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分析大型住宅区,其基本户型可能也就五六种,再加上顶层与底层的一些变化。每栋楼就是这些户型的拼装,形成高低、长短的不同。
因此,模块化很重要。在项目一开始就应该组织模块架构,管理好文件数据。每种户型做成模块便于拼装,拼装起来的标准层平面,再进行链接成一栋楼。
AC有几种模块化工作的方式,这里用到“外部热链接”、“自身热链接(Hotlink)”两种方式。
用楼板模块排的总图方案
一切从总图出发,可以用楼板或者区域(Zone),按照层叠加推敲建筑形体。好处是可以列表算楼板的面积清单(Schedules),改变建筑的体块,就能马上更新面积清单计算。随时推敲方案。
确定了住宅楼体块后,比如一栋25层的住宅,我们可以开始这样的流程:
1. 结合总图,从基本的户型单元体块开始设计。
2. 有了基本的户型体块后,将每个户型保存为单独的文件 *.mod格式(也可以是pln格式,但mod格式文件比较轻量化)。
3. 另建一个主文件,外部引用户型*.mod文件,拼出一个标准层平面(比如第4层)。
4. 在其它楼层(比如5~22层),热链接这个标准层(第4层)。
5. 参照第4层,修改出1~3层以及23~25层,因为住宅的底部和头部往往有变化。这样一栋楼的粗模有了。
6. 同时,项目负责人制作这个项目的常用做法:墙、板、门窗、线脚等。这些部件看起来可能是这样的:
墙的做法收藏
楼板的做法收藏
项目中用到的线脚
项目中用到的门窗样式
用AC软件比较成熟的公司,应该都会有公司内的标准做法库。为该项目提取到需要的部分,放到收藏夹里,也可以作为一个部件模板文件提供给项目组成员。
7. 有了上面的这些建筑做法后,就可以在户型体块文件里,细化墙梁板柱门窗栏杆等。只需修改*.mod文件,原先链接拼装的主文件更新一下即可。
上面流程如下面图示:
迭代优化的设计流程
户型模块成品
户型模块在不同的楼栋多次重复引用的,组成长短高低不同的楼。大大减少了深度细化和修改的工作量。
3D户型模块
户型模块的2D显示
这种工作模式,我们姑且叫它为
模块化协同
(在AC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协同:团队工作)。户型多次复用的住宅小区,这种协同是非常合适的工作模式。
甲——排总图、计算指标、日照;
乙——细化户型;
丙——按照总图拼装户型,出平立剖图。
三人可以同时进行,几乎无需等待谁的哪个工序,成果就会及时更新,这样的工作效率是BIM的正向设计所应有的。
完整的建筑模型
多种3D显示模式
外墙材质设置上可以直接带有面砖填充样式,导出2D立面图也是一填充细节的。
导出的PDF格式图
把工作流程理顺了,效率大大提升,且图模一致无差错。在这个项目案例中,三人的设计团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方案设计、完成所有楼的平立剖的图纸深度。
可能有人问效果图呢?直接导出模型给效果图公司,也省去了以往“改模型、盯效果图”的工作。
当然,模型提供给效果图公司只是很浅显的模型数据传递,最主要的是模型还可以通过 IFC格式,传递给结构、机电、装配式设计流程。这才是BIM的正向设计真谛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