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抖音”“ 红”“热搜”这些标签对于一首歌来说都是双刃剑:一方面它们能够使得一首歌一夜之间收获百万级的点击量和大街小巷的传唱度;而另一方面,“口水歌”“无病呻吟”等批评扑面而来滔滔不绝。
这种撕裂感无疑引发了巨大的讨论:传唱度和音乐性该如何取舍,好音乐又该如何呈现在大众面前? 这或许是综艺《为歌而赞》诞生的原因。每期节目,歌手们或演唱“新歌”,或改编抖音“热歌”。
在播放期间,《为歌而赞》一共为《烂泥》《变形记》《半生出走》等10余首冠军歌曲进行推广,共收获亿次级播放量。而这场浪潮,在6月5日收官的“百赞音乐盛典”中达到高潮。
关于音乐 关于舞台
唐汉霄
《为歌而赞》周冠军
走上百赞红毯的时候,唐汉霄如老朋友一般跟各路艺人和媒体打着招呼。《烂泥》《绿色》等歌曲的出圈让这位资深音乐人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在他十多年的音乐生涯中,曾合作过多位知名歌手,也产出过《末日飞船》《无名之辈》等传遍大街小巷的优秀作品,但是让这位幕后常客留恋舞台的,这还是第一次。“因为参加了《为歌而赞》,我开始更加热爱舞台,舞台上音乐响起来的那刻,我就进入到音乐的世界中了,然后真实的情绪也可以抒发出来。”唐汉霄回忆。
对于唐汉霄来说,音乐是一个“高维度的沟通”,在这里,语言和文字无法表达出来的抽象内容,被音乐抒发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真实”是他的判断标准。而这个标准也被他运用在了选歌和改编上。说到改编的抖音热歌《绿色》,他首先肯定了这首歌真实的内核:“可能有的人会觉得它大众化,或者是太浅显,但那就是一个年轻的小姑娘对于感情的看法。它是一个真实的东西,我就能感受到真实的情感。”同时,他也指出,每个人对待同一种情况的情绪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会用自己的情绪去理解、去感受,并在改编的歌中融入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他来到《为歌而赞》这个舞台最初的想法——唱自己的歌。
廖昌永
《为歌而赞》爱乐挚友
作为声名远播的学院派歌唱艺术家,廖昌永的出现让人略感意外。谈到参加《为歌而赞》的原因,他表示“这是一个沟通的平台”,而这对艺术家来讲难能可贵:“我觉得作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家,他既能接受好的地方,也能接受不好的地方。就像照镜子一样,(让我们看到)我们的脸上有可能鼻子长得好看一点,有可能眼睛长得没那么好看。我们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我们又希望是完美的,我们希望自己身上每一点都做得很好,而与听众的沟通,能激励我们做得更好。”
作为上海音乐学院的院长,廖昌永也提出,无论是娱乐还是艺术,都应该将 会责任放在首位。“我们能为 会留下一点什么?我觉得这个对于我们职业音乐家或者艺术家来讲,是需要考虑的,不能一味地博眼球,图一时之快。(我们)每个人,对 会都应该有一些责任感。”
关于艺术 关于通俗
李昃佑
《为歌而赞》百赞团代表
“群众”也是李昃佑在采访中反复提及的词。作为一名坐拥500万粉丝的抖音音乐人,同时也是《为歌而赞》“百赞团”的成员之一,节目进行到后半段,他甚至还与杨宗纬合作一曲《念念》打动众人。李昃佑一直坚信歌曲应该回归听众,然后让市场来做选择。大众会去聆听与之有共鸣的作品,就像“人们会去买单他们需要的东西”。
而谈到大众选择的弊端——通俗歌曲占据市场主流而挤压艺术作品的生存空间的情况,李昃佑认为这是一种无可避免的客观现实:“很多的所谓很艺术的东西跟大众产生不了太多的共鸣点”;但同时他的态度是乐观的:“这是现在中国大众审美的一个发展过程。”他认为随着 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会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尝试接受不同的声音。
丁芙妮
《为歌而赞》百赞团代表
与李昃佑相比,“百赞团”的另一位成员丁芙妮则更加直白。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的她直言市场上的一些歌是“口水歌”。秉持着对音乐的追求,她在评判一首歌的好坏时会专业地分析其编曲和作词。
但即便严格如此,丁芙妮仍然肯定了通俗歌曲本身存在的意义。“我觉得(这种歌)挺可爱的,因为大家也需要这样的歌。没有必要什么都要是最好的,这才是一种挺健康的状态。”她指出,《为歌而赞》的舞台让听众看到了这些通俗歌曲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vk棒棒鸡
《为歌而赞》百赞团代表
vk棒棒鸡在“百赞团”中的角色有些特别:他们本身并不是具有表演经历的音乐人,而是活跃于抖音等各大平台的乐评人。对于现今音乐市场中“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一方面他们呼吁媒体大众等掌握传播途径的人切勿放弃宣传好音乐,另一方面他们相信真正的音乐人有自己准确的认知和追求,因此不会随波逐流。
关于“口水歌”的争议,vk棒棒鸡将其归因为审美的差异性。他们将歌比作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有属于自己的美,但也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可以成为演艺明星,被称为俊男靓女。 会尊重一个人多元的外在,但当面对某些具象要求和标准的时候,审美就会开始“有高低”了:“在人员的长相上我们就会说这个人长得好看一点,那个人长得丑一点。”
他们认为音乐在传达歌手本人的想法之外还肩负一种 会属性。很多通俗歌曲走到大众面前,是因为他们展示了某个单一的 会场景属性,譬如失恋的场景;而艺术价值高的歌曲,往往兼顾了多层次的、更丰富的属性,譬如在讲述失恋的同时探讨自我成长,自我救赎。正是这种内在的不同将后者与前者区分开来。因此,在尊重不同的音乐的同时,vk棒棒鸡强调:“承认音乐有高低才是真正开启音乐多元性的第一部分。”
关于理想 关于现实
芦 林 《为歌而赞》节目总制片人
肖 馨 《为歌而赞》节目总导演
《为歌而赞》节目总制片人 芦林
在节目总制片人芦林和总导演肖馨的视角里,《为歌而赞》提供了一个“ 交场”,将歌手和大众评审放到平台的两端,让他们自由地产生碰撞和火花。在过去,歌手们常常在一个单纯而安静的创作环境里写歌谱曲,“他们听到(听众意见)的渠道是非常少的,得到的反馈是不够的”;与此同时,由于缺乏主流平台的引导,“大众对音乐的认知是相对片面的”。音乐软件会根据用户的喜好推荐歌曲,而用户喜好之外的好歌便在不知不觉中被大数据所屏蔽。因此,歌手和大众彼此之间的了解是缺乏的。
而《为歌而赞》的出现,正好打破了这种无形的壁垒,将大众的声音第一时间放到歌手的面前。“以前可能你(歌手)只能在 络上看到评价的文字,却都不知道评价的人是谁;今天我可以把这个人放到你面前,你可以直面交流,可以解答你心中的疑惑,可以表达你的观点,但最终这个东西是不是成为你心中的一个决定或判断,这个东西是在于歌手自己的。”芦林解释道。
《为歌而赞》节目总导演 肖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