街道的过街信 灯有声音提示;昆明部分损坏的有声过街信 灯则存在无人维修的情况。

和许多盲人一样,石家庄40岁的全盲医生牛聚田,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听力极为厉害,方向感也好,“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我甚至连车辆往哪里拐弯都能分辨清楚。”但是对于路口过街信 灯的提示音,牛聚田至今仍然弄不明白,究竟什么时候能走什么时候不能走,能走的时候又该往哪个方向走。

居住在乌鲁木齐的柴师傅亦有同感,他说,“如果能给我们盲人做个培训,把我们带到有声过街信 灯那里,告诉我们提示声音和红绿灯时间长短之间的联系,可能就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有声过街信 灯。”

图为海口市区内设置的有声信 灯。(樊欢迪 摄)

此外,部分路口还存在绿灯时间较短、信 灯切换没有明显语音提示的问题。在海口市区内,较宽的马路会设置有声过街信 灯,“现在是红灯,行人请止步”的语音提示清晰且适当重复,盲人能很方便判断是否能够过街。但盲人吴海龙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虽然安装了有声过街信 灯,但信 灯设置时间太短,往往走一半就变成红灯了。”

因视 膜色素变性导致失明的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教师刘芳也表示,贵阳针对盲人安装的有声过街信 灯,有时候绿灯只有几秒,快要变换灯的时候也没有明显声音提示,对盲人出行来说非常不方便。

除了过街,盲人乘坐公共交通也离不开语音提示的帮助,目前不少城市的公交、地铁都有车内语音 站,吴海龙说,“语音 站比较方便,但一遇到 站出问题就容易下错站。”

“在老家晋州,公交车都会有车外语音 站这一功能,所以在老家不害怕坐公交。”牛聚田说,石家庄的公交车没有车外语音 站这一项功能,他因此经常错过公交车,每次独自乘坐公交车的时候还是挺忐忑的。

对此,52岁的河北省盲协副主席石云峰表示,“现在大部分盲人手机里都装有语音读屏软件,如果坐公交车的话会有语音提示,几路公交到了。”同时,他也指出软件实际使用中的问题,“但如果好几辆公交车同时进站,就不知道自己该乘坐哪辆了,只能厚着脸皮去让别人帮忙。”

体验二:盲道很“盲”也很“忙”

相比有声提示系统,盲道在全国各地建设得比较早,也更常见。但在普及的同时,其建设不合理、被占用破坏的问题也长期存在。

图为昆明街头,被车辆占据的盲道。(程浩 摄)

除了不合理的铺设,盲道被占用、被阻隔的问题也很普遍。“越是盲道,越不敢走。”盲人杨聚兰说,昆明城区的盲道被机动车、电动车、共享单车、小摊位占了不少,视力好的人都很难走通,盲人更是不敢走。

图为成都春熙路步行街,盲道被商家展柜阻断。(智美 摄)

体验三:设计欠考虑 无障碍设施留“障碍”

今年50岁的长沙市民周明星,10年来只能靠轮椅出行。“约了朋友吃饭,先要打电话咨询餐馆是否有无障碍通道。”周明星说,经常遇到的情况是餐馆说有通道,到了现场却发现,通道建设不标准,坡度太陡,靠自己根本无法滑轮椅上去,只能找人帮忙抬上去或者换地方吃饭。

38岁的银川市民兰继龙也有同样的感受,银川大多数机关单位、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虽然设计了无障碍电梯和无障碍通道,但部分通道坡道过于陡,残疾人基本无法独力使用。同时,银川大多数公交车上没有残疾人可以及时扶靠的设施,随时都会有摔跤的可能。

重庆轨道交通和其它城市通道没有实现“无缝换乘”,给残疾人出行带来不便。(彭国威 摄)

“无障碍设施需要更人性化一点。”这是无数残疾人的心声。重庆的胡先生说,“城市基础设施在建设前,可以邀请残疾人参与讨论或者体验,这样才能避免‘闭门造车’,真正体现人文关怀。”而这个建议,在广州将成为现实。广州市残联5月发布的《广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送审征求意见稿)》中,加上了“需求群众试用制度”,即对于密切影响行动不便者无障碍通行的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如公共交通设施、公共场所的竣工验收),应当建立残疾人、老年人等需求群众试用制度。对于无法满足残疾人、老年人的实际使用需求的,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办理备案手续。

关爱残疾人群,无障碍设施不仅要建,还要建好,要维护好。针对无障碍设施不实用、缺监管的现实,不少地方也在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甘肃金昌市从工程项目建设入手,明确“设计单位在工程项目规划中严格执行有关强制性规范,设置相应的无障碍设施。未设置无障碍设施的工程图纸不予审查通过,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成都地铁推出为残疾人士定制的出行服务。小烨说,“出门前,给他们打一个电话,告诉他你在哪儿,你要去哪儿,他们就会为你规划好路线,并且有工作人员在地铁站口等候,把你送上要坐的车,下车时也会有工作人员在车厢出口处等候,把你送出站,非常方便。”

正如《人民日 》的评论所说,“全面建成小康 会,残疾人也一个不能落下。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应该从具体实事抓起,时刻关注他们的呼声,及时响应他们的需求,真正推动无障碍环境从无到有、从有到好。”未来,我们期待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越来越完善,残疾人士的出行越来越便捷,他们对生活的体验也越来越好。(唐嘉艺、于新怡、杨文娟、付兆飒、陈博、周雯、万丽君、王楠、樊欢迪、彭国威、王波、李宇、程浩、高翔、贾茹、韩婷、吐孙娜衣,实习生智美)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4月12日
下一篇 2019年4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