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课程
李蕉老师每年都会开本科生公共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研究生专业课《中共党史专题研究》。几年的探索和尝试,加上她的认真与坚持,使她逐渐形成独特的授课风格。上完她的课,意犹未尽者有之,豁然开朗者有之,恋恋不舍者有之,好评如潮更有之。
我们搜集了同学们对她和对课程的回忆。
被称为“蕉爷”的她,在学生们、助教们、研究生们心里,会是怎样的形象呢?
学生如是说
被惊艳
蕉爷的史纲课终于还是成了我现在逢学妹便推荐的一门课(手动狗头)!
——2018年史纲课学生
法72 韩金格
被感动
蕉爷的巨大魅力,竟然让我一学期史纲课几乎全程抬头。
最后一节课,她没有用来考试。那天,蕉爷讲了一个故事。她说,女儿问她:“妈妈,树叶要用什么颜色来画?”她说:“绿色啊。”
女儿低头,却发现在彩笔盒里,有一串的深深浅浅的绿色。
树叶的色泽,无法用两个字简单定义。她告诉我们,历史也是如此。历史是多维度的,标签化、平面化,不是我们走进和理解历史的正确方式。在没有闭卷考的兴奋之余,更是萌生了深受启发时的感动,还有想要好好读读历史的冲动。
这就是蕉爷的独特之处吧。
——2018年史纲课学生
建环7 姬瑜
春天里
距离上蕉爷的课已经一年多了,但是记忆历久弥新。
此后再上思政课,依稀中也仿佛会再回到那个春天的课堂。
在蕉爷课上,我们学历史的态度是独特的。她既能拿出一本本大部头晦涩难懂的文献史料让我们一点一点来啃,也鼓励我们用各种诙谐幽默的方法将我们头脑里的历史片段刻画出来。
蕉爷和助教团队在课后不遗余力的备课,时常和我们在线上讨论到凌晨一两点。有时候,我甚至诚惶诚恐,觉得有所打扰。不过,他们有把思政课当成专业课来上的魄力和决心。这份执着让人不忍心在课上做其他事情,全身心地走进动荡的近代史之中。
这样的课堂和这样可爱的老师,足以让人铭记一辈子吧。
——2017年史纲课学生
环61 刘迪波
会转变
记得有一次在朋友圈里吐槽学习遇到的问题,刚发出去蕉爷就来问我细节。我一面同她解释,一面感叹蕉爷的认真与负责。
两百多人的大课堂,蕉爷对每一位学生都非常关注,对于理科生的傻傻的疑问,蕉爷也都耐心的解答。蕉爷的课堂展现的是生动的近代史,让曾经对历史毫不感冒的我,喜欢上了有趣的近代史。
——2018年史纲课学生
数71 丁子钧
有思考
老师可以很自然地就把想传达的意思表达出来,课堂上更多是跟着老师的思路一起思考~
——2018年史纲课学生
工72 王楠
助教们如是说
从学生到助教
两年前,在一篇推送里,被安利了蕉爷史纲课。
第一节课,拿到排版精雅,长达5页的课程大纲时,惊讶于课程准备之周全。在一堂又一堂大课、辅导课、微沙龙之间,我被带入一个个真实的历史细节中,开始体会到历史的复杂性。蕉爷每每借历史反观当下,引导我们思考,每一次下课时,总觉得意犹未尽。
一年前,兴致勃勃地 名参加史纲3.0的助教团。在善斋一场场助教会上,在一次次内容梳理与课程反馈里,始知聚光灯背后的不易。但在这个温暖的团队里,成员们的相互协作与鼓励,总能使我充满动力和价值感。在辅导课上,面对一教室抬头认真听讲若有所思的同学,真实感受到作为教育者的快乐。
李蕉老师是课堂上光彩照人的女神,也是课程群里的表情包大王。她是对教学科研都严谨无比的工作狂,也是会在朋友圈晒娃的幸福妈妈。她是在助教会上对课程设计锱铢必较的理性人,也是会在 络学堂上借景抒情的文艺范。
她为了准备教学大赛,连续几个月熬夜到凌晨。备课会开了数十次,讲稿超过10万字。但到了期末,仍然坚持亲自阅读400+位同学平均远远超过3000字的读书笔记。她说,教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史纲课给我呈现另一个角度的历史,让我看到了埋藏于细节之间的复杂,思考自己的定位和使命。李蕉老师让我看到了“认定一件事,并做到极致”的执行力。我逐渐开始明白她对教育事业的理想、对青年一代开创更美好世界的期待。希望我能够不辜负这样的期望。
——“关心世界的样子
做一个从现实出发的未来设计者
通过实践创造一个真实的理想
最终,传承人类智慧和文明”
——2017年史纲课学生
2018年史纲课助教
基科61 张卓婧
温暖的回忆
2013年我第一次上李老师的课程,听完了第一节课之后就感觉这个老师讲的东西有意思,于是之后的每一节课,我都早早地到教室抢占第一排(和同样每次都坐在第一排的好看的美院小姐姐没!关!系!)。
通过当时李老师的课程,我了解到了一个和之前高中教科书中不太一样的中国近代史。记得当时老师的课程还没有进行改革,整个课程的分数是由论文加考试组成的,我的期末论文是关于武汉会战的,当时在图书馆呆了两周,翻了好多资料,进一步刷新了我的三观。最后那门课也得了97的高分,当时开心到起飞~
时间转眼到了2017年末,我已经从一个本科码农变成了研究生码农。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李老师要招助教,所以当时脑子一热就 名了,没想到李老师就让我一个程序猿成为了史纲课的助教。
时隔五年我重新回到了史纲的课堂,和七字班的学弟学妹们一起学习。做李老师的助教很开心也很辛苦。记得我们有一次助教集体备课会从早上8:30开到下午17:20,大家坐久了就站起来,站久了又坐下,但是没有人感觉到疲惫,反而想法越来越多;每次的微沙龙也能和同学们有更多面对面的交流,让大家不仅仅是了解书本上的知识,还能看到更广阔的历史世界。
总之,通过两种不同形式接触了史纲课,让我对于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看法。同时,李老师也用她自身的努力和魅力感染着我们,让我们明白历史也可以很有趣。
最后,希望史纲4.0能够让八字班的同学们再次感受到历史那非凡的魅力!!!
——2013年史纲课学生
2018年史纲课助教
2017级软件学院硕士研究生
丁雨亭
温暖如玉,心细如丝
外人看来,李老师总是像永动机一样,身挑数职却都能面面俱到。
实际上,让人佩服的,不光是她对工作的高要求和较真劲儿,还有她在这样的快节奏里依旧用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坚持。
2017年春季学期结束时,老师为我们助教团的每个人都写了评语,每一份都十分真诚、细致。当我拿到属于我的评语时,我特别意外。因为老师记录了很多细节,有些我甚至连自己没注意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