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回忆小娘姨丰一吟

杨朝婴

2021年12月11日,画家、翻译学家、丰子恺幼女丰一吟在上海龙华医院因病辞世,享年92岁。

丰一吟是我阿姨,我叫伊小娘姨。外公有七个子女,我妈妈最大,下面三个妹妹三个弟弟,小娘姨是最小的妹妹,差我妈妈九岁,我当然叫伊小娘姨。小时候踏进外婆家,一家老小都在讲桐乡话,我们用石门白喊起小娘姨来重音在“小”,而我们在上海土生土长的小孩平时讲惯上海话,但喊“小娘姨”必定用石门白。因此我对小娘姨第一印象是“小娘姨最最能干,伊是真的石门人”。

年轻时的丰一吟在家中,左墙上为丰子恺绘其儿时肖像

晚年丰一吟在家中

丰子恺漫画,描绘抗战胜利后丰子恺带着丰一吟在重庆摆地摊

小娘姨跟我妈妈性格迥异,一个急性子,说话痛快,喜怒哀乐都挂在脸上;而我妈妈慢性子,没脾气,绵软得来像一团糯米,但偏偏两人最要好。小娘姨是我家的常客,她大事小情都爱跟我妈妈商量、倾诉,经常的画面是夜晚她俩坐在书桌前,台灯下小娘姨急急地操着石门白,时而绘声绘色时而语气坚定,我妈妈则静坐倾听,话不多,只在关键时候来个关键词。就这样,我和弟弟在石门白中安然睡去。

外公七个子女中,六个长大后都不在身边,就小娘姨一个自始至终陪伴着外公,因此为人处世很多像极了外公。

丰子恺笔下的儿时丰陈宝

丰子恺笔下的儿时丰一吟

年轻时的丰一吟(右)与丰子恺

小娘姨从小喜欢学习,年幼时在哥哥姐姐的影响下,能背好多古诗词,记性之好令人咋舌,直到进入耄耋之年,她还能急速背诵相当数量古诗词。小娘姨在杭州浙江艺专念书时学的是美术,她的习作用笔稳当,画面典雅娟秀,一点不像出自办事风风火火的小姑娘之手。小娘姨跟着外公像外公,一样通晓英语、俄语、日语,外公做翻译工作她就是最恰当的助手,同时也是最好的秘书。

小娘姨对新型电子产品也特别感兴趣,新买了照相机、摄像机、扫描仪都要我先浓缩说明书,然后手把手教会,而小娘姨在我的浓缩版说明书上还要加上很多注释——只有自己看得懂的注释。小娘姨很愿意接受新事物,二十年前小娘姨七十岁,电脑才开始普及,小娘姨加入了学习大军,跟我和小冰哥哥(表哥宋雪君)学电脑。每次我去她家,小娘姨已经准备好纸和笔,我讲一句她快速记一句,不懂的地方一定要搞到彻底明白为止。至于潦草的笔记,小娘姨表示她会好好整理的。小娘姨接受力强,一般讲一遍就懂,遇到电脑操作问题她立刻来电话,一定要当场解决为快。小娘姨还学会了双拼输入法,她的日记、丰氏语录摘录,及《潇洒风神》《我和爸爸丰子恺》《天与我相当厚》,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小娘姨是我教电脑最好的“学生”。

丰子恺漫画

丰一吟作品

我们上图书馆,跑藏书楼,探亲访友,请教前辈,还多次发信,询核疑点,尽一切努力搜求父亲的轶文。有时有了线索,却找不到发表的 刊;有时有了轶文,却又没有写作年代或初载年代。为了一篇文章,可以追索到天涯海角,真是所谓“升天入地求之遍”。在复印有困难时,我们就动手抄,字字句句认真校核。遇到纸质差、字迹不清时,我们就根据父亲的风格,参照上下文,仔细揣摩考证,力求字句正确。为了给某些词句作注释,我们曾请教各行各业的人,特别是家乡的亲友。在众多热心人的帮助下,我们才编成了这套文集。

之所以能够编出两大套书,靠的就是小娘姨的认真,和安排大事小情的科学周全,《文集》和《漫画全集》每一篇文章每一幅都有准确的出处,这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因此我妈妈常叫她“科学家”。

丰一吟

小娘姨档案意识特别强,这点令我非常佩服。几十年来小娘姨保存了500多张外公的照片,每张照片的背面都清楚地写明时间地点人物,她还为每张照片建立卡片,卡片的信息详细到极致,以致我笑称强迫症,而小娘姨却一笑了之。小娘姨做的剪 也道地,按时间顺序一本又一本,时间刊物名称交代得清清楚楚,后来捐给了桐乡。1975年外公病重住院,小娘姨日夜看护,她建立《病中日记》,方便交接人了解病情,这本《病中日记》也被小娘姨保存下来了。1978年家人搬离长乐邨,是小娘姨最后抓拍了日月楼二楼阳台的照片,书桌、小床、匾额、对联……这为我之后做电子档案及档案的再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小娘姨还保留了外公“替”明明做的图画作业、外公写给小孩的歌本、外公用过的大小用具……这些以后都派上了大用场。小娘姨甚至还收藏了最后一叠“外公纸”。“外公纸”,是我们第三代孩子们叫出来的,其作用相当现在的餐巾纸。平时外公将多余的或打草稿的宣纸,裁成巴掌大小,叠起来用铁夹子夹起,挂在顺手的地方。在每片纸上会有各种不同图案,有时一根柳条,有时半朵花,还有莫名其妙的一撇或一捺,或者干脆空白,小孩擦嘴、清洁桌面都得上。这些纸外公“生产”我们“消费”,产量高利用率更高,我们小孩子用顺了便一致称为“外公纸”。就这样我们熟视无睹的东西,小娘姨也想得到保存下来。

小娘姨有记日记的好习惯,长年来每天的事都无巨细记下来,这些都是她之后写书的第一手资料。因为小娘姨认真,所以小娘姨写的书内容翔实,最最靠得住。试想,如果没有小娘姨“处心积虑”留下这么多宝贵的实物和资料,之后的研究发掘工作会有多少难关。

我在这里再次感谢小娘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1月7日
下一篇 2021年11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