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椰树向天伸,摇曳情怀倍有神。接水天涯含日月,浮云海角隐烟尘。风来梳鬓知迎客,雨唤飞花不避人。误入荒芜归望远,心陶物外野芳春”。这一首《游假日海滩》的诗词是她2012年的作品,诗中饱含着对景点以及这片土地的深情。这些年来,她踏遍海南的山山水水,写尽了天涯的风土人情,因为她“爱着这片美丽的土地,将用尽余生去书写”。她就是当代著名诗人,中华诗词论坛坛主,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萧乡诗 、关东诗阵创始人之一包德珍,一位来自呼兰河边的候鸟老人。
呼兰河畔的诗人与海南结缘
2月3日上午,在海口市凤翔东路某小区里的住宅里,今年76岁的老人精神抖擞,她刚刚从书房里给学生上完诗词写作的 络课,“趁机休息休息一番”,于是她一招一式在客厅里打起太极拳。老人说,除了诗词创作,老伴生前和她都是太极拳爱好者,如今只要有时间她还到海口万绿园教其他市民打太极拳。
包德珍1940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以前是一名会计员,自从退休后就开始钻研诗词,至今已有20多年。
老人介绍,那一年,大女儿作为闯海人来到海口创业,刚刚落下脚步,就极力鼓动远在北方的父母过来海南,“大女儿去过好多地方,但之前从来没有这样迫切要求我们到过某个地方生活”。在女儿的鼓动下,夫妇两人怀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海南。
老人清楚记得,第一次到海口的时候正值初冬季节,那时候的呼兰河边已经北风凌冽,寒气逼人。然而,此时的海口却花红柳绿,椰风海润。她和老伴立即被这温暖的海南气候深深迷住。自此,她再也“迈不动离开海南的脚步”。
“为什么定居这里,不仅因为阳光明媚,四季如春,更甚的是这里的人民淳朴善良,没有一点排外的意向,跟在自己家乡一样亲切。”这是老人多年来一直久居海南、并热爱海南的原因。
海南给她诗词创作的源泉
老人说,她特别喜欢陆游和唐婉的诗词,因为经常阅读他们的作品,所以渐渐地也想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今20多年过去了,她已经创作了近2000首诗词,记录了自己从北到南的生活曲折和所见所感。而这些诗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源于海南这片土地而创作的。老人说,“这里浪漫依然,每一个地方都给人创作的灵感”。
她记得,来海南不久,她的诗词艺术就被海南诗词协会发现。而当时的她也想为海南的诗词创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不久,她被吸收为海南诗词协会会员。多年过去,如今老人已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
她说,这也得益于海南这片充满灵性的土地。
她写《七仙岭》——无疑此地是蓬莱,远隔尘嚣神境哉。莫笑野云栖不稳,几番环绕护仙台……
她写《五指山》——卧龙山雾绕,耳畔泉声啸。石径送人高,兰花凭雨俏。潮生富贵多,风起英雄老。五指向长天,其中谁解妙。
她写《黎族三月三》——满街七色接遥青,路侧平分美画屏。贪趣花开频向客,喷泉水溅自成星。山兰酿酒巾高舞,眉黛传情燕暗听。最是可怜今夜月,照人切莫上空庭。
……
可以说,这些年来,老人的脚步跋涉了海南的山山水水,她的灵感也被海南的山水所陶醉。
于是,她的笔迹碰到的,不仅仅是一片土地一路风景,而是浓厚的乡情和游子般的迷恋。
76岁的海南诗词论坛斑竹
这些年来,老人不仅义务参与海南诗词协会的相关活动,为海南的诗词爱好者加油指迷。她也深入到东方、儋州、临高等市县及乡镇为小学生及诗词爱好者免费授课。
包德珍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更是一个庞大的文化宝典,读诗使人明智,能理出人的心路历程,抒发人的内心情感。在喧嚣的世界中,尤其现代人压力很大,诗词便是一个避风的港湾。古诗词美妙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丰富文化遗产,希望以后能发扬光大。
因此,她不顾年老体弱,只要有机会,就全岛奔跑,为一些诗词爱好者授课,“虽然累点,但看到自己的劳动能换来很多人对诗词的创作热爱,我这点累算什么?”
这一天,包德珍和往常一样,在 上帮助诗词爱好者评审诗词,并向包括海南在内的全国诗词爱好者 上授课。其实,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无法相信这一位电脑玩得很溜的老人已经年届76岁。
说起跟 络结缘,老人称最初上 是外孙女给她当“小秘书”,后来外孙女暑假开学了,老人就自己学习上 ,终于熟悉了 上的各项操作,开始起上 评帖,结交天下喜欢古诗词的 友。随后她开始“ 络生涯”。她有一个美丽的 名“鱼艇丽人”。因为她在 上威望很高,认真而敬业。后来被选举为“中华诗词论坛”的坛主,在 上负责一些 络业务,管理版块,并锻炼指导新进论坛的人,还充当起调解 友 络上“打仗”的任务。
2005年,在中华诗词论坛成立后的第三年,包德珍就被 友们推选为该论坛的坛主,负责论坛的管理之余,还为 友们修改诗词,与 友交流。对于“坛主”这个眼下最时髦的称呼,包大姐说自己非常喜欢。
“我们 站已经注册的 友数万人, 页共40个版块就有版主400人。”包大姐对目前中华诗词 站的规模甚是满意。现在包大姐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打开电脑,浏览 友们的帖子,她说:“我觉得在论坛上为诗友改诗词一点都不累,反倒觉得是双赢,帮助了别人也丰富了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丰富、更充实。”由于不会打字,她还专门安装了智能手写软件。
余生尽咏海南美
此前,包德珍的《和韵辛卯开岁诗家联唱》引得一片叫好:呼唤祥云商出处,天公开岁布新图。探芳竹醉风声籁,拂袖花眠月影殊。品格求哉应简洁,诗情高矣去繁芜。忧愁合付东流水,旧迹休寻入梦都。至今老人已出版诗集《龙海吟》,并与诗友合著《龙海吟虹》、《萧乡雪》、《梦云秋》等多部诗词集,在圈子里很有影响力,被诗界同仁尊称为“包大姐”。
老人说,这些诗词的创作离不开海南,“这里的一树一物一人一水都让我感动,我的心在这里依然年轻,创作思维依然属于青春时期”。也因为如此,她非常支持海南诗词协会向全国征稿并作为主编团队主编了《海南百景咏》诗词集,如今该集已被中国文联出版 。而就在去年,老人的作品还获得由中宣部、中华诗词协会主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诗词飞扬党旗飘”全国诗词大赛一等奖。
老人认为,这是海南诗人们为国际旅游岛建设而歌而唱。
如今,老人每天都很忙碌,“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海岛上,我无法停下自己创作和授课的脚步,因为我也是这片土地的孩子”。
虽然年过七旬,但采访中老人依然“不服老”:“我不仅要继续为海南的诗词爱好者服务,接下来还要组织相应赞美海南景点的诗词创作活动,让爱好者通过诗词,把海南的美向世界传播。”
南海 向 会公开“寻找候鸟能人”,只要您是在海南的候鸟且身怀有一技之长,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互动方式告诉我们,南海 将在阳光岛 区(
http://nanhai.hinews.cn/forum-875-1.html)“海南候鸟部落”为你免费发布您的技能、交友等信息。南海 将第一时间为您想兼职、做义工、担顾问、出点子寻找能够让您发挥余热的地方或机构、部门,去施展你的技能,帮助你在海南发挥余热,共同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添砖加瓦”。
1、电话参与:拨打南海 热线966123;
2、微博参与:私信或@南海 官方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留言;
4、邮件参与:发邮件到hinews966123@163.com
5、发帖参与:登录南海 阳光岛 区
http://nanhai.hinews.cn/forum-875-1.html“海南候鸟部落”栏目上发贴。
6、短信参与:移动用户可发送至106580007813互动平台(免信息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